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在央視投放廣告的B站,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B站把網站對青少年的吸引力作為最大的議價籌碼,用「幫助國家完成對青少年的意識形態教育」來換取一定程度上的「行政外包」權力。

2018年3月28日,嗶哩嗶哩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參與者在場外扮裝合照。

2018年3月28日,嗶哩嗶哩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參與者在場外扮裝合照。攝:Michael Nagle/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比利小子

刊登於 2020-05-08

#嗶哩嗶哩#比利小子#評論

這幾日,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裏都充斥着一個詞:後浪。起因是5月3日晚,五四青年節前夕,彈幕視頻網站嗶哩嗶哩(bilibili,簡稱B站)在微信與央視同步投放的視頻廣告《後浪》

互聯網公司在傳統媒體(尤其是央視)上投放廣告或冠名活動並不是新鮮事。雖然最近幾年通過傳統媒體獲得新的「下沉用戶」(生活在小城鎮和農村,此前互聯網經驗較少的用戶)的效果已經越來越差,但通過廣告費封住傳統媒體的嘴,進而降低被監管部門注意的風險仍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B站的用戶以城市青少年為主,在內容上則以日式動畫和「鬼畜視頻」為主。無論是從民族主義視角(喜歡日式動畫就是賣國)還是從功利主義視角(沉迷動畫將導致青少年一事無成,甚至可能敗壞道德)來說,B站都很容易成為傳統媒體的批評對象。2018年7月,央視新聞就曾批評B站上充斥着低俗色情內容。因此,B站花錢去央視播廣告片買平安也就毫不令人驚奇了。

《後浪》使用的話語也並無新意。演講者何冰口中有三個角色:前浪(「我們」,大致代表着20世紀70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國人)、後浪(「你們」,也就是1.3億B站用戶)和小人(弱小的、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前浪誇讚後浪出生在一個繁榮的時代,其實是變相誇獎自己營造了一個盛世;前浪誇讚後浪愛學習,有正確的價值觀,其實無非「又紅又專」的變體;前浪告訴後浪不必理會小人的攻擊,除了拉近彼此距離之外,也有警告後浪不要成為批評者的意味。更重要的是,在整部宣傳片中,只有前浪在說話,後浪完全是客體,前浪的話語無非強調自身擁有定義秩序的權力罷了。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