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馮嘉誠:反日與嫌韓,日韓貿易戰為何停不下來?

日韓對峙,就像坐上高速過山車,各自回不了頭。這也再次印證了日韓缺乏戰略互信,又欠缺一套持之有效的衝突解決機制。

2019年7月20日,韓國示威者在日本駐首爾大使館附近譴責日本對南韓實施貿易限制的集會,期間撕毀了日本太陽旗。

2019年7月20日,韓國示威者在日本駐首爾大使館附近譴責日本對南韓實施貿易限制的集會,期間撕毀了日本太陽旗。攝:Jung Yeon Je/AFP via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9-08-13

#日本#南韓

在雙邊外交峰會中,兩國外交代表的肢體動作和臉部表情,經常都是兩國關係的陰晴表。七月最後一星期,東盟(東協)及其對話夥伴國家舉行一連串外交部長級會談,與會國代表在雙邊、多邊的外交會談場合中,總會擠出一副和諧、微笑的表情,或者透過東盟招牌的交叉握手姿勢,展示各國繼續維繫友好合作的良好意願。就連中國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都不例外,寓意中美兩國仍不會當眾撕破臉。

唯獨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和韓國外長康京和,這對東亞戰略環境的「天然同盟」,卻多次在鏡頭面前擺出一副不悅表情。令人尷尬的是,只要二人在同一場合出現,其中一人都故意擺臭臉,讓強調和諧、合作、共榮的東盟峰會顯得格格不入。

這個畫面,正是形容目前日韓關係的最佳隱喻。

2019年6月28日在大阪舉行的G20峰會上,韓國總統文在寅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合照。
2019年6月28日在大阪舉行的G20峰會上,韓國總統文在寅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合照。攝:Brendan Smialowski/AFP via Getty Images

不斷加深的兩國隙裂

日本在七月四日起向韓國限制出口三種半導體核心原料(光刻膠、氟化氫、氟化聚酰亞胺),同一時間宣佈有意把韓國從「貿易白名單」中剔除出來,令韓國日後從日本購入任何產品時,都有機會面臨更繁瑣的批核程序。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