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深度

回不去的敘利亞,留不下的黎巴嫩:流亡的「青年男性」敘利亞人

對於敘利亞人阿里來說,2020年實在沒有什麼好期待的。

黎巴嫩一個眾多敘利亞人聚居的難民營。

黎巴嫩一個眾多敘利亞人聚居的難民營。攝:Giles Clarke/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陳映妤 發自黎巴嫩

刊登於 2020-01-07

#叙利亚难民#黎巴嫩

【編按】:三十年前,鐵幕在柏林倒下,冰凍的邊界鬆動,想像中,未來的世界沒有高牆,人都是自由的。

三十年後,牆仍然矗立着。在巴勒斯坦,它變得更高,把巴勒斯坦人從他們的土地上隔離出去。檢查站裏的以色列士兵用冷冰冰的擴音器命令人轉身,通過,流動變成了一種煎熬和創傷。在敘利亞,戰後的敘利亞人面對着一場新的戰爭,又或是面對着仍然回不去的故土。帶來無數災禍的政治衝突沒有隨着戰爭消失。戰亂與死亡為中東帶來的,是持續的人與人的分離、孤立。在印度,克什米爾的自治地位被宣布取消。近一個世紀前的聯合國決議無人執行。成百上千萬人斷網,失去親人的聯繫,等待着不確定的未來,面對着隨時捲土重來的暴力。

在過去的2019年裏,類似的隔絕、分離、衝突,既是無數地區的人不斷面對的日常,也浮現出了大國政爭的新陰影。生活在這些角落的人,正被有形或無形的牆隔離住,因而難得出現在你我視線之中。

本文是端傳媒國際組的年度專題「被隔離的人」的最後一篇,點擊閱讀關於巴勒斯坦印度被「隔離」住的社群。

2019年過去了。2020年,將是敘利亞人阿里(Ali)的「死線」。

2020年是阿里延遲入伍的第四年。在他延遲入伍記錄文件上,白紙黑字寫著每年的「延遲入伍理由」:2017年,國外求學;2018年,國外工作;2019年,國外工作。可這一紙「延遲兵役」許可,有一道死線:四年。阿里只可以合法延遲兵役四年。2020年之後,他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2017年9月,當時25歲的阿里逃離了家鄉大馬士革。彼時,敘利亞內戰已進行許久,大馬士革也已經深陷戰火。除了安全,讓阿里下定決心逃離的原因,還是那一紙兵役:在敘利亞,阿薩德政府對所有18到40歲的男性征兵。內戰爆發後,政府的征兵也就代表阿里需要為敘利亞政府打仗——做為反政府以及出現在2011的革命抗爭場上的敘利亞青年,阿里絕不會替阿薩德打仗。

不過,阿里沒有逃很遠,只是越過國境線,到了臨近的黎巴嫩,就像自2011年以來的近150萬敘利亞人一樣。憑著自己的經濟學學士的學歷和作為一名音樂家的技能,阿里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生活了下來,因有親戚的黎巴嫩朋友的擔保,他還取得了在黎巴嫩暫時居留的合法身份。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