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有2000萬單身漢,為了娶媳婦,他們都經歷了什麼?

十年間,一千萬個本該出生的女嬰「消失」了。男孩們長大後只能打光棍,有人單身33年,有人被媒婆騙,還有人娶了越南媳婦,沒多久,媳婦跑了。
越南新娘逃跑後的第五個月,小北的臥室裏依舊掛著當初拍的結婚照。照片下的嬰兒圖片,是長輩對新婚夫婦早日「開花結果」的祝福。
獨生一代 大陸 公共政策 威權政治 社會

33歲的六娃單身了33年,已經自暴自棄,說自己「找不到妮兒們(方言:女孩)了」。32歲的小北去年從熟人那裏買了一位越南新娘,結婚七個月,新娘就跑了。家庭條件在村裏算是優越的小石,28歲沒結婚,今年春節相了次親,結果遇到了媒婆騙婚,白花了900塊錢(人民幣,下同)。25歲的單身漢小天,婚事本來已經說定,不料女方以他「不是獨生子女」為由,把婚事推掉了。

這些單身漢,來自中國河南一個普通農村——我表叔家就在這裏。村裏戶籍人口有大約1700人,據村裏人估計,25歲以上的未婚男性超過15個。而這樣的境遇在中國大陸農村相當普遍。

早在2007年,中國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根據出生人口性別比推算,到2020年,20-45歲段人口中的男性會比女性多出約3000萬。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的劉燕舞博士,結合實地調查和數據估算,中國農村光棍數量在2000萬左右——即使是這個保守估計的數字,已約等於澳大利亞全國人口總數。將這2000萬人口平均到中國68萬個行政村,每個村就有近30個光棍。

這一危機是多種因素的共同產物。在嚴苛的計劃生育政策之下,重男輕女、傳宗接代等思想在農村地區被無限放大,他們利用各種手段生下男孩,致使男女比例失調。當這些男孩長大後,在城鄉經濟差距加大、農村受教育機會流失等結構性問題的作用下,如何解決婚戀問題,成了他們無力面對卻無法逃脫的宿命之問。

農曆正月底,村裏有些蕭條,大多數中青年男女都出外打工了。
農曆正月底,村裏有些蕭條,大多數中青年男女都出外打工了。

即使明知被騙,也不會去找媒人的麻煩

農曆正月底,我到表叔所在的村莊採訪,村裏有些蕭條,大多數中青年男女都出外打工了。村裏的單身漢中,只有六娃一個守在村裏。

「娶不上媳婦兒這事,主要還是個人沒本事。」見到我,他撓著頭說。六娃一米七五左右的個頭,眼睛不大,鼻子挺拔。

六娃小學沒上完,在家裏幹了幾年農活之後,就去外地打工了。不料去年父親突然去世,身為獨子的他,只能留在家裏照顧有精神疾病的母親。

「這些年也不是沒人介紹對象,但你看看我這條件,沒啥存款,在家守著我媽,不能出去賺錢,也不會跟妮兒們說話,上哪兒找媳婦去?就算找到了,人家要彩禮,在縣城買房,我能買得起嗎?」六娃說著,眼睛看向了在院門口來回踱步的母親——她因患精神疾病,每天白天都在院門口來來回回走,連吃飯都會忘記。

村裏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單身漢,也沒比六娃好過多少。

表叔隔壁家的小石今年28歲,按說條件不差,家裏房子蓋得寬敞,買了車,彩禮錢也出得起。今年大年初二,有媒人上小石家說親,說鎮上有一個女孩不錯,年齡也合適。小石家的車當時被借走了,表叔就開著自己的麵包車,拉媒婆和小石去鎮上。路上,媒婆說自己也是經了好幾個人的口才知道這個姑娘,所以要再接兩個中間人。這一來二去,小石去相個親,光媒人就有三個。

到了地方,其他人都下車,留小石和女孩在車裏單獨聊天。聊了沒多久,女孩就說,覺得小石還不錯,可以交往,這大過年的,按照禮數,小石得包600塊紅包給她。

小石給了紅包,這次相親就算是成了。後面的事情,就不歸媒人管了。按村裏說媒的規矩,小石還要給每個媒人100塊錢「充電話費」。相了次親,花了小一千塊錢——這在村裏不算小數目——2017年,縣裏農村居民的年均可支配收入,也才9000多塊。

沒承想,到了大年初六,女孩就發短信過來,說小石「不會拍話(方言:聊天)」,不想繼續交往了。這門親事就此夭折。

表叔說,他當時一看「媒婆拐來拐去接人」,就知道十有八九是騙人的,但他是個外人,也不好說什麼。「小石那人就不會跟妮兒們說話,那個女娃,我看就是媒人從縣裏找來的、做那種工作的,上車聊會兒天就賺幾百塊,這活誰不幹?」

不過,即使小石家明知被騙,也不會去找媒人的麻煩,反而要繼續倚仗媒人。

「大過年的,人家說媒是幫你辦好事,事沒成你不能怨人家。」表叔這樣跟我說,「他家要想找媳婦,還是得人家幫你說媒,不管是不是真的,你都得去。」

比起小石,或許另一家的小天會更加憋屈。小天25歲,去年經媒人談好了一門親事,兩家快要商量婚期時,女方突然反悔,說小天「家裏有哥哥,不是獨生子女」,把婚事推掉了。

表叔說,村裏人議論,女方是害怕兩個男孩分家產。「你說這算個啥事?有個哥哥,以後養老負擔還輕一點呢!」

和前面幾位相比,表叔的兒子、我的小表弟,算得上村裏婚戀領域的「頂級選手」了。

有推算中國農村光棍數量在2000萬左右,將這2000萬人口平均到中國68萬個行政村,每個村就有近30個光棍。圖為一名男子在一個農場耕種。
有推算中國農村光棍數量在2000萬左右,將這2000萬人口平均到中國68萬個行政村,每個村就有近30個光棍。圖為一名男子在一個農場耕種。

小表弟阿源今年20歲,16歲開始到外地打工。2017年,他去了浙江橫店,輾轉於幾個網絡電視劇的劇組,幫忙扛器材,偶爾也當當群演。去年春節,他從劇組帶了一個女朋友回家。女孩是個漂在橫店的小演員,比小表弟大了四歲,會打扮,不是本省人。

「阿源帶了個演員女朋友回來!」村裏人聞訊,紛紛到表叔家裏喝茶,給小表弟遞煙。有人問他:「你去的是啥好地方,能領回來這麼漂亮的小妮兒(方言:女孩)?」

表叔不無驕傲地跟我說:「旁邊那幾家都眼氣(方言:羨慕)得很!」

可是小表弟沒有和那個女朋友走到最後。過年後他決定不再去橫店打工,和那個女生分手了。去年年底,村裏的媒婆又介紹了隔壁村的一個女孩給他,兩家人都很滿意,很快訂了婚。表叔給他們在縣城裏置辦了婚房,今年就結婚。

小表弟年僅20就能得到媒婆的關注,更像是一種特權。

「我在村裏人緣好,他也有個樣子(長相不錯),怪壯實,人家看見這,才上來說媒的,」表叔這樣分析。他沒說出口的話是,他早些年四處奔波打工,攢下來一些錢,最先蓋起了大房子,經濟條件在村裏數一數二。在村裏走著,有鄰居管他叫「王經理」。也正是這樣的條件,讓小表弟在面對稀缺「資源」的競爭中拔得頭籌。

表叔說,村裏和小表弟差不多年紀的,有六個男孩,卻只有三個女孩。這三個女孩現在要麼在外打工,要麼嫁去了外面。村裏比小表弟大幾歲的那群年輕人,男女比例更為懸殊。

我問起表叔,現在村裏結婚,彩禮錢需要多少?

「幾萬的有,十幾萬的也有。彩禮其實都出得起,就算出不起,現在找個媳婦這麼難,四周借一借,咬咬牙也得把婚結了!」

表叔看得透徹:「其實也沒有說家裏真的窮的揭不開鍋的,那幾個娃兒們也不是說歪瓜劣棗。最主要的問題是,現在根本就沒女娃了!」

十年間,一千萬個本該出生的女嬰,憑空「消失」了

表叔還有兩個女兒,可他很少談起。大女兒今年28歲,早已嫁去外地,生了三個孩子。二女兒22歲,經媒人介紹,和鄰村一個男孩結了婚。小表弟是第三胎,表叔表嬸為他繳納了不少超生罰款——只為了要一個男孩。

表叔家繳得起超生罰款,可不是所有家庭都有表叔家的條件。九十年代,是計劃生育政策執行最嚴格的時期。在被重男輕女和傳宗接代思想控制的鄉村,抓住這僅有一次的生育機會生一個男孩,是擺在每一個家庭面前的頭等大事。他們怎麼確保生下來的是男孩?

「啥法兒(方言:什麼辦法)都用!喝藥的,找人算命的……」表叔說。可是真正保險的辦法,還是在產前性別檢查。這樣的檢查雖說被嚴格禁止,但那時候,給醫生塞一個紅包,就能偷偷做檢查——發現是女孩就打掉。

美國學者赫德森和鄧波兒,在2005年出版的《光棍危機:亞洲男性人口過剩的安全啟示》中,結合官方公佈的新生兒性別比和男女出生人數推斷,在1985年至1995年間,中國共有1068萬本該出生的女嬰,憑空「消失」了。

有推斷在1985年至1995年間,中國共有1068萬本該出生的女嬰,憑空「消失」了。 這些被消失的女孩帶來一個顯而易見的後果——性別比例失衡。
有推斷在1985年至1995年間,中國共有1068萬本該出生的女嬰,憑空「消失」了。 這些被消失的女孩帶來一個顯而易見的後果——性別比例失衡。

這些被消失的女孩帶來一個顯而易見的後果——性別比例失衡。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當年鄉村地區15到19歲的男女性別比為110.47:100(國際公認理論值在102-107之間),這個年齡階段,正是如今的農村適婚年紀。情況在進一步惡化,《新京報》整理的數據顯示,2015年,農村地區0-4歲幼兒的男女性別比已經達到122.8:100,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其中第三胎的性別比甚至達到146.3:100。

在男女比例還未變得如此懸殊之前,村鎮裏的適齡男女,經由媒人轉介,絕大多數可以在本村或鄰村解決婚姻問題。表叔那一代人,一般是男生20歲、女生18歲,自然會有媒人上門說媒。同村或是周邊村鎮,適婚男女會慢慢走到一起。當計劃生育最嚴厲時期出生的男孩長大以後,這樣微弱的動態平衡,一下子被打破了。

然而,締結婚姻,仍然是擺在每位農村青年面前的頭等大事。社會學者杜平在著作《男工·女工:當代中國農民工的性別、家庭與遷移》中總結道:「儘管貧困剝奪了很多生活的機會,但未能將男性與鄉土社會對他們的性別期待剝離開來。『建房子』和『娶媳婦』依然是他們生活的主要目標。」

在家鄉娶不到媳婦的農村男性,必須在村鎮以外尋找出路。而外出打工之後,很多人卻發現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只能從事一些體力活,在這些行當裏,他們仍然甚少接觸女性。

六娃身邊一直沒有什麼女孩。他在村裏讀小學時,女孩「扳指頭都能數得過來」,後來輟學做農活,更是接觸不到女孩。他去過蘇州、東莞打工,條件不夠,進不了工廠,只能去建築工地,他說那些地方「一個女的都沒有」。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3年,農村地區初中生的毛輟學率為15.5%。這意味著,每六個農村初中生,就有一位選擇輟學。小石、六娃,都是中學階段便輟學在家,也經歷了父母雙雙在外打工的留守歲月。在村裏人看來,他們一個「不愛說話」,一個「木訥」,都不擅長與女孩接觸。

我問六娃,如果一直不結婚,會怎麼樣?

「我都單身這麼久了,也都習慣了,」六娃用力嘬了口煙,嘆了口氣說,「但咱中國人都講究個傳宗接代,俺家要是到我這兒斷了咋辦?村裏那些七嘴八舌的,我也受不了啊!」

這些鄉村單身漢,在默默吞下計劃生育政策結出的惡果之外,還要背負傳統思想、教育程度低和家庭經濟條件三重桎梏。而情況很可能會朝向更糟的方向發展。《人民日報海外版》曾引述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陸益龍的分析,指「光棍危機」將加劇天價彩禮、拐賣婦女、買賣婚姻及性犯罪等現象。北京大學教授李建新則在接受中新社採訪時指出,中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光棍危機將增加社會保障問題的複雜性。此外,男性勞動力過剩將加劇就業市場的競爭,女性在求職過程中遭到的性別歧視,或許會更加嚴重。

待價而沽的女孩和逃跑的越南新娘

與此相對,在農村社會,婚姻依舊是女性被納入社會秩序之中的必經之路。

20歲的一一(化名)是小表弟的同學,在縣裏一家飯店打工,沒有交男朋友。

一一18歲以後,上門說親的人就沒斷過。媒人們介紹的男孩五花八門,都是附近村的。大她五六歲的,她「沒興趣」;跟她差不多大的,她覺得對方「看起來像個小孩」。父母常勸一一「早點回來嫁人」,一一對此一點也不認可,「都是父母和男方在那邊亂著急,他們也不聽聽我們的想法。」

在素來有「彩禮」傳統的中國農村,男多女少的大背景之下,婚姻不可避免地商品化了。單身女性的婚姻選擇,更多掌握在了父母手中。家庭經濟條件出眾的男性,在這場婚配遊戲中佔據了更多話語權。

有女孩敏銳地意識到了懸殊的男女比例帶給她們的潛在風險。豆瓣網上,「你眼中的農村是怎樣的」話題之下,一位農村出身的女生在一篇熱門回應中寫到,村裏的姑娘十來歲的時候,總會有十七八歲的男孩子「故意欺負」她們,行為近乎猥褻,而大人們卻「無知又懶惰」,教育是「不存在的」,因為「村裏高中以上學歷的少的可憐」。村裏很多女孩,只能「純商品一樣聽從父母的安排」,等待嫁入一個好人家,生養女兒成了一種「投資」。

這一切令一一感到抗拒:「(我)當然是想自己談一個呀!最主要是對我好,其他的沒那麼重要。」一一說,和她一起出去打工的女孩,大多有類似的想法,有些找到了男朋友,成功結了婚,就留在了縣市裏。剩下的那些,「幹了幾年就還是被叫回去嫁人了」。

面臨類似境遇的,除了中國農村女孩,還有遠在越南的女性。

近幾年,中國男性單身人口不斷擴大,婚戀需求也隨之暴增,不少人將目光投向了鄰國越南、緬甸和柬埔寨等地,其中以越南人數最多。單身漢們通過婚戀中介,花上十幾萬人民幣,就能娶回一位「越南新娘」。法新社曾調查這個橫跨東南亞多國的婚戀市場,發現其中充斥著人口販賣、綁架搶婚、詐騙等不法行為。

橫跨東南亞多國的婚戀市場,發現其中充斥著人口販賣、綁架搶婚、詐騙等不法行為。圖為法新社報導中提及柬埔寨一名被中國男人強迫結婚的Nary與母親一起坐在金邊的家中。
橫跨東南亞多國的婚戀市場,發現其中充斥著人口販賣、綁架搶婚、詐騙等不法行為。圖為法新社報導中提及柬埔寨一名被中國男人強迫結婚的Nary與母親一起坐在金邊的家中。

村裏有兩個男人娶了越南新娘,其中就有32歲的小北。

小北的爸爸在市裏打工,媽媽臥病在床。小北在外省打工,一直找不到對象,兩口子快急壞了。他們去年春天聽隔壁村的親戚說,村裏一戶娶了越南新娘的家庭,新娘家裏還有一個女孩,可以介紹給小北。

小北當時還在外地,他媽媽一聽,哪怕走路不方便也要去見那個越南女孩。見後她感覺很滿意,就把女孩帶回家裏,給她看小北的照片,女孩也說願意。女孩在家裏待著,掃地拖地洗碗樣樣都做。小北爸媽看到這些,就算小北本人還沒見過這個女孩,也要直接把婚事定下來。隔壁村的越南新娘既是媒人、也算女方家裏人,按她們的要求,小北家付了12萬過去。

四月份小北回來,兩個人結了婚。婚後一切正常,直到11月的一天,新娘說自己去村口的超市買東西,結果被一輛白車接走,便再也沒有回來。

後來小北得知,隔壁村那位越南新娘,也一起逃跑了。

尾聲

過完年,小北又一次南下打工了。那是新娘逃跑後的第五個月,小北的臥室裏依舊掛著當初拍的結婚照。

照片上,小北戴著眼鏡,穿白色西裝,和新娘背靠背坐在草地樣式的佈景板前。新娘穿著白色婚紗,咧嘴笑著。婚紗照下面有兩張大大的海報——上面是兩個可愛的嬰兒。農村很多家庭的臥室裏都掛著嬰兒海報,被視為長輩對新婚夫婦早日「開花結果」的祝福。

小北母親說,他們也不知道,越南新娘是不是被拐賣過來的,只想著新娘一旦懷孕,就不用擔心這些了——就像隔壁村小黑家一樣——他們家娶來的越南新娘不但沒跑,還生下一個男孩。

但小北沒有等到這一天。

讀者評論 45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计划生育和中国人传宗接代的思想是主因。。。怨不得谁,但即使是这样才更要保护女孩,立法保护女孩权利 -- 但相反的是,我可以看到拐卖女人的阴影从地平线那边渐渐笼罩过来

  2. 条件不好找不到对象就别结婚,即使骗婚甚至违法卖卖妇女生孩子,孩子各方面也不会,到时候作者这种假惺惺的公知会帮养孩子吗?给两个字,呵呵。

  3. 看了评论,还有人说是计划生育导致了性别失衡??太想当然了。中国从古至今都是光棍多,堕女婴堕了两千年了,这个时候把锅甩计生上了?计生让那些人堕女婴的?有点脑子行不行?再谈具体数据,如果有心查一查,就可以发现性别失衡是在b超推广以后迅速扩大的,也就是1981年和1982年,可别把中国人的重男轻女的恶毒文化的锅甩给计划生育了。顺便,男作者谈这种问题就是不行,死了几千万女婴,一转脸就哎呀男人真可怜啊找不到女奴了。

  4. 不好意思,就2019年,中国人依然在堕女婴。这个时候你还来说它的必然结果,剩男太多????颠倒是非,

  5. 从政策到下面的民众,都在作恶,哪有什么更好更坏之分,讨论谁责任轻谁责任重的,难道没想过这种恶还会继续作下去?
    (btw这篇不能算深度吧

  6. @咸鱼姬 1. 您的第2与第3点之间似乎有矛盾。要么大家先专注于性别比失衡,暂缓讨论性别不平等的其他方面,比如女性受到的剥削、强制计生政策对女性的伤害等,要么大家同时讨论这些问题。
    2. 首先关注女性的出生情况我觉得是合理的。先有她们的存在,才能谈如何改善她们的处境,如果她们早早死于子宫之中,也就没什么可以帮的上忙了。不否认有的人关注性别比只是把女性当作可以分配的物资,担心物资不够,但并非所有人都这样,准确说相当一部分人不是这样想的。
    3. 性别不平等的大环境下,我国女性生存非常不易,有人真的选择自杀,但(绝)大多数还是选择继续活下去,毕竟活着就有改变处境的希望。比如随着越来越多农村妇女进城务工,这一群体的自杀率大大下降。当事群体还在挣扎求存期盼改善的时候,我觉得旁观者不宜认为【活得那么痛苦,不如不要出生】,这对她们太不公平。

  7. 经历了什么??经历杀女婴、堕女胎,经历了强奸支教女大学学生、拐卖强奸城市女性,经历了累累恶行还有自食恶果罢了!我呸!

  8. 和现有报道相比确实没啥信息增量,适合第一次接触这个话题的人阅读。操作老话题要有新内容或新角度,否则就会让人有些失望。

  9. 啊文章很好看!作为一个没有太多相关知识储备的读者,我觉得这篇故事给了我不少信息增量....也让我对这个话题产生了很多兴趣,感谢作者!! !

  10. 我是本文的作者,首先想簡單解釋一下操作這個選題最初的想法。「光棍危機」不是一個新鮮的名詞,近年來屢屢見諸報端,但鮮有看到關於基層農村的單身漢們生活狀況的長報導。恰好我有聽親友提起村子裡的情況,於是就希望對這個村子做一個素描,寫危機下一個普通農村的婚戀生態:母胎單身的男青年們,掌握婚配權力的媒婆,和迎娶越南新娘的家庭。有讀者評論這篇是「回鄉日記」的水平,那麼從我操作選題的緣起來講,它也能算作是一篇「回鄉手記」吧。
    對於造成現狀的原因,文章的呈現是有缺失的,這我必須承認。在開頭已講明,危機是由於計畫生育政策之下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的情況下,沒有對農村受教育機會缺失這一重要原因做出詳細的書寫,是本文的缺憾。若因此造成讀者閱讀時的體驗不佳,我向讀者道歉。
    至於評論區裡討論的「計劃生育政策是否是造成性別比失衡的癥結」,文章開頭已經講到,重男輕女思想,在計劃生育政策之下被無限放大,導致的結果就是強制性別選擇。因此,我不認同有讀者提出的「性別比例失衡的核心原因不在於一胎制本身,而在於人爲性別篩選」。人為性別篩選的橫行,是以計劃生育政策為大背景的。而對於重男輕女和性別篩選,我想文中的書寫是足夠的。
    回到採寫這篇報導的初衷上,這篇從採訪到寫作到編輯,都是以故事為核心的。希望大家能通過這篇報導看到這些人的困境所在。困境背後還有更多的結構性原因,這些當然都值得有更精細的分析與評論。謝謝評論區各位讀者對本報導的疑慮,尤其是@咸鱼姬 @tangtang,讓討論有了更多可供思考的面向。對於報導中存在的問題,我虛心接受。但對於莫名其妙的貶損,我也有一笑置之的權利。

  11. @tangtang说的很清楚,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之下,如果有可以利用的技术,会加剧性别比失衡。计划生育提供了这样的技术和契机。父权社会虽然是(如@咸鱼姬 所说)根本原因,但不直接导致杀婴。越过计划生育政策,直接指向父权社会,虽然正确却失焦。
    农村光棍经济地位低,女性人口变少,都是造成单身汉现象的原因。但从社会学角度看,性别比失衡不是单身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剩男可以找到比自己年轻的人结婚。一个可供参考的角度是,整体教育水平提高,一部分农村男性脱节了,可以匹配他们传统观念的女性数量变少了。换言之,不单是数量不匹配的问题,也不单是经济基础太差的问题,还有观念不均衡变迁的问题。
    比起把私人故事、细节乃至情绪当作缩影,去探讨政治和经济结构的变迁(这种事情还是交给社会学去处理吧),我更期待看到相反的叙事,即在结构性环境之下,去简单地描绘私人生活的变革,以对“人”的同情和理解,写作人的存在性困境。单身汉不是“单身汉”,而是人,他的卑微、痛苦、自嘲、奋力向前,应该是和所有人共通的。
    谢谢本文作者的记录,期待更多观察和故事。

  12. 以及 這是白描嗎... 都沒一個完整的邏輯。 什麼是白描.. 請看看雄安系列... 老的議題就是要做深 做新 。 新的議題才需要用白描手法....

  13. @哎喲喂 不是踩低別的角度的問題...是這篇稿子就算談計生也不深啊 也沒有談好啊....這明顯就是作者沒有下功夫去做,端傳媒的讀者是付費閱讀,是來獲取知識的,這種拉低水平的創作本來就應該要被審視。 以及 拿獎的報導並不是夠爆 夠炸... 法輪功的大紀元的新聞都他媽炸了多少條街 又不看它拿獎! 無知

  14. @tangtang 1、排除人爲性別篩選等變量,强制一胎或自由生育都不會造成性別比嚴重失衡,這是一個純粹的概率數學題。强制一胎制促進的是人爲性別篩選這個變量,不是直接促進性別比失衡,而最終決定性別篩選結果的是父母的性別偏好。如果育齡人口的性別偏好比例趨于男女平衡(如50%偏好女孩50%偏好男孩),那麽人爲性別篩選也無法導致性別比嚴重失衡。
    2、性別比可以反映社會的性別偏好程度,但不絕對反應性別平等程度,性別比沒有失衡不等於女性沒有被剝削。重男輕女家庭中,女孩優先輟學打工供養兄弟,優先出嫁賺彩禮,她們的生存質量遠遠不如同家庭的男孩。然而,大部分人只關注她們是否能出生,卻不關注她們是否生不如死。通過增加底層女性數量來解決“光棍”問題,同樣也是一種把女性視為資源的剝削。對於育齡女性而言,被視爲一次性行走子宮還是可再用行走子宮,地位上也沒有任何改變。
    3、是否符合人權是計劃生育(無論是過去的一胎還是現在的二胎)的爭議點之一,但這個爭議點並不決定性別比是否失衡。

  15. 此文是回乡日记类的水平

  16. 1. 区分两个问题:其一,强制一胎是不是性别比失衡的原因或者说前者对后者有没有促进作用?答案是肯定的,参见刘华、钟甫宁、朱晶等:《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了出生性别比吗?——基于微观行为主体的考察》,载于《人口学刊》2016年第4期:“研究发现,如果存在性别偏好且生育选择技术可及,计划生育政策确实会影响生育行为,造成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具有性别倾向的一孩半生育政策反而加剧第二胎出生性别比的失衡问题;政策实施的严格程度显著影响出生性别比;生育性别选择的成功概率越高,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越严重。”其二,强制一胎是不是性别比失衡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是的话,重男轻女是主要原因吗?个人观点是,一旦出现性别比失衡,那么重男轻女是根本原因,但重男轻女并不必然导致性别比失衡,后者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一个远的例子是日本,重男轻女也很严重,但是出生的女婴多于男婴。一个近的例子是我母亲的家庭,她是50年代生人,虽然家里非常重男轻女,但是性别比平衡,兄弟姐妹加上她刚好三男三女。我推测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里条件还可以,不介意养个女儿,并且就算给女儿的资源不如儿子,也够她长大读书自立。
    2. 有人认为强制一胎反而改善了女性处境和性别比失衡,这个观点我实在无法苟同。任何一项措施都有受益者和受害者,我不否认强制一胎给家中独女带来的好处,但是另一方面要看到那些本来会遭遇重男轻女但是可以活下来、却由于强制一胎而失去生命的女婴,要看到那些被强制堕胎、强制避孕因此遭受种种身体和精神折磨的女性,评价强制一胎的时候,必须考虑她们受到的伤害。我是独女,因为我母亲之后流产了意外怀上的男孩,并且上了节育环,这个环在她身体里一放就是三十年,和血肉长在一起,必须手术取出。除此之外我没有想很多,直到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你妈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很痛苦】,那一刻的恍然大悟。苦难可能披着寻常的外衣,不要无视它。
    3. 诉说光棍的痛苦等同于讨论乃至鼓励剥削女性吗?那么诉说河北农民的艰辛等同于讨论乃至鼓励焚烧秸秆污染大气吗?等号不是必然的,也是需要诉说者和倾听者尽全力避免的。光棍问题背后是农村经济、教育上的落后,改善非一日之功,姑娘们想过更好的生活愿意在城市婚配无可厚非。只是三千万女婴之死城市农村都有份,城市男性凭什么可以少支付代价?这算不算一种特权?

  17. 中国农村和城市就像是两个平行世界,农村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六娃单身惯了,要娶老婆完全是功能性的,要传宗接代。

  18. 等待生下下一個男孩

  19. 这的确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可是只要想到这是因为父母辈打掉无数女胎的后果,我就愤恨不已,没有理智的余裕来思考什么解决的办法。尤其是前几年到现在一些人大代表提出降低结婚年龄的办法,更是无耻。因为不管是问题的起源、当事人的观念、提案的出发点,都是一样建立在不尊重女性之上。这又是不得不去思考,不得不去想办法解决的事情。真像是吃了苍蝇,给人擦屁股。

  20. 我同意咸鱼姬的观点 性别比例失衡症结不在强制性一胎 而是重男轻女以及人为性别选择
    1. 90年代开始普及的廉价b超技术和激增的男婴出生数 我认为是有相关性的
    2. 性别比例最失衡的地区是否强制执行强制性一胎(比如人口瞒报和一胎半政策)并不能确定 但肯定没有城市工人干部家庭执行的严格
    3. 只看当年的城市家庭的数据 强制性一胎反而使女孩获得更多资源提升自身地位 走向性别比例的正向循环

  21. 樓下,計劃生育加重了性別失衡呀我的天!你是喝露水的小仙女嗎?不能把繁衍當成人的唯一價值,這是對的,但也不能否認婚姻/繁衍可以是人的慾望和需要吧?你要是用自己的價值觀和追求,去否定別人的價值觀和需求,怕是根本不願意去理解這個世界的其他人?

  22. 计划生育和性别失衡有什么关系,印度没有执行严厉的计划生育,照样堕女胎,照样有上百万光棍找不到老婆。重男轻女观念不消除,即使政府不管控,国民也会处于经济利益自觉堕掉女胎,即使养大也与男孩获得的资源扶持天差地别。
    我不觉得2000万单身汉有什么严重的,人类的意义又不是繁殖,那么多名留青史的人都没有子女。如果他们活着只为结婚繁殖,那和动物有什么区别,这样的人即使娶上老婆也只是把她当行走的子宫而已。

  23. 看到有人說寫計劃生育很cliche。。。且不論這篇寫得如何(我覺得一點毛病也沒有,這不是一篇挺好的白描嗎?),把cliche與否當成一種衡量標準似乎很缺乏對社會現象的同理心,似乎新聞一定要做得獵奇、要揭秘、要炸才叫「有新意」。對,這種可能很好拿獎吧。這種角度當然值得,但為森麼要踩低別的角度呢?而且重點是這就是一個大問題啊,計劃生育與重男輕女是一條龍的,導致農村剩男的現實基礎,二胎的影響又還不可見,難道這個問題不值得談嗎?問題一直存在就沒有談的必要了嗎? 那請告訴我在中國談什麼不cliche?
    還看到有人說立意不高啊沒有中心思想,這是篇報道不是評論謝謝,要什麼記者的觀點和思想?要充滿主觀判斷的報道嗎?

  24. 重點不在於一胎,在於重男輕女

  25. 過去的計劃生育準確來說其實是强制性一胎制。性別比例失衡的核心原因不在於一胎制本身,而在於人爲性別篩選。性別篩選造成性別比失衡的核心原因則是延續了幾千年的父權影響,通俗點就是重男輕女。文中把性別比失衡歸結於一胎制,不過只是看見了表面因素。倘若人爲性別篩選不存在,强制性一胎制説不定還能迅速平衡性別比例。
    如果沒有强制性一胎制,那一千萬個女嬰出生,會有什麽改變嗎?還是有的,例如可能多出來一千萬個“扶弟魔”,被原生家庭吸血;也許多出一千萬個女孩無法接受更優質的教育,讓“光棍”們不費吹灰之力即可傳宗接代。底層女性固然生不如死,中產家庭的女孩亦不過稍微被人道點對待,父母心中仍然在想”男孩就拼盡全力買房供留學,女孩隨隨便便安穩就行“。
    在父權社會裏,性別比失衡,女性是貨物;性別比沒失衡,女性是附贈品。這已經不是風靡一時的屎味巧克力和巧克力味屎難題,僅僅是同一坨大便的兩種吃法,畢竟屎味巧克力好歹本質還是巧克力。
    不去改變父權思想,不去改變把傳宗接代當作人生唯一價值,總是訴説“光棍”們多麽無奈別無選擇,到頭來仍然是在討論如何剝削女性,如何讓“剩女”“扶貧”。多胎制成爲父權的救命稻草,同時也必將女性推向另一個深淵。

  26. 中國傳統講求承負,意即前人種下的禍與福,都會由後人承受,你現在有多慘?你以為不干你事?禍福皆由你祖輩所種,不管多慘也不是別人冤你的!認命吧!
    改變一下思維!談一場轟轟烈烈的同性戀、買個不會跳跑的AI新娘、……

  27. 二胎开放后,其实男女比例差距会更大。

  28. 这样也能叫“深度”??

  29. 看完只有更多問題。很想問這些受訪者,到底為什麼要結婚?如果婚姻就只是為了傳宗接代,或者在鄉里之間炫耀,甚至去跨境買新娘,女孩多了也不會選這樣的對象吧?

  30. 「越南新娘」寫出來很快,讀起來很刺眼。

  31. 计划生育对性别比例严重失衡贡献不小。有研究参照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国家的华人群体,虽然性别比例也有失衡,但是没有中国这么严重。在中国比较计划生育前后的性别比例也能得出相似的结论。文中对计划生育导致性别比例严重失衡这个论点没有提供充足的论据,但是论据其实是存在的。

  32. 有光棍问题,有无剩女问题呢?

  33. @包子哥 你以为人家肯去?

  34. 再谈计划生育的问题会显得很cliche

  35. @会飞的叶子。同意同意!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计划生育的问题放在这个里面是一个立得住脚的背景,但显得有些陈腐,应该去抓这些被鄙视的细节,比如一个农村单身汉,是怎么被各种人有色看待的,他遭遇了什么,他的焦虑,他怎么办?而这个单身汉只是全中国绝大部分单身汉的缩影,就是这就焦虑催生了新娘买卖的产业链,应该把重心放在这个产业链的调查上,写出那种买卖的细节,和产业链上各个人的心态。

  36. 文章没有深层中心思想,缺少自己见解认知,这类题材是个大立意,如果用心去挖的话,是可以写的很精彩的。

  37. 文章前半部分说性别危机是多种因素的结果 后面又下结论直接归咎于是计划生育 文章全文仅对问题现象泛泛而谈又充满个人偏见

  38. 老实说,这个文章水平有点次,第一部份有浓浓的旧时代新闻写作味道,其他部分算是找了点常见的资料拼贴一下。这个问题值得深挖,应该可以有很多可以挖掘和找新角度的地方,这样做一篇报道真的太水了。

  39. 平行時空:大城市婚戀難

  40. 老毛和他的班子真是点子王啊 目测他当年这个鬼主意可以祸害100年+

  41. 号召城里小姐下乡 解决光棍问题

  42. 毕竟,才不过十年工夫,由“要彩礼如同卖女儿,会受到舆论谴责”变成“开始收几百,然后成千,最后上万”的急速变化。保守风气继续深化,或许抗战与工业化后好不容易形成的比全国其他地方强那么一丁点的女权风气也会冲击得七零八落吧。

  43. 在剧组扛器材听起来也太像是灯光师……无心之失啊。
    p.s重庆原本是少有的不收彩礼的地区,近几年也开始收彩礼了。不过数额不高,还是几万。彩礼钱最后会以其他放式支援新人,算是一轮左手换右手。

  44. 采访对象来自豫西南?
    其实现在走出乡村的年轻人并没有这么不堪。
    婚恋自由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体现。
    不婚不恋,更大程度上来自现实生活成本的高昂,
    那些觉醒的年轻人深知自己难以担负,
    即便两个人或两个人背后的家庭联合,
    都很难应付婚恋、生育的生活压力,
    还能保持独自外出打工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