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六四·三十年六四週年

【書摘】程翔:天安門屠殺促進蘇東集團解體

萊比錫民眾高呼「記著天安門」是在警告東德秘密員警,若他們動手的話,便會發生另一件「天安門事件」。在群眾大聲呼喊下,東歐的秘密員警也不敢導演另一場「天安門事件」。

今年是「六四」天安門屠城30周年,也是「柏林圍牆倒塌」30周年。北京和柏林雖然相隔七千多公里,但直覺告訴我,這兩件大事必然有其內在的關聯,無論是直接或間接的。

今年是「六四」天安門屠城30周年,也是「柏林圍牆倒塌」30周年。北京和柏林雖然相隔七千多公里,但直覺告訴我,這兩件大事必然有其內在的關聯,無論是直接或間接的。攝:Jacques Langevin/Sygma via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9-05-26

#程翔#六四30年#讀書時間

【編者按】本文為《我是記者—六四印記》一書節選,作者為《文匯報》原副總編輯程翔。該書為《我是記者—六四印記》編輯委員會合編。一班曾採訪八九民運的記者發起「我是記者-六四30」項目,將當日所見所聞、日後所思所感,再做一次紀錄,公諸於世,以為歷史見證。端傳媒經作者授權刊發本文,以饗讀者。

《我是記者—六四印記:六十名新聞工作者著述》

出品方:《我是記者—六四印記》編輯委員會
出版日期:2019/06

今年是「六四」天安門屠城30周年,也是「柏林圍牆倒塌」30周年。當年很多人的心情都經歷了從6月時對中國的傷感、沮喪和憤怒,轉到11月時對德國變天的歡呼、振奮和鼓舞。北京和柏林雖然相隔七千多公里,但直覺告訴我,這兩件大事必然有其內在的關聯(無論是直接或間接的)。所以我同當年的朋友互勉:不要悲傷,雖然天安門前的民主運動被鎮壓下去,但天安門的精神卻在遙遠的柏林開花結果。

雖然有這個直覺,但作為一個記者,我有必要去尋找相關的證據。所以我在2009年趁德國政府舉辦「慶祝柏林圍牆倒塌」20周年的盛大慶典時,走訪柏林及前蘇聯和前東歐等共產黨統治的國家,探索天安門屠殺和柏林牆倒塌的關係。

柏林圍牆的倒塌,其壓力的發源地不在柏林,而是遠在150公里以外的萊比錫。

在柏林,當我問德國朋友圍牆是如何倒下的?他們指我到萊比錫。原來,柏林圍牆的倒塌,其壓力的發源地不在柏林,而是遠在150公里以外的萊比錫。對我來說,萊比錫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基督新教(Protestant)的誕生,就是源於1519年7月,馬丁·路德在萊比錫參加一次反對羅馬教廷的大辯論(即 Leipziger Disputation),質疑羅馬教廷一系列政策,包括煉獄、銷售贖罪券、告解的必要性和方法,以及教宗權威的合法性。

另一件同萊比錫有關的歷史事件,1842年12月,普魯士查禁《萊比錫總彙報》,馬克思針對這件事在《萊茵報》寫了七篇文章,抗議專制政府對新聞自由的壓制(偏偏今天中共嚴禁新聞言論自由,實在有辱師門)。無獨有偶,這兩件歷史事件都是同爭取意識形態領域中的自由有關。看來爭取自由成為萊比錫的歷史傳統。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