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王价巨:澳洲大火,黑天鵝效應的災害全球化

此類型的巨災是否會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成為澳洲的常態?再者,災害情勢發展恐怕已經超出地區環境承載力,是否有更多不可逆的反應正跨過臨界值?

2020年1月4日,在澳洲馬拉庫塔,天空因為大火而染成紅色。

2020年1月4日,在澳洲馬拉庫塔,天空因為大火而染成紅色。攝: Justin McManus/The Age/Fairfax Media via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20-01-16

#澳洲森林大火#王价巨#評論

【編按】:澳洲森林大火延燒數月不止,本文為對大火中的澳洲政府救災應變、氣候觀及能源政策的觀察。2020是氣候政治的重要一年,在巨災常態化的未來,「跨地域的災害」現實正為全世界政府敲響警鐘。關於澳洲大火的更多現場報導及分析,《端傳媒》將在下週持續推出,敬請關注。

澳洲森林火災從2019年10月燃燒至今還未停歇,燒毀土地面積廣達1560萬公頃,造成至少 28 人死亡,數十人失蹤,超過 2000 棟民房焚毀,動物死亡難以計數。小規模降雨對火勢無助於事,大規模降雨蓄積的雨水加上焚燒過的灰燼還引發地區泥流擴散,救災行動更艱鉅。

火情隨著時間持續演變,還有火源匯集、火場擴大的趨勢,甚至有形成超級大火(Megafire)的條件。在火勢未能有效控制的情況下,雖有降雨,但是地區氣温又開始上升,閃電的狀況會再升高火勢復燃風險,維多利亞州政府已要求24萬人緊急撤離。

森林火災原本是森林生態的一部分,也是森林自我更新的手段,在澳洲更是年度性事件。但是,森林火災是否失控,甚至轉成不可逆的傷害,取決於頻率、強度、持續時間和類型。因為創紀錄的44℃高温和連續3年長期乾旱,澳洲2019的火災季節提前開始而且速度快、火勢強,災害規模、頻率、發生區域、模式都在改變,很難再以單純的經常性事件視之。

燃燒的煙霾夾雜有毒物質和難聞的臭味。雪梨(悉尼)、墨爾本、坎培拉等大城市空氣中帶有大量的PM 2.5,坎培拉和墨爾本的空氣品質都達「有害」等級。民眾在火災煙霾下面臨全新且可能致命的健康風險,社區的身體健康影響及心理創傷反應逐漸浮現。煙霾因季風而擴散,跨越2000公里抵達影響紐西蘭冰川、橫越1萬2000多公里擴及南美洲巴西南大河州、智利和阿根廷,進入平流層下部的煙霾則將進入整個地球的大氣循環。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