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電影

漫威電影是電影嗎?電影將會變成什麼樣?

Martin Scorsese 直言漫威電影不能稱為電影,引起軒然大波。嚴肅電影還有足夠的生存空間嗎?

《復仇者聯盟 終局之戰》劇照。

《復仇者聯盟 終局之戰》劇照。圖:網上圖片

特約撰稿人 凌翔宇 發自美國

刊登於 2019-10-20

#電影

近日,美國著名導演 Martin Scorsese(馬田·史高西斯/馬丁·史柯西斯/馬丁·斯科塞斯) 在接受《Empire》雜誌專訪時說的一句話在影壇掀起了軒然大波。在聊到漫威電影的時候,Scorsese 直言道:「漫威電影不能稱為電影(cinema),更像是主題公園的產物。我曾試著去看漫威電影,但是看不下去,我覺得那不是電影。雖然漫威電影製作精良,演員很用心,但還是很像在主題公園看的影像。電影應該是演員努力去傳達內心真情實感的作品。」這一次的爭論並沒有像往常那樣在幾天後悄然結束,而是隨著漫威一眾主創的辯護在互聯網平台持續升溫。而 Scorsese 也絲毫沒有退讓的意思,日前攜《The Irishman》出席倫敦電影節的他再次重申了態度:「電影院已經變成了主題公園,對於那些喜歡這類型電影的觀眾來說這當然是好事,但對我來說不是,那不是我做的東西。但是他們創造出來的另一種觀眾會認為電影就是這樣。」Martin Scorsese 堅持認為,電影院不應該被漫威入侵,「我們需要前進的電影,需要展現敘事的作品。」

顯然 Scorsese 與漫威之爭還會延續下去,並成為電影媒介屬性持續已久的身份和地位之爭的一部分,但其實這也並不是一件新鮮事。很多中文媒體在報道 Scorsese 的言論時,特意標注出了他說的單詞是「cinema」,以強調英文原意的特殊性。實際上,在英文中有很多詞可以用來表達電影的意思,例如常見的「movie」、「film」,以及不常見的「cinema」、「motion picture」、「feature」等等,這些詞在中文里都被統一翻譯成電影,但是在含義上有一些略微的不同。另一位大導演 Steven Spielberg(史提芬·史匹堡/史蒂芬·史匹柏/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就曾經在採訪中甄別過「movie」和「film」的區別,他認為 movie 就是大家更為熟知更加喜愛的爆米花電影,其主要的屬性在於娛樂性和商業性,更接近於一種商品。而 film 則可以被認為是那種更加嚴肅更有藝術性的電影。所以在 Spielberg 自己的理解中,像他的 Indiana Jones (奪寶奇兵/印第安那瓊斯)系列、Jurassic Park (侏羅紀公園)系列等影片就屬於「movie」,而《Schindler’s List》(舒特拉的名單/辛德勒名單)《Saving Private Ryan》(雷霆救兵/拯救大兵瑞恩/搶救雷恩大兵)就毫無疑問屬於「film」了。到了 Scorsese 這邊,「cinema」就約等於 Spielberg 的「film」,他所有的電影應該都在這個範疇內,而漫威大概也還是當代「movie」的代表了。

儘管這兩位在自己的作品都能證明他們觀點的自洽,但是以此為論據攻擊甚至歧視商業電影,目前看來還是站不住腳的。首先在英文中,所有表達電影含義的詞所代表的本意都是差不多的,而兩位導演的分類實際上也還是一家之言。如果硬要辨析的話,「movie」就是「motion picture」(移動影像)的俚語縮寫,而「film」的本意是膠片,是「motion picture」的媒介載體,「cinema」則來源於法語,本意還是指「motion picture」。因此,過分強調 Scorsese 用的詞不是 movie 而是 cinema,多多少少有混淆視聽的嫌疑。

《復仇者聯盟 無限之戰》劇照。
《復仇者聯盟 無限之戰》劇照。圖:網上圖片

除去文辭外,回到電影本體的角度,Scorsese 的指責也有待商榷。從一百二十多年前電影誕生到現在,關於什麼是電影,什麼不是電影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而電影自身與創作者們也在通過媒介或技術不斷發生著變化。George Lucas(喬治·盧卡斯/佐治·魯卡斯)、Francis Ford Coppola(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法蘭斯·哥普拉/法蘭西斯·柯波拉)、Steven Spielberg 和 Martin Scorsese 目前被公認為80年代的新好萊塢/荷里活四傑,但他們在當時嶄露頭角的時候同樣也被以 Jean-Luc Godard(尚盧·高達/戈達爾)為首的一批電影人罵的狗血噴頭,也認為他們拍出來的東西不是電影。當然這是舊事,可是現在 Scorsese 的姿態恰恰和當時對他惡語相加的「老派」電影人影評人一樣,很難不讓人有些唏噓。至於 Scorsese 堅持認為的電影一定要承擔敘事的指責,在影史層面也很難站住腳跟。真正意義上的敘事電影(Narrative Feature Film)還是1906年才出現的《The Story of the Kelly Gang》(凱利幫傳奇/凱利邦的故事),距離1895年電影誕生已經過去了十一年。但是這期間包括盧米埃兄弟、愛迪生在內的影人作品《火車進站》、《工廠大門》等同樣也都是影史經典,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敘事與否在主流觀點中不能被當做是判斷電影身份的標準,否則電影的出生年份應該後延十一年。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