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法 深度 國際

特朗普稱「一國兩制」變「一國一制」,取消對港特殊待遇

特朗普言辭強硬,但未提及對港政策的具體操作和時間表,似留出空間。美股在白宮記者會後上揚。


2020年5月2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召開記者會,批評中國推出港區國安法。 攝:Alex Brandon/AP/達志影像
2020年5月2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召開記者會,批評中國推出港區國安法。 攝:Alex Brandon/AP/達志影像

5月29日更新:

2020年5月29日下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召開記者發布會,批評中國推出港區國安法,違背《中英聯合聲明》,認為「一國兩制」已變成「一國一制」,並取消美國給予香港的特別待遇。「中國聲稱這是在保護國家安全,事實上,作為一個自由社會,香港才安全和繁榮。」特朗普在發布會上說。

美國將取消或改變之前給予香港的大部分特殊待遇。主要包括:

  1. 取消引渡協議和雙重用途技術的出口管制;
  2. 修改美國國務院對香港的旅行建議;
  3. 取消香港作為獨立關税區的待遇;
  4. 制裁直接或間接侵犯香港自治、自由的中國和香港官員。

此外,特朗普還宣布了針對中國的制裁措施,包括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一些中國公民入境美國。同時,白宮將開啟「一個金融市場」(One Financial Markets)工作組,調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

特朗普還指責中國政府掩蓋疫情,造成美國超過10萬人死亡,指中國全面控制世界衞生組織(WHO),因此美國將終止與WHO的關係。特朗普同時重提「武漢病毒」(Wuhan virus)一詞,並指出疫情的經驗告訴美國要重新建立供應鏈,保護美國科技和經濟上的獨立性。

特朗普全程未提及中美貿易協議。美國股市在記者會後上揚。

發表約八分鐘的演講之後,特朗普未接受記者提問。發布會結束後,白宮發表聲明,稱特朗普已簽署公告,禁止中國軍方院校背景的、研究生及以上級別的中國留學生使用F或J簽證進入美國。此前《紐約時報》報導稱,受到影響的中國留學生有約3000人。白宮稱,這是為了保護美國在軍事和技術上的領先地位。

白宮記者會後,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U.S. China Relations)召開線上會議。「從特朗普總統的暗含基調來看,(中美關係)將走向非常黑暗的方向。」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中國問題專家Jude Blanchette在會上表示,並且是「激進的版本」。

但關於香港問題,他認為特朗普留出了「搖擺的空間」。「聲明非常的強硬」,「但目前尚不清楚具體的措施」,「恐怕要等待美國財政部等部門的進一步反應」。他同時表示,美國看起來沒有太多談判手段。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的中國項目主任Sun Yun認為,北京已經進行了深思熟慮,「北京對於美國取消香港的特殊待遇,已經有所準備」,「將香港變成另一個中國城市,正是北京想要的」。美國飽受疫情困擾加之總統大選在即,此刻對於北京是「最佳的時機」。

位於華盛頓的遊說組織香港民主委員會(Hong Kong Democracy Council)發表聲明,希望特朗普的行動能夠為香港凝聚國際力量。「如果北京繼續壓制香港,」香港民主委員會主任朱牧民在聲明中寫道,「我們將面臨『共輸』的局面,這將是中國、香港、美國和世界的損失。」

2020年5月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大閉幕會議上對起草香港國家安全法的提案進行表決。

2020年5月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大閉幕會議上對起草香港國家安全法的提案進行表決。攝:Nicolas Asfouri/AFP via Getty Images

5月28日更新:全國人大高票通過港區國安法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今日下午(5月28日)閉幕,以2878票贊成、1票反對、6票棄權表決通過「港區國安法」決定草案,確定將列入《基本法》附件三,由港府公布實施。綜合港媒消息,草案稍後將交由人大常委會6月決定細節,最快8月通過並要求香港執行。香港建制派見記者表示,支持人大決定;民主派則表示,一國兩制已經完結。

港媒消息,草案經修訂後,除了將「禁止危害國安的行為」,改為「禁止危害國安的行為和活動」外,對特首的要求亦由「開展國家安全推廣教育」,改為「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又要求香港強化「維護國家安全」執法力量。

港區國安法引發國際關注。在人大表決前夕,香港時間5月27日深夜,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表示,依據現實情況,香港不再擁有自治地位,不再值得享有特殊地位。說法引起各界震蕩。

「行為」改為「行為和活動」,傳禁外籍法官

「港區國安法」草案主要針對4大範疇:切實防範、制止和懲治任何分裂國家、顛覆政權、組織恐怖活動及境外勢力干預特區內部事務的活動。按草案文件資料,中央維護國家安全的機關可根據需要,在香港設立機構;香港亦應建立健全維護國家安全的機構和執行機制;行政長官就開展國家安全推廣教育、依法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等情況,定期向中央人民政府提交報告。

目前港區國安法最惹爭議之處,是相較《基本法》第23條由香港自行立法、執法,港區國安法則授權中央可直接在港設立機構,輿論憂慮屆時將由內地人員在港執行國安任務。

草案條文在5月26日被修改,原文提及防範、制止、懲治及禁止「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的條文,都改為「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曾辦理國家安全案件的北京律師張冬碩向《星島日報》表示,字眼上加上「活動」二字,意味著該法限制或禁止的範圍,不單是個人的行為,相信法律推出和頒佈實施後,所限定主體範圍,還涵蓋組織、團體和機構。

另外,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指,草案將禁止外籍法官處理涉及國家安全的案件。

基本法委員會前副主任梁愛詩向媒體表示,法官就任時要宣誓效忠特區及擁護《基本法》,看不到由外國法官審理相關案件,會有任何利益衝突,而法庭制度亦會找適當的法官處理某種案件。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今日下午(5月28日)閉幕,以2878票贊成、1票反對、6票棄權表決通過「港區國安法」決定草案,確定將列入《基本法》附件三,由港府公布實施。 圖爲2020年5月28日香港茶餐廳,電視上正播放人大表決新聞。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今日下午(5月28日)閉幕,以2878票贊成、1票反對、6票棄權表決通過「港區國安法」決定草案,確定將列入《基本法》附件三,由港府公布實施。 圖爲2020年5月28日香港茶餐廳,電視上正播放人大表決新聞。攝:陳焯煇/端傳媒

學者:港人今後批評中共、喊「結束一黨專政」將面臨新風險

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撰文指出,港區國安法「四宗罪」,是分別針對反修例運動以來的四種情況:港獨、自決、公投、「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等主張,攻擊國家象徵例如污損國旗國徽、主張反共、圍攻中央駐港機構等,對抗警方執法、損壞公共財物、癱瘓政府管制及立法會運作,以及與外國組織有聯繫的非政府組織支持運動等。呂表示,今後香港人批評中共、反共,支聯會喊「結束一黨專政」,市民質疑習近平連任、黨國體制,將面對新的風險。

公民黨楊岳橋:憂港人與外國公司貿易「觸雷」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大律師楊岳橋向媒體表示,港區國安法規管範圍比《基本法》第23條更廣,例如23條立法建議並沒包括禁止勾結外國勢力,但港區國安法草案關於「外國勢力干預」的條文,令從政、從商人士都有風險,例如港人與外國公司進行貿易、或被聘用為外國公司僱員,均有可能觸犯法例。

大律師公會:人大無權將草案納入《基本法》,質疑不符合國際人權公約

規管全港大律師的專業團體大律師公會早前在5月25日發聲明表示,港區國安法草案有四點「令人擔憂」:

首先,人大常委無權將草案納入《基本法》附件三。聲明指出,《基本法》第18(3)條規定,任何列入附件三的法律,只限於國防、外交等不屬於香港自治範圍的法律,但大律師公會認為《香港國安法》涉及《基本法》第23條涵蓋的範圍,理應由香港在自治範圍內自行立法。

其次,草案無保證符合《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再次,相關執法機構權力含糊不清。草案提出在港設立「中央人民政府維護國家安全的有關機構」,大律師公會認為該機構是否會以香港法律行事、是否受香港法律規管、及其執法權力含糊不清,質疑是否符合《基本法》第22條。

最後,大律師公會認為,草案內容令人感到司法機關獨立性被削弱。草案提出司法機關應根據《香港國安法》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大律師公會認為這令人產生一個司法機關現正或將會被指示如何判決的觀感。

5月27日更新:美國國務卿宣布香港不再享有自治地位

港區國安法表決通過前夕,美國突然宣布香港不再享有高度自治地位。

2020年5月27日,美國國務院在聲明中稱,中國人大計劃在香港推出國家安全法,破壞了香港的自治、自由以及《中英聯合聲明》。蓬佩奧已經向國會作證,不能保證香港繼續享有美國自1997年之前給予的特殊待遇。

自1992年起,美國訂立《美國-香港政策法》(United States-Hong Kong Policy Act),承認《中英聯合聲明》,並視香港作為一個政治、法律和經貿方面與中國大陸不同的地區,香港是獨立關税區,香港特區護照獲美國承認,香港亦可在美國出口管制下購買敏感技術。2019年末,在香港反修例運動背景之下,美國國會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規定美國國務院每年審視香港的人權和民主狀況,若評估香港不再保有自治狀態,將會暫停對港的優惠待遇。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正式頒布後,美國國務院將在2020年5月提交香港年度報告。但此報告一度推遲。國務卿蓬佩奧在五月中旬表示,香港示威者所受到的對待,特別是李柱銘、黎智英等社運人士被法庭檢控,令美國「更難評估香港是否仍從中國大陸獲得高度自治」。

根據端傳媒獲得的「香港政策法報告」(2020 Hong Kong Policy Act Report)全文,蓬佩奧稱「香港不再擁有自治地位的結論並不出乎意料」,因為「對香港自由的侵蝕已經有數年」,「特別是在習近平主席執政後加快」。報告中提到了香港異見者被遣返至大陸「被迫認罪」,「香港本地媒體的自我審查」,還提及美國記者被中國政府驅逐後也不被允許在香港進行採訪。

在一年前的報告中,蓬佩歐尚將香港自治狀態描述為「正在減弱但仍然充足」。

「我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可以重新認定香港再次享有美國的特殊待遇。」蓬佩歐在2020年的報告中寫道。

2020年5月28日香港,市民在置地廣場舉行集會,高呼「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2020年5月28日香港,市民在置地廣場舉行集會,高呼「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攝:陳焯煇/端傳媒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接下來,美國國會需要依據2020年的報告決定是否撤回香港的特殊待遇,美國政府亦在制定抗衡港版國安法的相關政策。根據《美國-香港政策法》,「美國總統有權視香港的情況,簽發行政命令終止或恢復對香港的待遇」。《紐約時報》報導稱,白宮有可能先選定一些領域採取行動,例如貿易。

美國是香港第二大貿易伙伴,美國亦在香港賺取可觀的貿易順差。據香港工業貿易署的數字,2018年美國在港貿易順差達311億美元,是美國貿易順差額最高的單一經濟體。一直以來,香港對美國進口商品徵收零關税。

外界的關注焦點之一便是香港會否失去獨立關税區。2019年香港出口美國商品約36.8億港元(約4.75億美元),佔香港產品出口的7.7%,路透社稱,即便增加關税,對香港的實際影響有限,但因鉅額的美國貿易順差數字,恐怕會給中國反擊美國提供手段。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The US-China Business Council)敦促兩國領導人緩解緊張局面,推動經濟復甦,並貫徹法治,保護「一國兩制」制度,同時在回覆端傳媒記者郵件時表示「待(港版國安法)細節出台,會發表進一步評論」。

《華盛頓郵報》撰文稱,對香港自治的評估僅僅是一個開始,在短期內會有更多手段用來制約北京。據彭博社的報導,美國財政部有可能凍結一些中國官員和商人在美國的資產,或者對一些中國官員進行簽證限制。同時,白宮還在考慮限制香港採購美國敏感技術。美國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局(Bureau of East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的助理秘書David Stilwell稱,目前特朗普政府有「非常多的選項」,這些選項將「對準北京」,「緩解香港和美國所受的影響」。

在美國國會,參議員Chris Van Hollen和Pat Toomey正在提議立法,更進一步制裁那些傷害香港言論、出版和集會自由的中國官員。

「香港純粹是中國內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5月27日在北京表示,中國將採取反制措施,抵抗外國干預勢力。

2020年5月20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於華盛頓的國務院發表講話。

2020年5月20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於華盛頓的國務院發表講話。攝:Nicholas Kamm/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誰會是受害者?

以香港為砝碼打擊中國,是否為明智之舉,美國政商界眾說紛紜。對華鷹派參議員Macro Rubio在5月27日的聲明中稱讚特朗普政府針對香港問題採取必要措施。他是《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主要發起者之一。

香港民主委員會(Hong Kong Democracy Council,HKDC)的主任朱牧民(Samuel Chu)表示蓬佩歐的聲明是「對北京的最後警告」,並敦促特朗普總統儘快採取行動,以阻止香港自由的消亡。他同時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認為中國在過去及當下的對港政策正在為美國製造的外交和國家安全威脅。HKDC是2019年在美國華盛頓成立的遊說組織,主要成員均為在美港人,亦是《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推動者。

美國商界曾是《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立法過程中的最大阻力之一。因牽涉到美資企業在港的前景,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發生時,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言辭謹慎,同時積極在華盛頓遊說,對香港自治狀態的評估表達憂慮,要求美國政府保護美國企業在港利益。當時端傳媒採訪了一位剛卸任的美國駐港高級官員,談及美國商界反響,稱香港是否「值得美國法律延續九七前對其之待遇」,「牽涉了大量在港的美資企業的信心、投資和技術轉移問題、法律規範……後續影響遠遠超出了政府所能掌控的範疇」。

目前,在港經營的美國企業超過1,300家,包括美國大型金融機構、科技與消費品公司,以及化學制藥巨頭。此次港版國安法消息傳出的次日,香港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in Hong Kong)便發表聲明希望儘快釐清法律條款,不要破壞香港自由。

前奧巴馬政府的首席亞太地區事務顧問Evan Medeiros在幾日前的一場公開演講中稱,相關法案的效果「適得其反」,「懲罰的是香港人、香港商業和美國商業利益,反倒把香港推入北京的懷抱」。

他同時指出,「加速香港融入中國,對美國沒有任何好處。」

5月26日,美國商會再發聲明,要求中國政府貫徹「一國兩制」,稱「危害香港特殊地位」將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同時敦促特朗普政府「優先考慮保有美國和香港積極、有建設性的關係」。若美國取消香港的優惠地位,美國商會主席Tara Joseph接受媒體採訪稱,意味着對香港說再見。

2019年11月28日,香港中環愛丁堡廣場,民眾集會感謝美國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2019年11月28日,香港中環愛丁堡廣場,民眾集會感謝美國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攝:林振東/端傳媒

香港眾志:美考慮取消港特殊地位,料未來兩星期有決定

部分反修例運動抗爭者自去年以來提倡「攬炒」概念,以香港經濟地位要挾中央改變對港措施、實行政改。蓬佩奧消息出來後,部分抗爭者反應熱烈。有「連登」用戶發貼文認為,中央政府會因美國取消香港特殊地位的決定而「投降」,取消港區國安法。

基本法委員會前副主任、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今早出席港台節目時批評,美國有關做法違背國際慣例,干預香港事務,質疑蓬佩奧未看清香港情況,指美國此舉同樣有損美國利益。她又指,國家安全不屬特區自治範圍內管轄的事情,如果日後法院處理案件時,涉及法律條文的解釋,可提請人大釋法。

新民黨主席、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就表示,不相信美國會制裁香港官員及議員,因港區國安法不是由特區官員作主導,並不符合制裁門檻。

內地《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則在社交網站發文指,香港是否處於高度自治狀態,不能由美國定義。胡錫進說,香港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最大的支柱是她與中國的特殊關係,比美國是甚麼態度重要得多,呼籲蓬佩奧口出狂言前,最好先戴好口罩。

不過,有經濟學者認為,美國做法將對香港及內地經濟造成震蕩。香港經濟學者關焯照今早(5月28日)向傳媒表示,美國反應迅速,是要表明有實際行動,但「不保證」的說法仍留有空間,並未直接宣布取消香港特殊地位,預料中美之間將如貿易戰一樣進行一輪博弈,對市場造成震蕩。關指出,美國一旦取消香港特殊地位,香港將失去獨立關稅區地位,被視為一般內地城市,對內地及香港經濟均影響很大。

另外,香港眾志在今早開記者會,秘書長黃之鋒表示,美方凍結本港獨立關稅區地位的可能性在過去數天持續增加,估計美國總統特朗普正慎重考慮,會在未來一兩星期有相關決定。黃相信,港人申請例如到美國留學的簽證不會有大影響,但美方做出局部經濟制裁,必將對本港紅色資本帶來經濟壓力。

黃之鋒說,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能否存在,取決於北京及國際社會對一國兩制實施的信心。眾志常委羅冠聰認為,若非出現人大就「港區國安法」的提案,美國當局不會反應如此劇烈,認為是特區政府一手造成目前局面。

觸摸世界的政經脈搏
你觀察時代的可靠伙伴

已是端會員?請 登入賬號

端傳媒
深度時政報導

華爾街日報
實時財訊

全球端會員
智識社群

每週精選
專題推送

了解更多
國家安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