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散場之後慢慢吵電影

若放不下對婚姻的貧瘠認知,談論《婚姻故事》就是浪費

這部失意於獎項的電影並非要講婚姻和感情的弔詭,粗暴的感同身受便錯過了作品的精彩之處。

《婚姻故事》電影劇照。

《婚姻故事》電影劇照。網上圖片

張書瑋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0-02-12

#奧斯卡#電影

集編導一身的電影人 Noah Baumbach 擅長寫日常的情感與關係,他的作品一向講生活之中最真切的事,最平易近人,沒想到卻一直不討好。我是說,他在歐美總是得到鋪天蓋地的好評,卻從來都失意於獎項。所以他去年和 Netflix 合作的電影《Marriage Story》(婚姻故事)在奧斯卡和威尼斯影展收穫甚微讓我很遺憾之餘,卻不太意外。

我見到一些點評,說導演拍攝這樣的故事很刻意,便覺得可以連帶講講這部電影,它也與導演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連。熟悉 Noah Baumbach 的影迷會知道,他的上一任妻子 Jennifer Jason Leigh 是知名演員,兩個人2001年相識,四年後結婚,在2010年 Jennifer Jason Leigh 遞交離婚訴訟。

兩個人的離婚官司打了三年,在2013年的9月才最終定案。他們在婚姻的尾聲還合作了一部《Greenberg》(2010)(諗多咗先生/愛上草食男),如今還保持著來往。而《Marriage Story》的創意雛型是在做導演的上一部作品《The Meyerowitz Stories》後期時誕生的,男主角 Adam Driver 是第一個得知這個構思的演員。Noah Baumbach 於是開始進行大量的資料蒐集,他訪問了不少婚姻訴訟律師,也和自己的同行和朋友暢談各自的婚姻經歷,最終寫成了這個劇本。某程度上,《Marriage Story》是表演戲劇界知識分子的離婚群像。

《克拉瑪對克拉瑪》電影劇照。
《克拉瑪對克拉瑪》電影劇照。網上圖片

從電影的賣相看,人們可能會聯想到瑞法那兩部世界名片(《婚姻暗流》英瑪褒曼與《婚姻生活》杜魯福),及40年前的荷里活新浪潮作品《Kramer vs Kramer》,這些電影均已誕生於近半世紀前。它們的重點倒都不是在解讀婚姻本身(至少不是社會層面及婚姻事實層面的解讀),褒曼拍形而上的人,拍戲劇化的情感關係;杜魯福拍俗世的人,拍戲劇化的愛情故事;《Kramer vs Kramer》是第二次女性解放和新荷里活風格混合的產物,指向男女在家庭中的角色互換(中間可插播關於性解放的《女人就是女人》)。《Marriage Story》並不見得要解讀婚姻真諦,導演並不想在保守的定義上去詮釋「婚姻」這一個名詞,電影反而是放棄了「家庭」這單位的傳統解讀,從個體,個體之間的社會關係等方向去串聯起2010s年代的婚姻畫面。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