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深度

「政治唐璜」還是「人民之友」?希拉克叱咤法國政壇的一生

對內,他長袖善舞,對外,他是一張法國名片。

2019年9月26日,希拉克(Jacques Chirac)去世,享年86歲。

2019年9月26日,希拉克(Jacques Chirac)去世,享年86歲。攝:Sean Gallup/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胡文燕 發自巴黎

刊登於 2019-09-26

#法國政治#法國

編按:2019年9月26日,雅克·勒內·希拉克(Jacques Chirac,台譯:賈給·席哈克)去世,享年86歲。他在法國政壇活躍四十餘年,其中十二年擔任法國總統職位。此前,他還曾九次當選國家議員、七次被任命為部長,擔任過兩次政府總理,並執掌巴黎市政府十八年。

希拉克的一生是同權力不斷較量的過程。但在法國前國民議會議長、希拉克黨內盟友後因權力博弈而漸行漸遠的菲利普·塞甘(Philippe Seguin)看來,希拉克像是政治人物裏的「唐璜」——「更熱衷於贏得權力,而非執掌權力」。

同時代的法國人埋怨他,嫌他在內政上無所作為,遠未創造並改變歷史,導致法蘭西共和國國力節節衰退;沒想到2007年他從總統職位離任,漸漸淡出法國政壇後,民調支持率卻再次飆升,並尤其受到年輕人追捧,以他當年前衞造型為主打的「表情包」甚至風靡社交網絡,成為法國民眾最喜愛的政治人物。

在其它國家,希拉克作為法國的一張名片,定義着法式精神。1995年到2007年,在他擔任法國總統期間,法國同俄國、中國和日本等國建立不同尋常的外交關係;2001年「911」事件後,法國選擇站在美國的對立面,極力反對向伊拉克開戰,也為法國人留下一筆頗為自豪的外交遺產。彷彿只有在別處時,希拉克才當得一個好總統。

1995年12月14日,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特別熱鬧。五十多個國家及國際機構的掌門人相聚一堂,見證波黑、南聯盟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台譯:克羅埃西亞)三國簽訂《波黑和平框架協議》。長達三年半的波黑戰爭結束,這被看成是新任法國總統希拉克(Jacques Chirac)外交政策的勝利。

六個月前,他剛上台便改變前任所持的中立態度,指責聯合國人道主義援助的「虛偽」邏輯,主張以武力為外交工具,以牙還牙,打擊挑起戰爭的塞族人,從此改變了戰事走向,逼迫對手走到談判桌前。在此希拉克顯示出不一般的主見和強硬,為法國在英美主導的歐洲戰場贏得一席之地。

「希拉克萬歲!」美國CNN電視台報導里,波斯尼亞人大喊道。於外,上任僅半年的法國總統在國際舞台上迎來開門紅,但於內,當時政府推出《首次僱傭合同》(CPE,針對26歲以下年輕人的特殊工作合同,規定無需任何理由,員工便可被開除;試用期可達2年,而普通長期合同的試用期最高8個月),催生諸多不滿,經濟改革步入僵局,法國上演着史無前例的罷工潮,幾近癱瘓。在希拉克執政史上,這也是個「黑色十二月」。

牆外開花,牆外香。初任總統前半年中,他所經歷的驕傲和曲折似乎是對其政治生涯的隱喻:外交策略強硬開放具有前瞻性,內政方針則軟弱保守缺乏闖勁。

希拉克被稱為法國政壇的常青樹,曾兩度擔任政府總理,並成功連任兩屆共和國總統,四十年處於權力巔峰。他不執迷意識形態,拒絕非左即右的兩元政治對立,雖身為右派,但在移民或歷史問題上卻透露出左派黨人的底色,是個十足的務實主義者;同時他善變、爭強好鬥且精於算計,被政敵戲稱「政壇猛獸」或「變色龍」。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