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燃燒女子的畫像》:畫像永恆,但「她」是誰毫無關係

當她凝視她,女性畫家與被配婚女子,在一幅畫像中看到對方的不自由,又在對方的不自由中看見自己。

《燃燒女子的畫像》:畫像永恆,但「她」是誰毫無關係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電影劇照。

以18世紀法國布列塔尼半島為背景的《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港譯「浴火的少女畫像」)是法國獨立女導演瑟琳·席安瑪(Céline Sciamma)的首部古裝作品,並獲得了第72屆康城影展「最佳劇本獎」。除了導演擅長探討女性共同命運、女性情慾及性別曖昧等題目之外,《燃》更是一套關於「觀看」(looking)及「女性創作」的權力(power)和權利(right)的深刻作品。

浴火或執筆的自由

近年有不少以「女性創作人」為主題的電影,如《仁妻》(The Wife,2017)、《寫我華麗緣》(Colette,2018),以及最近的《小婦人》(Little Women ,2019)。這三套電影的主角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以自身經歷為靈感開始創作。

三套電影裡,每當出版商及代理人知道了作者是女性後,她們——作為女性書寫自己生活及生命——的作品便毫無例外被評為「瑣碎」、「無聊」和「無趣」,反映女性的自我書寫在藝術和文學傳統中一直不被重視。部分原因是因為女性創作人(無論作家還是畫家)在才華和能力上皆被認為及不上男性;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女性題材(尤其關於她們的日常生活)被認為是無關痛癢、瑣碎而難登大雅之堂。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