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佔中案日前審結,陳健民、戴耀廷、邵家臻、黃浩銘4人即時入獄,其餘各人分別被判緩刑等。在佔中案審判前,我們訪問了佔中九子當中的大部分人,他們幾乎已經準備好入獄的一切。不約而同,他們都準備好獄中讀物。
如最後被判囚8個月的社民連副主席黃浩銘,端傳媒記者於去年11月採訪他時,他已準備好六個月份量共36本書,並且安排好每月書單,準備讓家人送進監獄。
除黃浩銘外,陳健民、戴耀廷、邵家臻、張秀賢及李永達也跟我們分享了他們的「獄中書單」。讓我們以書讀人,閱讀他們所關心的世界。
《晚清七十年》
作者:唐德剛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時間:1998
陳健民
「十九世紀中葉後是近代中國的重要變局,從晚清到民初既政治爭論,決定了中國走向共產主義抑或西方自由主義。這些相關知識可以引導我了解今天中國政治局勢。」
《晚清七十年》一套共五冊:《中國社會文化轉型綜論》、《太平天國》、《甲午戰爭與戊戌變法》、《義和團與八國聯軍》、《袁世凱、孫文與辛亥革命》,著名歷史學家唐德剛行雲流水地詳述了中國在晚清時期經歷的大型變局,書中亦提出了與主流史書不同的觀點,邀請讀者從另一角度重新檢視洪秀全、袁世凱等爭議性歷史人物。
晚清是中國歷史中充滿悲劇與衝突的重要關口,面對外力進逼、內部憂患,社會、政治和文化型態被迫轉型,在西化和傳統之間互相拉扯,直接影響了中國後來的政制發展,對於我們認識今天中國有很大的啟示。
陳健民的書單:
一、《晚清七十年》(一套五冊)(唐德剛)
二、《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一套三冊)(陳翠蓮、吳乃德、胡慧玲)
「書本紀錄了台灣社會的民主過程,它作為華人社會民主化的經驗,很值得香港參考。」
《Long Walk to Freedom: The Autobiography of Nelson Mandela》
作者: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出版社:Little Brown & Co
出版時間:1994
黃浩銘
「我喜歡曼德拉,他是介乎『暴力抗爭』和『非暴力抗爭』路線之間的人物。他不會死守所謂非暴力抗爭的原則,而是根據策略來採取行動。而且他的心路歷程較為人性化,和常人一樣有憤怒等的情緒,亦在獄中待了相當長的時間,我想再一次透過閱讀他的自傳去了解他的為人。」
這本唯一一本由曼德拉親自撰寫的自傳,完整記載了這位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世界最著名的精神領袖和政治領袖之一,如何走過70多年的漫漫抗爭長路。南非的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政策,令曼德拉挺身而出,加入非國大,創建秘密武裝組織「民族之矛」,領導南非人民成功反抗白人專制。
27年的鐵窗生涯,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時間概念?27年,足以把一個襁褓嬰兒養育成人,也足以令一個地方的政局翻轉幾遍。在27年的牢獄中,他仍沒有放棄信念,進修之餘亦帶領其他囚犯改善獄中環境。面對專權政府的迫害,他策略性地游走在暴力與非暴力抗爭之間,終於在數十年的抗爭後帶領南非人民走向自由和平等,也許可以為現今香港社會的抗爭帶來一些啟示。即使是最黑暗幽閉的牢獄,卻永不能囚禁心靈的自由。
黃浩銘的書單:
一、Long Walk to Freedom: The Autobiography of Nelson Mandela (Nelson Mandela)
二、《馬克思主義主要流派:興起、發展與崩解》(一套三冊)(Leszek Kołakowski)
「作為一個民主社會主義者,我想完整地了解馬克思主義的源流、道途、發展、衰敗。尤其在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今日香港,我們更需要對馬克思主義作出思考。」
三、《憲政常識》(張千帆)
《憲政要義》(王建勛)
「我有興趣了解這些內地的海歸派、自由派份子對於憲政既思考。我想說服香港人內地也有開明、希望中國實行憲政的學者。雖然這些學者不是當權者,無法影響中共政策,但我仍相信他們有一天或會對內地有所影響。另外,中國與香港民主的關係也值得我去潛修。」
四、《戰爭與和平》(托爾斯泰)(上下冊)
《古巴革命紀實》(埃內斯托.切.格瓦拉)
《玻利維亞日記》(埃內斯托.切.格瓦拉)
《跟著大衛.哈維讀〈資本論〉》(大衛.哈維)
《西方公民不服從的傳統》(何懷宏 編)
《芭樂人類學》
作者:郭佩宜(編著)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時間:2015
邵家臻
「我從2017年開始關心囚權問題,監獄這個場所對我來說是一個仍有很多謎團既地方。一方面這個地方是社會的縮影;另一方面它作為一個與世隔絕、高度設防的監獄,有自己的一套運行邏輯。監獄裏很多事物對我來說都很新鮮,我想保持一個開放的心靈去探究、解讀這裏的事物。」
2009年,幾個台灣人類學家在網路開設第一個學術部落格,用輕鬆幽默的語調,把看似艱深難懂的人類學用於對日常經驗的分析。這些碩果累累的「芭樂」被收割下來,集結成書。書中收錄了網站內31篇以人類學角度出發的生活探察,分為「芭樂人生」、「飄洋過海的芭樂」、「芭樂歌」、「芭樂票」和「芭樂的異想世界」五個單元,研究內容涵蓋剩菜、夜店、聖誕節與call-in節目等日常之事物,並用人類學理論分析日常背後的嚴肅議題,如死刑爭議、土地正義等台灣社會面臨的難題。
邵家臻的書單:
一、《芭樂人類學》(郭佩宜 )
二、《漫漫自由路:曼德拉自傳》(Nelson Mandela)
「我想知道抗爭者如何度過低谷,如何在低谷裏保存自己意志。」
三、《王家衛的映畫世界》(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我常覺得,如果政治人物多點看電影,電影人多點關心政治,世界會更美好。社會改革不可以沒有美學元素。金鐘的雨傘運動其實充滿美學,有很多美麗、充滿創造性的事物,連儂牆便是一例。即使身處監獄,我仍希望可以對這個世界保持一種美的追求。」
四、《不正常的人?台灣精神醫學與現代性的治理》(蔡友月、陳嘉新 主編)
The Penguin Book of Twentieth-Century Speeches (Brian MacArthur (Editor))
The Peter Townsend Reader (David Gordon (Editor), Ruth Levitas (Editor), Peter Phillimore (Editor), Chris Phillipson (Editor), Alan Walker (Editor), Margot E. Salomon (Editor))
Bullshit Jobs (David Graeber)
On Tyranny: Twenty Lessons From The Twentieth Century (Timothy Snyder)
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 (Barbara Ehrenreich)
《帝國城市──成就大英帝國的十座殖民城市》
作者:崔斯坦‧杭特
出版社: 蔚藍文化
出版時間:2017
張秀賢
「香港是以海洋文化、經濟、政治體系發展的城市,除了英國以外,東南亞國家也是很重要的海洋體系。香港在東南亞歷史中其實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我覺得有需要認識東南亞歷史。」
作者崔斯坦‧杭特曾任英國國會議員,亦是一位歷史學者,他在書中為包括香港的英國殖民時期十個城市的物質文化發展作出梳理,拼合出大英帝國數個世紀以來的大殖民時代。書中不落入吹捧帝國對世界體系的貢獻、或批判殖民主義的壓迫的善惡二分,嘗試呈現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的互動與文化混和的複雜性。同時,殖民者對殖民地採取的政策亦因時局所變化,因此每個城市呈現出的殖民面貌均有其獨特性。
張秀賢的書單:
一、《帝國城市──成就大英帝國的十座殖民城市》(Tristram Hunt)
二、《國史大綱》(一套兩冊)(錢穆)
「我對中國歷史的時代興衰很感興趣。我認為就算看古代的中國政治,例如派系、地方勢力等,也可以嘗試擺脫傳統中史框架,改用用現代政治框架去分析。」
三、《挑戰資本主義:大衛.哈維精選文集》(David Harvey)
「香港的產業發展脈絡和地理政治一直沒有人去梳理,而David Harvey對這些議題作出了很好的分析與整理。」
四、《泰國史》(陳鴻瑜)
《中共在香港》(上下冊)
作者:江關生
出版社: 天地圖書
出版時間: 上冊:2011 下冊:2012
李永達
「作者花了很多功夫去研究共產黨在香港活動的狀況,我覺得香港民主派在這方面的認識比較淺薄,所以我想多作研究。」
作者江關生曾任職傳媒行業多年,他根據已解密的中共內部文件、美國情報部門的秘密檔案、當事人的日記、年譜、傳記、報刊等資料,整合出分為上下冊的《中共在香港》,詳細披露及分析中共在香港從一九二零年代至二零一二年幾乎整整一個世紀的活動。
李永達的書單:
一、《中共在香港》(一套兩冊)(江關生)
二、《大江東去——司徒華回憶錄》(司徒華)
「司徒華在書中講述他推動社運、與共產黨鬥爭的經驗很值得參考,所以我一看再看。」
三、《地下陣線——中共在香港的歷史》(陸恭蕙)
「這本書是香港有關共產黨在香港活動的研究中引述最多文獻的一本著作,有足足770項腳註,引述了學術刊物、內部文獻等,我準備在獄中仔細閱讀這些腳註。」
《Biblical Ethics and Social Change》
作者:Stephen Charles Mott
出版社: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時間:1982
戴耀廷
「整個佔中運動以來,其實在我的基督教信仰裏都有很多反省的機會。所以若果真的入獄,我想在信仰層面再進一步反省。以及,參與抗爭這麼長時間,我想抗爭在我們信仰裏的角色是什麼呢?我目標是寫一本叫做《抗爭的神學》的書。」
本書作者是基督教福音派最大的神學院之一: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的基督教倫理教授,這本著作直至今天依然是美加神學院廣泛採用的社會倫理學教科書。本書強調基督信仰在社會中的使命,探討神學在公共生活的層面上如何理解信仰,以及以不同例子說明基督徒和教會可以如何透過追求公義而實踐社會責任。
一直以來,基督徒和教會對於應否涉足公共事務及其參與程度,在教會內一直紛爭不休,進而發展出公共神學的研究。書中肯定了基督徒參與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和正當性,並提出以「各式各樣的社會行動和服務」(social action and service)、「不效法世界的生活(non conforming life)帶給周邊社群的影響」及「支持投身使命的個人(in dividual involved in mission)」來實踐基督社群在社會中的使命,對於現今欲投身改善社會的基督徒甚有參考價值。
很棒!更希望端媒體多出些這樣的推薦書單,按照類別推薦就更好了
对于晚清历史,更推荐另一本《晚清大变局》。另外,固然“占中”有很多需要反思的地方,但这是需要全社会的智慧去处理,而不是几个人在狱中读书反思就能代替的。某评论自己先好好想想吧。
想讀即是未讀。希望讀完之後有另一番新體會,以更好的方式參與政治。
有趣 👍👍
晚清七十年其实没那么好
以書讀人,本文作者好細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