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有2000萬單身漢,為了娶媳婦,他們都經歷了什麼?

十年間,一千萬個本該出生的女嬰「消失」了。男孩們長大後只能打光棍,有人單身33年,有人被媒婆騙,還有人娶了越南媳婦,沒多久,媳婦跑了。
越南新娘逃跑後的第五個月,小北的臥室裏依舊掛著當初拍的結婚照。照片下的嬰兒圖片,是長輩對新婚夫婦早日「開花結果」的祝福。
獨生一代 大陸 公共政策 威權政治 社會

33歲的六娃單身了33年,已經自暴自棄,說自己「找不到妮兒們(方言:女孩)了」。32歲的小北去年從熟人那裏買了一位越南新娘,結婚七個月,新娘就跑了。家庭條件在村裏算是優越的小石,28歲沒結婚,今年春節相了次親,結果遇到了媒婆騙婚,白花了900塊錢(人民幣,下同)。25歲的單身漢小天,婚事本來已經說定,不料女方以他「不是獨生子女」為由,把婚事推掉了。

這些單身漢,來自中國河南一個普通農村——我表叔家就在這裏。村裏戶籍人口有大約1700人,據村裏人估計,25歲以上的未婚男性超過15個。而這樣的境遇在中國大陸農村相當普遍。

早在2007年,中國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根據出生人口性別比推算,到2020年,20-45歲段人口中的男性會比女性多出約3000萬。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的劉燕舞博士,結合實地調查和數據估算,中國農村光棍數量在2000萬左右——即使是這個保守估計的數字,已約等於澳大利亞全國人口總數。將這2000萬人口平均到中國68萬個行政村,每個村就有近30個光棍。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評論區 45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1. 计划生育和中国人传宗接代的思想是主因。。。怨不得谁,但即使是这样才更要保护女孩,立法保护女孩权利 -- 但相反的是,我可以看到拐卖女人的阴影从地平线那边渐渐笼罩过来

  2. 条件不好找不到对象就别结婚,即使骗婚甚至违法卖卖妇女生孩子,孩子各方面也不会,到时候作者这种假惺惺的公知会帮养孩子吗?给两个字,呵呵。

  3. 看了评论,还有人说是计划生育导致了性别失衡??太想当然了。中国从古至今都是光棍多,堕女婴堕了两千年了,这个时候把锅甩计生上了?计生让那些人堕女婴的?有点脑子行不行?再谈具体数据,如果有心查一查,就可以发现性别失衡是在b超推广以后迅速扩大的,也就是1981年和1982年,可别把中国人的重男轻女的恶毒文化的锅甩给计划生育了。顺便,男作者谈这种问题就是不行,死了几千万女婴,一转脸就哎呀男人真可怜啊找不到女奴了。

  4. 不好意思,就2019年,中国人依然在堕女婴。这个时候你还来说它的必然结果,剩男太多????颠倒是非,

  5. 从政策到下面的民众,都在作恶,哪有什么更好更坏之分,讨论谁责任轻谁责任重的,难道没想过这种恶还会继续作下去?
    (btw这篇不能算深度吧

  6. @咸鱼姬 1. 您的第2与第3点之间似乎有矛盾。要么大家先专注于性别比失衡,暂缓讨论性别不平等的其他方面,比如女性受到的剥削、强制计生政策对女性的伤害等,要么大家同时讨论这些问题。
    2. 首先关注女性的出生情况我觉得是合理的。先有她们的存在,才能谈如何改善她们的处境,如果她们早早死于子宫之中,也就没什么可以帮的上忙了。不否认有的人关注性别比只是把女性当作可以分配的物资,担心物资不够,但并非所有人都这样,准确说相当一部分人不是这样想的。
    3. 性别不平等的大环境下,我国女性生存非常不易,有人真的选择自杀,但(绝)大多数还是选择继续活下去,毕竟活着就有改变处境的希望。比如随着越来越多农村妇女进城务工,这一群体的自杀率大大下降。当事群体还在挣扎求存期盼改善的时候,我觉得旁观者不宜认为【活得那么痛苦,不如不要出生】,这对她们太不公平。

  7. 经历了什么??经历杀女婴、堕女胎,经历了强奸支教女大学学生、拐卖强奸城市女性,经历了累累恶行还有自食恶果罢了!我呸!

  8. 和现有报道相比确实没啥信息增量,适合第一次接触这个话题的人阅读。操作老话题要有新内容或新角度,否则就会让人有些失望。

  9. 啊文章很好看!作为一个没有太多相关知识储备的读者,我觉得这篇故事给了我不少信息增量....也让我对这个话题产生了很多兴趣,感谢作者!! !

  10. 我是本文的作者,首先想簡單解釋一下操作這個選題最初的想法。「光棍危機」不是一個新鮮的名詞,近年來屢屢見諸報端,但鮮有看到關於基層農村的單身漢們生活狀況的長報導。恰好我有聽親友提起村子裡的情況,於是就希望對這個村子做一個素描,寫危機下一個普通農村的婚戀生態:母胎單身的男青年們,掌握婚配權力的媒婆,和迎娶越南新娘的家庭。有讀者評論這篇是「回鄉日記」的水平,那麼從我操作選題的緣起來講,它也能算作是一篇「回鄉手記」吧。
    對於造成現狀的原因,文章的呈現是有缺失的,這我必須承認。在開頭已講明,危機是由於計畫生育政策之下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的情況下,沒有對農村受教育機會缺失這一重要原因做出詳細的書寫,是本文的缺憾。若因此造成讀者閱讀時的體驗不佳,我向讀者道歉。
    至於評論區裡討論的「計劃生育政策是否是造成性別比失衡的癥結」,文章開頭已經講到,重男輕女思想,在計劃生育政策之下被無限放大,導致的結果就是強制性別選擇。因此,我不認同有讀者提出的「性別比例失衡的核心原因不在於一胎制本身,而在於人爲性別篩選」。人為性別篩選的橫行,是以計劃生育政策為大背景的。而對於重男輕女和性別篩選,我想文中的書寫是足夠的。
    回到採寫這篇報導的初衷上,這篇從採訪到寫作到編輯,都是以故事為核心的。希望大家能通過這篇報導看到這些人的困境所在。困境背後還有更多的結構性原因,這些當然都值得有更精細的分析與評論。謝謝評論區各位讀者對本報導的疑慮,尤其是@咸鱼姬 @tangtang,讓討論有了更多可供思考的面向。對於報導中存在的問題,我虛心接受。但對於莫名其妙的貶損,我也有一笑置之的權利。

  11. @tangtang说的很清楚,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之下,如果有可以利用的技术,会加剧性别比失衡。计划生育提供了这样的技术和契机。父权社会虽然是(如@咸鱼姬 所说)根本原因,但不直接导致杀婴。越过计划生育政策,直接指向父权社会,虽然正确却失焦。
    农村光棍经济地位低,女性人口变少,都是造成单身汉现象的原因。但从社会学角度看,性别比失衡不是单身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剩男可以找到比自己年轻的人结婚。一个可供参考的角度是,整体教育水平提高,一部分农村男性脱节了,可以匹配他们传统观念的女性数量变少了。换言之,不单是数量不匹配的问题,也不单是经济基础太差的问题,还有观念不均衡变迁的问题。
    比起把私人故事、细节乃至情绪当作缩影,去探讨政治和经济结构的变迁(这种事情还是交给社会学去处理吧),我更期待看到相反的叙事,即在结构性环境之下,去简单地描绘私人生活的变革,以对“人”的同情和理解,写作人的存在性困境。单身汉不是“单身汉”,而是人,他的卑微、痛苦、自嘲、奋力向前,应该是和所有人共通的。
    谢谢本文作者的记录,期待更多观察和故事。

  12. 以及 這是白描嗎... 都沒一個完整的邏輯。 什麼是白描.. 請看看雄安系列... 老的議題就是要做深 做新 。 新的議題才需要用白描手法....

  13. @哎喲喂 不是踩低別的角度的問題...是這篇稿子就算談計生也不深啊 也沒有談好啊....這明顯就是作者沒有下功夫去做,端傳媒的讀者是付費閱讀,是來獲取知識的,這種拉低水平的創作本來就應該要被審視。 以及 拿獎的報導並不是夠爆 夠炸... 法輪功的大紀元的新聞都他媽炸了多少條街 又不看它拿獎! 無知

  14. @tangtang 1、排除人爲性別篩選等變量,强制一胎或自由生育都不會造成性別比嚴重失衡,這是一個純粹的概率數學題。强制一胎制促進的是人爲性別篩選這個變量,不是直接促進性別比失衡,而最終決定性別篩選結果的是父母的性別偏好。如果育齡人口的性別偏好比例趨于男女平衡(如50%偏好女孩50%偏好男孩),那麽人爲性別篩選也無法導致性別比嚴重失衡。
    2、性別比可以反映社會的性別偏好程度,但不絕對反應性別平等程度,性別比沒有失衡不等於女性沒有被剝削。重男輕女家庭中,女孩優先輟學打工供養兄弟,優先出嫁賺彩禮,她們的生存質量遠遠不如同家庭的男孩。然而,大部分人只關注她們是否能出生,卻不關注她們是否生不如死。通過增加底層女性數量來解決“光棍”問題,同樣也是一種把女性視為資源的剝削。對於育齡女性而言,被視爲一次性行走子宮還是可再用行走子宮,地位上也沒有任何改變。
    3、是否符合人權是計劃生育(無論是過去的一胎還是現在的二胎)的爭議點之一,但這個爭議點並不決定性別比是否失衡。

  15. 此文是回乡日记类的水平

  16. 1. 区分两个问题:其一,强制一胎是不是性别比失衡的原因或者说前者对后者有没有促进作用?答案是肯定的,参见刘华、钟甫宁、朱晶等:《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了出生性别比吗?——基于微观行为主体的考察》,载于《人口学刊》2016年第4期:“研究发现,如果存在性别偏好且生育选择技术可及,计划生育政策确实会影响生育行为,造成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具有性别倾向的一孩半生育政策反而加剧第二胎出生性别比的失衡问题;政策实施的严格程度显著影响出生性别比;生育性别选择的成功概率越高,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越严重。”其二,强制一胎是不是性别比失衡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是的话,重男轻女是主要原因吗?个人观点是,一旦出现性别比失衡,那么重男轻女是根本原因,但重男轻女并不必然导致性别比失衡,后者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一个远的例子是日本,重男轻女也很严重,但是出生的女婴多于男婴。一个近的例子是我母亲的家庭,她是50年代生人,虽然家里非常重男轻女,但是性别比平衡,兄弟姐妹加上她刚好三男三女。我推测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里条件还可以,不介意养个女儿,并且就算给女儿的资源不如儿子,也够她长大读书自立。
    2. 有人认为强制一胎反而改善了女性处境和性别比失衡,这个观点我实在无法苟同。任何一项措施都有受益者和受害者,我不否认强制一胎给家中独女带来的好处,但是另一方面要看到那些本来会遭遇重男轻女但是可以活下来、却由于强制一胎而失去生命的女婴,要看到那些被强制堕胎、强制避孕因此遭受种种身体和精神折磨的女性,评价强制一胎的时候,必须考虑她们受到的伤害。我是独女,因为我母亲之后流产了意外怀上的男孩,并且上了节育环,这个环在她身体里一放就是三十年,和血肉长在一起,必须手术取出。除此之外我没有想很多,直到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你妈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很痛苦】,那一刻的恍然大悟。苦难可能披着寻常的外衣,不要无视它。
    3. 诉说光棍的痛苦等同于讨论乃至鼓励剥削女性吗?那么诉说河北农民的艰辛等同于讨论乃至鼓励焚烧秸秆污染大气吗?等号不是必然的,也是需要诉说者和倾听者尽全力避免的。光棍问题背后是农村经济、教育上的落后,改善非一日之功,姑娘们想过更好的生活愿意在城市婚配无可厚非。只是三千万女婴之死城市农村都有份,城市男性凭什么可以少支付代价?这算不算一种特权?

  17. 中国农村和城市就像是两个平行世界,农村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六娃单身惯了,要娶老婆完全是功能性的,要传宗接代。

  18. 等待生下下一個男孩

  19. 这的确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可是只要想到这是因为父母辈打掉无数女胎的后果,我就愤恨不已,没有理智的余裕来思考什么解决的办法。尤其是前几年到现在一些人大代表提出降低结婚年龄的办法,更是无耻。因为不管是问题的起源、当事人的观念、提案的出发点,都是一样建立在不尊重女性之上。这又是不得不去思考,不得不去想办法解决的事情。真像是吃了苍蝇,给人擦屁股。

  20. 我同意咸鱼姬的观点 性别比例失衡症结不在强制性一胎 而是重男轻女以及人为性别选择
    1. 90年代开始普及的廉价b超技术和激增的男婴出生数 我认为是有相关性的
    2. 性别比例最失衡的地区是否强制执行强制性一胎(比如人口瞒报和一胎半政策)并不能确定 但肯定没有城市工人干部家庭执行的严格
    3. 只看当年的城市家庭的数据 强制性一胎反而使女孩获得更多资源提升自身地位 走向性别比例的正向循环

  21. 樓下,計劃生育加重了性別失衡呀我的天!你是喝露水的小仙女嗎?不能把繁衍當成人的唯一價值,這是對的,但也不能否認婚姻/繁衍可以是人的慾望和需要吧?你要是用自己的價值觀和追求,去否定別人的價值觀和需求,怕是根本不願意去理解這個世界的其他人?

  22. 计划生育和性别失衡有什么关系,印度没有执行严厉的计划生育,照样堕女胎,照样有上百万光棍找不到老婆。重男轻女观念不消除,即使政府不管控,国民也会处于经济利益自觉堕掉女胎,即使养大也与男孩获得的资源扶持天差地别。
    我不觉得2000万单身汉有什么严重的,人类的意义又不是繁殖,那么多名留青史的人都没有子女。如果他们活着只为结婚繁殖,那和动物有什么区别,这样的人即使娶上老婆也只是把她当行走的子宫而已。

  23. 看到有人說寫計劃生育很cliche。。。且不論這篇寫得如何(我覺得一點毛病也沒有,這不是一篇挺好的白描嗎?),把cliche與否當成一種衡量標準似乎很缺乏對社會現象的同理心,似乎新聞一定要做得獵奇、要揭秘、要炸才叫「有新意」。對,這種可能很好拿獎吧。這種角度當然值得,但為森麼要踩低別的角度呢?而且重點是這就是一個大問題啊,計劃生育與重男輕女是一條龍的,導致農村剩男的現實基礎,二胎的影響又還不可見,難道這個問題不值得談嗎?問題一直存在就沒有談的必要了嗎? 那請告訴我在中國談什麼不cliche?
    還看到有人說立意不高啊沒有中心思想,這是篇報道不是評論謝謝,要什麼記者的觀點和思想?要充滿主觀判斷的報道嗎?

  24. 重點不在於一胎,在於重男輕女

  25. 過去的計劃生育準確來說其實是强制性一胎制。性別比例失衡的核心原因不在於一胎制本身,而在於人爲性別篩選。性別篩選造成性別比失衡的核心原因則是延續了幾千年的父權影響,通俗點就是重男輕女。文中把性別比失衡歸結於一胎制,不過只是看見了表面因素。倘若人爲性別篩選不存在,强制性一胎制説不定還能迅速平衡性別比例。
    如果沒有强制性一胎制,那一千萬個女嬰出生,會有什麽改變嗎?還是有的,例如可能多出來一千萬個“扶弟魔”,被原生家庭吸血;也許多出一千萬個女孩無法接受更優質的教育,讓“光棍”們不費吹灰之力即可傳宗接代。底層女性固然生不如死,中產家庭的女孩亦不過稍微被人道點對待,父母心中仍然在想”男孩就拼盡全力買房供留學,女孩隨隨便便安穩就行“。
    在父權社會裏,性別比失衡,女性是貨物;性別比沒失衡,女性是附贈品。這已經不是風靡一時的屎味巧克力和巧克力味屎難題,僅僅是同一坨大便的兩種吃法,畢竟屎味巧克力好歹本質還是巧克力。
    不去改變父權思想,不去改變把傳宗接代當作人生唯一價值,總是訴説“光棍”們多麽無奈別無選擇,到頭來仍然是在討論如何剝削女性,如何讓“剩女”“扶貧”。多胎制成爲父權的救命稻草,同時也必將女性推向另一個深淵。

  26. 中國傳統講求承負,意即前人種下的禍與福,都會由後人承受,你現在有多慘?你以為不干你事?禍福皆由你祖輩所種,不管多慘也不是別人冤你的!認命吧!
    改變一下思維!談一場轟轟烈烈的同性戀、買個不會跳跑的AI新娘、……

  27. 二胎开放后,其实男女比例差距会更大。

  28. 这样也能叫“深度”??

  29. 看完只有更多問題。很想問這些受訪者,到底為什麼要結婚?如果婚姻就只是為了傳宗接代,或者在鄉里之間炫耀,甚至去跨境買新娘,女孩多了也不會選這樣的對象吧?

  30. 「越南新娘」寫出來很快,讀起來很刺眼。

  31. 计划生育对性别比例严重失衡贡献不小。有研究参照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国家的华人群体,虽然性别比例也有失衡,但是没有中国这么严重。在中国比较计划生育前后的性别比例也能得出相似的结论。文中对计划生育导致性别比例严重失衡这个论点没有提供充足的论据,但是论据其实是存在的。

  32. 有光棍问题,有无剩女问题呢?

  33. @包子哥 你以为人家肯去?

  34. 再谈计划生育的问题会显得很cliche

  35. @会飞的叶子。同意同意!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计划生育的问题放在这个里面是一个立得住脚的背景,但显得有些陈腐,应该去抓这些被鄙视的细节,比如一个农村单身汉,是怎么被各种人有色看待的,他遭遇了什么,他的焦虑,他怎么办?而这个单身汉只是全中国绝大部分单身汉的缩影,就是这就焦虑催生了新娘买卖的产业链,应该把重心放在这个产业链的调查上,写出那种买卖的细节,和产业链上各个人的心态。

  36. 文章没有深层中心思想,缺少自己见解认知,这类题材是个大立意,如果用心去挖的话,是可以写的很精彩的。

  37. 文章前半部分说性别危机是多种因素的结果 后面又下结论直接归咎于是计划生育 文章全文仅对问题现象泛泛而谈又充满个人偏见

  38. 老实说,这个文章水平有点次,第一部份有浓浓的旧时代新闻写作味道,其他部分算是找了点常见的资料拼贴一下。这个问题值得深挖,应该可以有很多可以挖掘和找新角度的地方,这样做一篇报道真的太水了。

  39. 平行時空:大城市婚戀難

  40. 老毛和他的班子真是点子王啊 目测他当年这个鬼主意可以祸害100年+

  41. 号召城里小姐下乡 解决光棍问题

  42. 毕竟,才不过十年工夫,由“要彩礼如同卖女儿,会受到舆论谴责”变成“开始收几百,然后成千,最后上万”的急速变化。保守风气继续深化,或许抗战与工业化后好不容易形成的比全国其他地方强那么一丁点的女权风气也会冲击得七零八落吧。

  43. 在剧组扛器材听起来也太像是灯光师……无心之失啊。
    p.s重庆原本是少有的不收彩礼的地区,近几年也开始收彩礼了。不过数额不高,还是几万。彩礼钱最后会以其他放式支援新人,算是一轮左手换右手。

  44. 采访对象来自豫西南?
    其实现在走出乡村的年轻人并没有这么不堪。
    婚恋自由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体现。
    不婚不恋,更大程度上来自现实生活成本的高昂,
    那些觉醒的年轻人深知自己难以担负,
    即便两个人或两个人背后的家庭联合,
    都很难应付婚恋、生育的生活压力,
    还能保持独自外出打工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