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

往事並不如夢:野百合學運、90年代憲改與《狂飆一夢》

野百合學運三十週年的此刻,我們如何看待這段歷史的複雜性,方能使其不僅是一場遙遠的夢境?

1990年3月20日上午陽光普照,野百合學運學生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的情況,他們靜坐並用報紙製作帽子遮太陽。

1990年3月20日上午陽光普照,野百合學運學生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的情況,他們靜坐並用報紙製作帽子遮太陽。攝:郭日曉/中央社

端傳媒記者 何欣潔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0-03-15

#李登輝#野百合學運

野百合學運三十週年的前一週,發生了一件看似與運動本身完全無關的事件。正值2019新型冠狀病毒流行的此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製作了全球疫情線上地圖,廣受世界各地媒體與網友引用。此前,台灣在地圖上一直都被標示為Taiwan,但在3月10日下午,網友發現,原本列表上的「台灣」(Taiwan)被改成「台北及周邊」(Taipei and environs)並標上China。

正如以往的每次「台灣正名」戰爭一般,台灣(與支持台灣的一方)堅稱自身是獨立的國家、或至少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而來自中國的網友則堅稱台灣是中國的一省。有趣的是,在本次的熱戰之中,Github上出現了一個issue( https://pse.is/QKPR7 ),題為「中國大陸是台灣的一部分」(Mainland China is a part of Taiwan)

對於今日來說,這不過是在反擊中國的大前提下進行的一次富有創意的語言遊戲,大概不會有人真心相信中國是台灣的一部份。但對於三十年前的中正紀念堂廣場、野百合學運發生的90年代來說,這是真實的歷史:作為中華民國「最後的一省」,中國大陸曾以一種奇怪的方式成為「台灣的一部分」,而在90年春天上街的學生與市民,亟欲改變此一處境。

這乍看違反常理的政治現象從何而來?在中華民國仍統有全中國與台灣之時,其《憲法》明定總統由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產生,每縣市選出一名國大代表,台灣省共計有27名國大代表,於1947年11月投票;立法院則於1948年1月投票。這批國大及立委代表,是二戰後中華民國第一批全國級的中央民意代表。隨著中央政府失去大陸統治權,台灣省成為中華民國「最後的國土」,這批選舉產生的民意代表,因「尚未反攻大陸」遲遲無法改選,逐漸由具有合法正當性的「中國民意代表」,成為台灣島上畸形的「萬年國代」。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