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逃犯條例

103萬港人上街反對《逃犯條例》修訂,創回歸後歷史新高

人流一度堵塞多個地鐵站,從下午走到夜晚,隊尾截至10點28分才抵達終點,部分市民深夜繼續留守立法會。警方稱,遊行人士最高峰期有24萬人。

 2019年6月9日,103萬港人上街反對《逃犯條例》修訂,創回歸後歷史新高。

2019年6月9日,103萬港人上街反對《逃犯條例》修訂,創回歸後歷史新高。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傳媒香港組 實習記者 尹詩瑜、梁中勝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9-06-09

#逃犯條例#香港政治#香港民主運動#香港

(本報導最後更新為6月9日23:40)

民間人權陣線(民陣)6月9日發起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的「反送中」大遊行,隊伍從維園出發,大量市民響應大會呼籲穿上白色恤衫,由於市民人數眾多,遊行隊伍比原定時間提早出發,下午兩點二十分開始起步。到了下午四點,遊行隊伍的隊頭已經抵達終點——金鐘立法會和政府總部附近,不過在隊尾,大量市民仍然滯留維園的草地和足球場等待出發,等待出發隊人流隊伍更一度排到北角。

浩浩蕩蕩,佔據六條行車路的遊行人士從白天走到黑夜,直至夜晚10點20分左右,隊尾才完全抵達終點。由於人流龐大,香港多個港鐵站一度施行人流管制,並跳過部分港鐵站不停靠。民陣在晚上九時半宣布,今天遊行總人數為103萬,超過2003年七一大遊行的50萬人,創下1997年以來的遊行人數新高。而警方於七時公布有15.3萬人由維園離開,其後宣布遊行最高峰期有24萬人。

9日夜晚8點左右,大量遊行人士抵達金鐘,停留不散,立法會和海富中心一帶,大量市民起哄要求「開路」,在海富中心對出,市民持續大叫「開路,開路」,警方不斷呼籲市民不要停留,並封鎖海富中心一邊天橋,引起民眾鼓噪,現場氣氛緊張。另一邊,八名眾志成員堵塞立法會停車場出口,宣布發起立法會外留守行動,呼籲「撤回惡法」,並呼籲林鄭與李家超在6月12日《逃犯條例》修訂法案直上大會之前進行對話。

及至深夜11點左右,部分遊行人士離開現場,眾志以及部分市民仍然留守立法會,一些配戴口罩的年青人也在夏愨道的海富中心及干諾道中駐守不散,和警方持續對峙。

11點07分,政府發言人針對反修例大遊行發表書面回應,重申台灣殺人案「凸顯現時在處理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和移交逃犯制度方面的缺陷」,「如果不盡快處理這些缺陷,香港將繼續成為罪犯的匿藏之地,令香港市民的安全受到威脅,亦漠視我們在打擊跨境和跨國犯罪方面的國際責任。」

同樣在11點左右,自由黨也發表聲明,「重申支持修訂《逃犯條例》」。

2019年6月9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反送中」遊行。
2019年6月9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反送中」遊行。
2019年6月9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反送中」遊行。
2019年6月9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反送中」遊行。
2019年6月9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反送中」遊行。
2019年6月9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反送中」遊行。
2019年6月9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反送中」遊行。
2019年6月9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反送中」遊行。
2019年6月9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反送中」遊行。
2019年6月9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反送中」遊行。
2019年6月9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反送中」遊行。
2019年6月9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反送中」遊行。
2019年6月9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反送中」遊行。
2019年6月9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反送中」遊行。
2019年6月9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反送中」遊行,有遊行人士帶同孩子來參加。
2019年6月9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反送中」遊行,有遊行人士帶同孩子來參加。
2019年6月9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反送中」遊行,遊行隊伍遊行至銅鑼灣。
2019年6月9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反送中」遊行,遊行隊伍遊行至銅鑼灣。
2019年6月9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反送中」遊行,陳日君在遊行途上向遊行人士揮手致意。
2019年6月9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反送中」遊行,陳日君在遊行途上向遊行人士揮手致意。
2019年6月9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反送中」遊行。
2019年6月9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反送中」遊行。
2019年6月9日,香港舉行「反送中」遊行。
2019年6月9日,香港舉行「反送中」遊行。

是次洶湧的遊行人潮,源於港府近月強推《逃犯條例》修訂,引起商界、法律界、傳媒界和大量普通市民的巨大爭議。民情洶湧之下,月前,香港市民開始以聯署、派傳單、擺街站表達意見。截至6月7日,全港總聯署人次達26萬,近500團體發起聯署。從法律界到藝文界,從全港師奶聯盟到網站「連登」網民發起的「10小辣69遊行group」,發聲和行動的團體數目及種類之多前所未有。近來較少參與民陣大遊行的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也和50多位基層市民一同參與遊行,市民中包括無家者、基層新移民和基層長者。

「10小辣69遊行group」發起人之一、「連登仔」Alvin向端傳媒表示,是次《逃犯條例》修訂,比以往社會事件更為嚴重,在網上引起巨大迴響,因此動員大家發聲的力量比以往更大,甚至包括一些過往不太關心政治的人,「這一次的事件令很多人醒覺,第一次去遊行第一次去參與社會運動。」他因此發起10小辣群組,取名譚仔米線的10小辣,希望讓結伴遊行的人感覺安全、容易接受。

參與遊行的視障人士Curtis就對端傳媒表示,他的父親同為視障人士,父親與自己立場不同,不完全反對條例修訂,但在聽了自己的想法之後,也表示尊重和支持,決定與他一齊出來遊行。Curtis說:「希望更多人出來,不論是否視障或者任何界別,事件都不分界別,總之覺得事件不對、有良心的,都一定要出來。」

參與「師奶聯署」的市民也走上街頭,三十名師奶連同子女出席一同出席,他們高舉用床單自製的口號橫額,奏響鑼鼓、口琴、牧童笛等樂器,並高唱口號:「師奶,齊心上街,守護孩子,守護法治;師奶,勇敢上街,守護尊嚴,守護尊嚴」。

41歲的Susan是第一次參與遊行,在師奶遊行隊伍負責拿着大聲公喊口號。她認為《逃犯條例》修訂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加上政府諮詢不足,不論為了自己,為了下一代,亦需走出來發聲;她認為師奶雖然平時被家務所纏,但不代表她們不能發聲。

【23:40】 在立法會停車場外面,眾志宣布會一直留守到6月12日。

在夏愨道,不少遊行人士仍然留守,和警方對峙,不少市民配戴有口罩。有消息指,警方將在夏愨道進行清場。

【23:07】 政府發言人針對反修例大遊行發表書面回應,重申台灣殺人案「凸顯現時在處理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和移交逃犯制度方面的缺陷」,「如果不盡快處理這些缺陷,香港將繼續成為罪犯的匿藏之地,令香港市民的安全受到威脅,亦漠視我們在打擊跨境和跨國犯罪方面的國際責任。」

政府發言人同時指出「嚴重的刑事罪行都不涉及集會、新聞、言論、學術自由或出版自由,」,以及「政治罪行不移交」。

【23:00】 自由黨發表聲明,表示「對於今天有市民就《逃犯條例》的修訂參與遊行及表達意見,自由黨表示尊重,自由黨重申支持修訂《逃犯條例》。」

【21:35】

遊行主辦方民間人權陣線宣布,103萬人參與今日的反《逃犯條例》遊行,警方稱最高峰期有24萬人。

【21:15】

夏愨道多條行車線仍正常行車,示威者分站在夏愨道兩旁與警察對峙,有示威者高喊「大家衝」,而未有得到旁人響應。警方封鎖海富中心一邊天橋,引起示威者鼓噪,警方指市民如不想等太久可循中信大廈方向離開。

【20:54】

海富中心橋下近政府總部位置,出現超過20名穿著黑衣的警察「速龍小隊」,他們佩戴特別裝備包括頭盔和面罩,而警車已經排成一線,擋住意圖衝破防線的示威人士,消防車也到場戒備。

【20:23】

八名眾志成員堵塞立法會停車場出口,宣布發起立法會外留守行動,呼籲「撤回惡法」,並呼籲林鄭李家超在6月12號《逃犯條例》修訂法案直上大會之前進行對話。

【20:05】

在海富中心對出,有遊行人士站立在行人路與馬路之間的高位用麥克風叫口號,現場大量市民大叫「開路、開路」,氣氛緊張,警民對峙。

而在對面的立法會底座,大量市民滯留起哄,警方不斷呼籲市民不要停留,但市民不願離開。

【19:56】

在海富中心對出,懷疑有遊行人士企圖衝出馬路,與警方發生衝突,警方最後對市民使用胡椒噴霧。

【19:55】

大會宣布目前夏愨道的東西行線都開放予遊行人士,現在市民「逼爆金鐘」。

在政府總部出面,民陣設立了大台,歌手何韻詩、教育界代表、前立法會議員、大律師吳靄儀等輪番上台演講。

愈來愈多市民抵達遊行終點,金鐘站出來一帶爆滿,人群陸續有來,也有不少下午參與遊行的市民進地鐵離開。

人流佈滿金鐘站出來的天橋,無論是前往政府總部還是前往金鐘站,兩個方向的人群都塞在橋上緩慢移動。

【19:45】

本土民主前線發布消息指,在海富中心與政府總部之間,有示威者嘗試衝出一段夏愨道及干諾道中並攔截三條西行行車線,最終在缺乏市民下失敗。

【18:45】

警方公布,有15.3萬人由維園離開參與遊行。

在立法會及政府總部附近,大會呼籲遊行人士預演包圍立法會,讓遊行人士跟著民陣的旗幡,沿著統一中心、海富中心天橋行。

【18:25】

民陣召集人岑子杰表示,遊行中有人被捕是源於警方安排混亂;岑子杰表示過去數星期已向警方申請開放更多路線,但一直被拒絕。

【18:10】

警方表示今日遊行期間拘捕7人,其中6人在街站中涉嫌盜竊被捕,另外一人因涉嫌襲警被捕。

【18:00】

民陣宣布,由於遊行人數不斷增加,金鐘行車線已經由三條收窄至一條。

50多歲的市民麥先生向端傳媒表示,打算在遊行後留下來支持民陣包圍立法會,因為他覺得政府太可惡,作為香港人有責任出來反抗,向政府說「不」。他沒計劃留下來多久,只是跟從人群沿統一心天橋包圍立法會。

30多歲的市民李太帶著讀中一和小一的兩個女兒出席遊行,她表示未決定是否聽從民陣呼籲包圍立法會,要視乎能否安全照顧小朋友。她又表示,曾向讀中一的大女兒講解反修例的事情經過,為了香港的自由,大女兒就算要考試都要出來遊行。李太指大女兒為了遊行,自己收起手機,預先溫習功課;而遊行中就算感到辛苦,小女兒都沒有抱怨。

20多歲的市民吳小姐向記者表示,覺得只是遊行是不夠的,希望用更多行動例如靜坐、包圍立法會來表達不滿。她表示可能會在政府總部外留到尾班車時間,不會留守過夜,因為明天需要上班。

【17:55】

早前有指警方已公布今日的遊行人數數字,警方在其Facebook專頁澄清,是次遊行的人數統計並未完成,相關傳言實屬虛構。

【17:30】

民陣引述警方消息指,警方初步估計遊行人數為30萬,民陣稱實際人數通常為警方數字的三倍。

民陣又指,維園六個足球場仍然爆滿,估計仍有18萬人由維園出發。民陣估計遊行總人數將超過03年七一大遊行的50萬人。遊行隊尾現在仍去到炮台山清風街。

香港今日天氣悶熱,氣溫逾30攝氏度。據現場記者消息,維園有遊行市民暈倒。

立法會現場,大會繼續呼籲市民在遊行后留下,預演包圍立法會。

【17:00】

大會在立法會外向民眾呼籲:「我哋要記住,從今以後,我哋不再是一個微小的個體。我哋都可以發揮好大嘅力量!你叫我地同一個70年血跡斑斑的政權融合?一國兩制最重要的,是我哋要堅持我哋嘅身份、文化同制度。」

大會不斷呼籲遊行結束的市民留下,預演包圍立法會。

立法會現場人數太多,網絡速度變得十分不穩定。

【16:48】

銅鑼灣崇光百貨對開,遊行人士突破警方防線,最後一條東行線開放予示威隊伍,至此軒尼詩道的六條行車路都開放予遊行人士。

【16:30】

今日遊行市民數量龐大,由於警方的限流措施,市民不時與警方爆發衝突。

在銅鑼灣鵝頸橋,有遊行人士企圖衝出車行線,警方築起人牆,更舉起紅旗,警告「停止衝擊、否則使用暴力」。

在邊寧頓街電車站附近,大量市民大叫「開路,開路」,最終突破警方封鎖。

【16:00】

接近四點鐘,遊行隊伍龍頭已經到達立法會及政府總部,大會宣布要預演包圍立法會,稱這將是合法、和平的行動。

大會又宣布,灣仔高士威道東西行線已經佈滿人群。而據現場記者回報,隊尾已直逼到炮台山。而在銅鑼灣維園現場,仍然可見人潮爆滿。銅鑼灣SOHO商場附近塞到幾乎無法動彈。大會稱銅鑼灣已經被遊行人士逼爆。遊行隊伍中不時可見不少中學組織,包括呂明才、聖心、聖伯多祿等。

【14:50】

下午兩點五十分左右,北角、炮台山站亦已人潮爆滿。

香港警方就召開記者會,呼籲市民不要響應網上部分人士呼籲,不要在遊行路線途中就地靜坐、影響後面遊行的人群。

海外方面,根據「全球集氣反送中」Facebook數字,今日全球多地有12個國家29個城市均發起聲援香港反送中集會,包括美國紐約、三藩市、華盛頓、芝加哥,加拿大溫哥華、多倫多、渥太華,英國倫敦,澳洲悉尼、堪培拉、墨爾本,德國柏林,日本東京,台灣台北,法國巴黎和耽美哥本哈根等。中午十二時許,在台北市政府前已有港人出現在台香港學生的反送中關注組的集會,至下午一時許,現場已有過百人,包括前香港銅鑼灣書店創辦人林榮基,他早前擔心《逃犯條例》修訂的影響,從香港移居台灣,成為因條例逃離香港的第一公眾人物。在台北228公園,下午兩點將有相關的祈禱集會。

在澳洲悉尼,根據「全球集氣反送中」Facebook數字,悉尼警方指「全球反送中」集會有多達3000人參與聲援,另外澳洲包括墨爾本、不里斯本、堪培拉及珀斯在內的五個城市,合共有近5000人參與。

【14:30】

下午14:21,維園現場人潮洶湧,從高空俯瞰,草地上滿是黃傘、白恤衫及各種橫幅、直幡。大會宣佈維園現場人數已經爆滿,遊行提前起步。

「撤回引渡修訂條例!」「反送中!」「林鄭月娥!下台!」「李家超!下台!」從維園起步的遊行隊伍開始不斷喊口號。

下午兩點半左右,前來參與大遊行人數仍在不斷增加,部分地鐵站開始實施交通管制。港鐵港島線當中,去到中環地鐵站亦已被人潮擠滿。天后地鐵站有部分出口因為人數過多,職員直接開閘口讓乘客出閘。港鐵隨後不停天后站,遊行人士需要到炮台山站下車前往維園。在香港站,地鐵開始實行人流管制。

【13:00】

下午一時許,離遊行正式起步的兩點半尚有一個多小時,維園附近的銅鑼灣地鐵站E出口已出現大量人潮。從天后站往維園方向,有大批市民正前往遊行地點。經金鐘到銅鑼灣的巴士上,超過半數乘客身穿白色恤衫。

天后站外,民主黨舉直幡集合,各大院校學生會亦到場參與。現場有二、三十名警員在場保持秩序。在銅鑼灣地鐵E出口附近,社民聯梁國雄(長毛)呼籲更多市民前往現場。維園籃球場附近,民主黨、朱凱迪新西團隊、民協等政治團體均一早到場。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