評論深度

歷史重負與現實矛盾:中印邊境危機難以解決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中國很可能將繼續哪裏有機會就在哪裏下手,緊張後順勢炒作,賺取民間鼓譟後再悄然降温,只是從印度的反應和投入來看,中國很難得心應手,反而越來越難避免局部的升温和惡化。

2020年6月17日印度喀什米爾邦,印度邊境士兵在斯利那加列城國家公路沿線站崗。

2020年6月17日印度喀什米爾邦,印度邊境士兵在斯利那加列城國家公路沿線站崗。攝:Faisal Khan/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丁丁

刊登於 2020-09-18

#中國軍事#中印關係#評論

9月10日,中印兩國外長共同表態,希望緩和局勢,特別是雙方部隊脱離接觸。不過,如果真能實現部隊脱離接觸,局勢恐怕就不會從6月15日的械鬥發展到9月7日的鳴槍了。由於一些結構性和觀念層面的深層原因,這次局勢即使緩和,中印邊界問題趨向解決的前景仍不樂觀。

新擴張模式的舊症結

近年中印邊境的不平靜,其實起因於中國獨創的一種無聲的全新擴張模式。這一國力特色和行為偏好雖然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發揮並不順利,但在南海一舉取得了超大規模強行改變爭議領土現狀、繼而通過島礁軍事堡壘化「以建造陸,以陸制海,以海立威」的成果,堪稱史無前例。

在中印邊境,中國近年大規模修建經濟價值極為有限的戰備公路網,本身也已超出改善少量邊防哨所戰備和後勤保障條件的限度(這種保障的最佳技術手段顯然是直升機而非公路),而暗含着為大規模邊境戰爭進行戰場準備,以便尋機發揮強國強軍成果,迎合國內情緒,操弄外部危機服務於國內政治的意義。

很多人不相信中國在中印邊界問題上唯有一戰,其實這一局面是中國的歷史和政治認知已經註定的結果。中國一面口頭上重視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但另一面最根本的立場卻是中印邊界爭端責任全在對方,同時中國領土一寸也不能丟。這就同南海等問題一樣,已經封死了「對話協商」解決的空間。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