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給我們的訓誡書:瘟疫書單8種

瘟疫聽來科幻,但我們終將承認,我們竟是如此真實地生存於科幻之中。

給我們的訓誡書:瘟疫書單8種
2020年2月16日,封城中的武漢。

於《基地》系列作中,俄裔美籍科幻大師艾西莫夫設想了一門全新學科: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心理史學」是什麼?那是一種用以測度群體眾人之心理傾向與集體選擇的統計學;它假設,如若群體人口夠多,則我們將可預測未來。這乍聽之下匪夷所思,然而不難理解──舉例,你無法預測我晚餐會吃什麼,因為單一個人的選擇變數太大,難以計算評估。然而,如果要預測整座港島今日晚間約有多少比例人口以撈麵為晚餐主食,則相對容易得多,誤差也小得多。以此類推,當群體數量夠大,當數據蒐集夠多,我們將可預測未來。

聽來是否似曾相識呢?對的,於《基地》系列成書之1950年代,我們叫它「心理史學」;而在21世紀的今日,我們叫它──大數據。這一點不奇怪──想想網上相傳來自支付寶後台的「逃離武漢落點圖」吧。瘟疫聽來科幻,但我們終將承認,我們竟是如此真實地生存於科幻之中──那難不成正是這個世界給我們的一紙訓誡書嗎?而當我們領悟了這件事,我們也才真正知曉,此刻你之所以躲在家中讀書,並不僅僅是因為「外面很危險」;而是,長期而言,當你拒絕重新思索人與外界的關係、人與他人的關係,那麼你才是真正地置自身於險境之中。於是有如下八本書,供瘟疫時期的我們。

01 《槍炮、病菌與鋼鐵》

槍炮、病菌與鋼鐵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