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2020泰國抗議

馮嘉誠:紅黃衫軍之後,奶茶世代如何對抗敗壞政治?

整場社運強調的中心思想是「自主」,甚至是年青一代從老一輩中奪回的,涉及生活日常的話語權。

2020年8月18日,泰國曼谷有學生反政府集會,期間高舉手機燈。

2020年8月18日,泰國曼谷有學生反政府集會,期間高舉手機燈。攝:Lauren DeCicca/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20-08-28

#2020泰國抗議#評論#馮嘉誠

過去一個月,關於泰國社會運動的新聞幾乎每日都出現在港台社交媒體的版面中,人們對泰國政局發展的關注急升。這與今年四月成立的跨國社運網絡「奶茶聯盟」自然不無關係,各地網民在「推特戰」建立的情感連動,讓他們產生強大的同理感覺。此外,泰國社運人士在街頭靜坐、高舉示威標語、發動網絡文宣的抗爭場景,勾起不少觀察者的同理心。畢竟,在過去幾年間,以上畫面對許多人而言並不陌生。

藉著不少國際媒體的轉述報導,大概已經可以捕捉到是次泰國社運的幾個關鍵詞:年輕人(youth)、學生(students)、改變(change)、挑戰(challenge)、憲法(constitutions)、禁忌(taboo)、王室(monarchy)。

需知泰國刑事法第112條規定,任何人凡是詆毀、侮辱、恐嚇國王、王后、王儲、以及攝政,都被視為違法行為。而過去案例反映,任何人但凡言論和行為涉及王室——甚至在播放王室頌歌時沒有起立——都有機會違反這條「侮辱王室罪」(lese majeste law)。

炎炎夏日,到底是甚麼原因觸發年青學生走上街頭,觸碰傳統的政治禁忌?驅使社運人士公開要求王室改變,冒險被扣上「侮辱王室罪」的帽子?要透徹理解這場運動的成因及威力,還是必須回歸到泰國本土政治結構、社會和歷史脈絡。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