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六四·三十年六四週年

六四去國三十載,若在故土上不能說話,與流亡何異?——張倫專訪

他是當年北大高材生、也是廣場糾察總長;是語言不通而茫然失措的流亡者、也是大師門下的高足;是被三個孩子弄得手忙腳亂的父親,也是無法床前盡孝的孩子。

張倫於六四開槍清場之後就踏上流亡之旅,經「黃雀行動」營救,同年年底輾轉香港來到法國,近年已很少再露面,用自己的話說,這三十年的大半時間裏過着一種「半隱居」的生活。

張倫於六四開槍清場之後就踏上流亡之旅,經「黃雀行動」營救,同年年底輾轉香港來到法國,近年已很少再露面,用自己的話說,這三十年的大半時間裏過着一種「半隱居」的生活。攝:Dan/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 雷隆 發自巴黎

刊登於 2019-05-30

#天安門#六四30年#張倫

眼前的張倫,看上去頗為疲憊。他對記者連聲道歉,說如果早知道要拍照,本來應該「穿得更像樣一點」。受失眠困擾,當天他五點便起床,上午參加亡友追思會。今年4月15日,旅法民運人士張健在從泰國曼谷返回巴黎的航班上突發急病,雖然飛機迫降慕尼黑,張健被緊急送醫,但最終撒手人寰,時年不足49歲。

三十年前,張倫與張健一同活躍於天安門廣場,早有結識。開槍清場之後,張倫踏上流亡之旅,經「黃雀行動」營救,同年年底經香港抵達法國。而張健則在廣場上被戒嚴部隊開槍射中腿部,直到2001年才流亡法國。2008年,法國醫生終於從張健腿中取出彈片和腐肉,這一幕被拍成紀錄片,成為六四二十週年時的悲情縮影。

轉眼十年,時光又逝。比自己年輕八歲的戰友,此刻已經不在人世,張倫感慨萬千。雖然此前幾年間,關於二人誰才是廣場上正牌的「糾察總長」,外界曾一度有過喧囂,但張倫迴避參與,多年以來,他一直迴避海外民運的種種爭論。追思會上,他神情黯然地回憶起與張健交往的點點滴滴。

體格強壯、活力充沛的張健,抵法之後意氣風發地投入到海外民運的工作中,組織活動、演說撰文、擔任「民主中國陣線」(民陣)副主席,皈依基督教、用槍傷來現身說法、利用聊天室QQ群等一切他能想像到的途徑去傳播「民主萌芽」,但同時也難以避免地捲入到「兄弟鬩牆」的種種紛爭當中,個人生活也並不如意。客死異鄉之際,除了弟弟從北京萬里奔喪,便只有原來「民陣」同仁從各地趕來料理後事。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