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法 深度 評論 評論

鄧聿文:在港推國安法,北京在等待一個中美總決戰?

北京或者習近平更深遠的目標,決非僅僅是要讓這個不聽話的半自治城市馴服自己,而是通過港版安全法,為未來可能的中美對決堵住漏洞。


2020年5月24日,市民在香港島一帶發起反對國安法及國歌法遊行,遊行人士舉起「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的手勢。 攝:林振東/端傳媒
2020年5月24日,市民在香港島一帶發起反對國安法及國歌法遊行,遊行人士舉起「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的手勢。 攝:林振東/端傳媒

北京終於甩開香港特區政府和立法會,自行為基本法23條「立法」了。這是中國遲來的兩會上,可能最引起外界關注和爭議的舉動。

按照被稱為橡皮圖章機構的全國人大的副委員長王晨,在《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的說明,北京此次直接為香港製定港版國家安全法,原因在北京看來,23條立法在香港已被嚴重「污名化」、「妖魔化」,特區政府事實上已經喪失了管治能力;而去年發生的持續大半年的反修例抗議,已觸及中國安全底線,讓北京警覺香港已變成「反中基地」。

這是北京不能容忍的,故本次立法是要對「嚴重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嚴重損害法治,嚴重危害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行為和活動,必須採取有力措施依法予以防範、制止和懲治」。用親北京的專家的話說,「北京是要通過立法釜底抽薪,讓香港恢復正常社會秩序」。

然而,北京或者習近平更深遠的目標,決非僅僅是要讓這個不聽話的半自治城市馴服自己,而是通過港版安全法,向外界特別是美國傳達在關於中國國家安全和政權安全的問題上,寸步不讓的決心,為未來可能的中美對決堵住漏洞。

2020年5月24日,市民在香港島一帶發起反對國安法及國歌法遊行,防暴警察向示威者發射象膠子彈。

2020年5月24日,市民在香港島一帶發起反對國安法及國歌法遊行,防暴警察向示威者發射象膠子彈。攝:林振東/端傳媒

香港去年發生的抗議,不但事關爭取民主和自由,在北京看來,已經變成了中美較量的最新戰場,港民抗議活動的背後,是有美國這個「黑手」在背後操控的。

香港去年發生的抗議,不但事關爭民主和自由,在北京看來,已經變成了中美較量的最新戰場,港民抗議活動的背後,是有美國這個「黑手」在背後操控的。此乃北京對香港問題的認知和定位,今次立法,就是要斬斷香港和美國的聯繫,使香港不能「成為中美較量的棋子和新戰場」。故而北京立法,也具有了中美博弈的最新含義。

從王晨的說明看,「港版國安法」主要針對四類行為,包括顛覆國家政權、分裂國家、恐怖活動,以及外部勢力干預,這一立法還規定,香港特區應當建立健全維護國家安全的機構和執行機制;中央政府維護國家安全的有關機關根據需要在港設立機構,依法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相關職責。換言之,北京現有的治港機構除了中聯辦、外交部駐港公署外,還有可能派駐中國的國安機構到本地,而且該機構具有一定的執法權。

若這些措施落實,將為北京在香港直接抓捕港獨人士、與外國過從甚密的香港反對派(暫且不說一般的反對派),以及被北京認為顛覆中國國家政權的外國公民,掃除了法律障礙。

這些後果,北京也肯定評估過,然而它已顧不得它們,這是因為北京對政權安全的考量已經超過維護香港社會穩定及其獨特的經濟地位對中國帶來的好處。

這當然是北京對「一國兩制」的公然破壞。按照基本法23條,國安權力固然屬於北京,但基本法並沒有賦予北京在香港直接執法權,而是通過香港的自行立法,設立相應的機構予以體現。香港立法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遲遲立不了法,那是香港的事情,並不表明北京就可越俎代庖,替香港立法。北京爭辯說,直接立法並不違背基本法,即便考量到這點,北京也無權在香港執法。因此,此舉顯然是對屬於香港自治權的破壞,削弱了人們對北京堅持「一國兩制」的信心,儘管北京對此盡力否認。

目前,美國等西方國家已批評北京的這一舉動,初步表達不滿,香港股市在上週五也應聲大跌,接下來,好不容易因疫情而平靜下來的香港大規模抗議很可能會再次燃起,甚至發展成騷亂。而美國取消香港獨立關税區的地位,也應是大概率的事情。這些後果,北京也肯定評估過,然而它已顧不得它們,這是因為北京對政權安全的考量已經超過維護香港社會穩定及其獨特的經濟地位對中國帶來的好處。

北京繞開港府立法會、直接為香港立法的想法,應該已經醖釀有一段時間,但去年香港的反修例抗議以及當前的美中關係,最後促成了北京走這步險棋,表明北京準備承受香港社會在短中期的劇烈衝突以換取設想中的長期穩定;同時,若香港的自由港地位——這個北京最看重的香港經濟上的價值——因美國取消獨立關税區地位而削弱或喪失,北京也準備承受由此帶給中國經濟的較大沖擊。

2020年5月24日,市民在香港島一帶發起反對國安法及國歌法遊行,防暴警以催淚彈驅散。

2020年5月24日,市民在香港島一帶發起反對國安法及國歌法遊行,防暴警以催淚彈驅散。攝:陳焯煇/端傳媒

不派兵鎮壓或戒嚴,讓香港反對派鬧得兇,習近平才有更好的理由同時說服高層制定國安法?

儘管如此,有三個因素會減輕北京的擔憂。

一是中美關係本身的自由落體投射到香港,使得北京認為香港作為華盛頓打壓中國的「棋子」價值會很大下降,至少沒有原先設想的那麼高。好比原子彈的作用是用來威懾戰略對手的,一旦真使用了,它反而對對手沒有威懾作用,因為對手也會用原子彈反擊。香港自由港對中國的價值作用也有點類似。美國現在已經啟用了這顆「棋子」,去年通過的香港法案賦予華盛頓對香港獨立關税區地位進行一年一審的權力,在北京看來,沒有港版國安法,華盛頓也隨時可能動用這一工具施壓中國,故而不如先發制人,制定港版國安法,雖然極可能因此喪失香港獨立關税區地位,但解除了香港未來被美國操控的長期威脅。

二是北京此舉雖會重新點燃香港社會的大規模抗議乃至騷亂,但北京和港府也已有了處理此類抗議的經驗,北京覺得只要自己做好對香港700萬市民的解釋說服工作,加上建制派和工商界的支持,是能夠應付香港短期的抗議,而且它也願意承受香港短期的社會動盪的衝擊。

三是北京對疫情的儘早穩定以及中西抗疫的對比讓北京對自己的政治體制和治理模式獲得了新的自信和民意基礎,只要中國社會內部穩定,北京就可以對外部抗壓。多數中國民眾本就反對香港的反修例抗議,支持北京的強硬立場,現在贏得疫情的民意基礎後,北京更有動力這樣做了,因為它知道,只要對香港採取強硬立場,民眾就會支持它的。很大程度上,北京與華盛頓的對決也是因為有這個民意的支持。

北京此一最新動作也解釋了習近平去年沒有對香港的抗議採取鎮壓,而是「忍而不發」的原因。去年許多人認為,在國慶大閲兵後,習有可能派武警對香港抗議進行鎮壓,或者要港府宣布戒嚴,但這些都沒出現,現在答案揭曉,就是要出台港版國安法。不派兵鎮壓或戒嚴,讓香港反對派鬧得兇,習近平才有更好的理由同時說服高層制定國安法。

習近平本次對香港事務的處理,一如前述,乃意在美國,他要把一個一個的漏洞和薄弱環節補上?

在去年5月香港發生大規模抗議後,北京對香港的縝密布局已經看得很清楚,10月底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確立對香港未來的管治方針和政策,接着是今年一月和二月對治港系統的換馬,由兩個退居二線的前省委書記——駱惠寧和夏寶龍分別主掌中聯辦和港澳辦,這不只是要換上習的親信,同時也預示着對香港要採取比之前更強硬的態度。比起出自公務員系統、熟悉港澳事務的張曉民來,這兩個與港澳事務不搭界的前省委書記,卻有着後者沒有的一個特點,即處理事情的殺伐果斷和強硬,沒有「宅心仁義」。這也是習看中的所謂的政治人物的行事風格。再接着在前不久強調中聯辦非一般的國家部委,而是負有在香港監督和落實北京對港全面管治權的使命和責任,直到人大出台港版國安法,基本是一環扣一環。

外界在四中全會的涉港表述中早應預料到這點的。習近平本次對香港事務的處理,一如前述,乃意在美國,他要把一個一個的漏洞和薄弱環節補上,因為他明白,以中美當下的較量,遲早會有一場生死決戰,他現在所做的,都是為這個總決戰而進行準備。

(鄧聿文,獨立學者,中國政治觀察者)

觸摸世界的政經脈搏
你觀察時代的可靠伙伴

已是端會員?請 登入賬號

端傳媒
深度時政報導

華爾街日報
實時財訊

全球端會員
智識社群

每週精選
專題推送

了解更多
國家安全法 鄧聿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