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大陸

牆外百科牆裡人:中國大陸的維基編輯們

大陸維基編輯們能繞過虛擬世界裏的牆,但現實世界中的安全紅線,積年累月,已經一步步內化成了一種本能。


大陸維基人能繞過虛擬世界裏的牆,但現實世界中的安全紅線,積年累月,已經一步步內化成了一種本能。在大陸維基人的線下QQ群裏,敏感的話題一定會被禁言,以防整個群組被「和諧」。 攝:林振東/端傳媒
大陸維基人能繞過虛擬世界裏的牆,但現實世界中的安全紅線,積年累月,已經一步步內化成了一種本能。在大陸維基人的線下QQ群裏,敏感的話題一定會被禁言,以防整個群組被「和諧」。 攝:林振東/端傳媒

7月,深圳的空氣悶熱而潮濕,靠近口岸的一家咖啡廳裏,冷氣很足,人們三兩成桌,低聲細語。角落裏一張拼起來的長桌坐得滿滿當當,梳著黑直長髮的語言學研究生坐在有外來口音的務工人員旁邊,不知道如何打開話題。好在,眾人翹首以盼的組織者此刻正推門進來。

十幾天來,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員閆恩銘從東北乘火車一路南下,經大連,過上海,停廣州,直至深圳,每至一地,他會短暫停留,主持這裏的中文維基人線下聚會。之後,閆恩銘還將前往南非,參加一場維基媒體國際會議。

今年是中文維基百科正式上線的第18個年頭。在中國大陸這個中文使用人口最密集的地區,維基百科仍是個禁區。但仍然有一小部分人穿上馬甲,繞過高牆,悄悄來到中文維基百科。

中文維基那些事

不是所有來參加聚會的人都是編輯維基詞條的熟手,大多數人只是好奇。比如深圳的這場聚會裏,研究語言的學生為了請教中英文詞條轉換的翻譯機制而來,亦有務工人員無意間在詞條頁面上看到通告來湊個熱鬧。

「一次聚會可能只有兩三個資深的維基編者參加。」閆恩銘已經習以為常,「而參加聚會的新人,十個裏面能有一個回去後堅持編輯就很不錯了。」

閆恩銘是中國大陸維基編者社群的重要角色,他是中文維基的管理員,也是現今活躍用戶組的籌辦者,今年不過才十八歲。「這不奇怪,維基的主力都是學生」,他調侃著維基人的學歷:「有些人會拿維基百科當聖經來看,這絕對是不準確的,因為你看到的東西可能真是一個字面意義上的小學生寫的。」

閆恩銘第一次接觸維基的時候,也只是一個小學四五年級的學生,彼時正值北京奧運會前後,中國政府解除了對維基百科的封鎖。自2004年6月開始,中國政府先後使用關鍵字屏蔽和域名服務器污染的方式,斷斷續續封鎖維基媒體基金會旗下網站,有效地切斷了大眾與這個全球最著名線上百科全書的聯繫。

大陸編者俞帆(化名)2015年才第一次知道有維基百科的存在。在他的印象裏,身邊沒有多少人聽過這個百科。據維基百科2018年7月的統計,訪問中文維基百科最多的地區是台灣(51.3%),香港(19.7%)居次,來自大陸的訪問量僅佔1.9%。

編者方面,2014年1月至3月間的統計顯示,有43.4%的編者來自中國大陸,31.4%的編者來自台灣,15.3%的編者來自香港。但按兩岸三地的人口來算,大陸編者所佔比例並不高。閆恩銘估計,目前大陸活躍的編者大約只有250人左右,並且分散在各個省份。

在中國大陸的網絡生態裏,百度百科是維基百科的替代品。

在中國大陸的網絡生態裏,百度百科是維基百科的替代品。攝:Brent Lewin/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翻出牆寫東西給牆外人

在大陸的網絡生態裏,百度百科是維基百科的替代品,這原本應該是大陸百科愛好者最方便和直接的選擇。

事實上,不少中文維基編者都嘗試編輯過百度百科,最終都鎩羽而歸,這主要歸因於二者不同的審查制度。俞帆曾在介紹一個足球運動員的百科詞條裏,看到該運動員的百米速度竟然比牙買加短跑明星保特(Usain Bolt)還快,便提請修改,結果百度系統審核了很久還沒有通過,1年多之後才被修正。

「你根本理解不了他們的審核機制,維基更加公正開放些,至少你可以聯繫得上管理員。」有相似經歷的大陸維基人河水說。維基百科有一套相對完善的社群自治體系,除普通編者之外,還有管理員、行政員等維護條目、處理社群事務。在中文維基上,除非涉及被保護詞條,普通用戶修改完即可即時發布,後續會有巡查員檢視。此外,維基百科詞條幾乎人人可以編輯,但在百度百科中,一旦詞條被請來的專家修訂過,即使仍有改善的空間,也會被鎖定為不可編輯。

雖然維基百科在編輯上較為自由,但翻出牆寫東西給牆外人看對大陸編者而言意義幾何?

俞帆在加入維基之初,就和老編輯討論過這個問題。「我的想法是,總有一天維基會被開放的,那時,我希望內地人看到的資料是完善的,而不是像現今如此荒蕪。」目前,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數量為102萬條,在所有語言中排第14位,而第一名的英語條目數已經超過550萬。Fayhoo 2006年就開始編輯中文維基,他認為知識的價值在於分享,「我覺得沒必要把大陸、香港、台灣分得這麼清楚。」

閆恩銘並不十分看重受眾,「想看的人自己會看的。如果只在乎別人看什麼,所有人就應該把注意力轉到電視劇的條目上。」他更看重維基百科的信息存檔價值。

在網絡上,一位匿名編者指出了大陸編者缺失可能帶來的問題:「長期下去,中文維基的中立性、完整性將再難保證。」

「中文維基是一塊高地,你不佔領,別人就會佔領。」閆恩銘反複強調著這句話,他認為,中文維基百科上不能缺少來自大陸的觀點。

「當兩邊都在罵,兩邊都不滿意的時候,這就是維基百科作為中立的百科全書能達到的最佳狀態了。」兩岸編者一次次爭取己方話語權,爭鋒相對之時,「不和諧」也許就是一種微妙的和諧。

「當兩邊都在罵,兩邊都不滿意的時候,這就是維基百科作為中立的百科全書能達到的最佳狀態了。」兩岸編者一次次爭取己方話語權,爭鋒相對之時,「不和諧」也許就是一種微妙的和諧。攝:Greg Baker/AFP/Getty Images

微妙的「和諧」

中文維基的世界從來都不是表面上那樣平靜。

在問答網站知乎上,有人提問「作為維基人,維基百科到底有多亂?」有人回應,從前中文維基的社群爭鬥不算嚴重,因為台灣社群一家獨大,但近年來,大陸社群也開始壯大,各種社群勢力錯綜複雜,「沒有哪一方可以再坐一言堂。」在維基百科上,兩岸三地之間的紛爭時有發生,從條目編輯到管理員選舉,很難預知下一次的矛盾將在哪裏爆發。

閆恩銘感慨:「你在維基上待一段時間就會發現,不同地方的人,不光行為處事、說話風格不一樣,意識形態也另說。就算是基本的事實,我們對彼此的瞭解都非常有限。」

兩岸三地眼中的「事實」顯然存在不同的版本。

去年7月,台灣《新新聞》就報導了維基百科上的一場編輯戰,稱「中國民族主義分子翻牆深入管理員團體」。文章在末段稱,一名正參選管理員的大陸維基編輯曾在社交媒體上鼓吹,「維基需要更愛國愛黨,最好能成立黨部門。」受這篇報導影響,這名編輯最後退出了此次選舉。

很多大陸維基人認為類似的報導有捕風捉影和捏造事實的成分。作為大陸社群中的活躍分子,閆恩銘自覺熟悉報導中的主角:「肯定是編的。那個人是偏自由派的。」

類似的報導常常會強調「黨」在維基的影響力,在閆恩銘看來,這要麼是媒體為了博人眼球,要麼是別有用心者授意。閆恩銘不否認有一些編者可能會提到「黨」。

「北京出租車司機不也每天八卦中南海的事情嗎?」在閆恩銘看來,這只是玩笑話,本不該成為敏感點,閆恩銘出生在遍地國有企業的中國東北,「我們這幫人(學生)有幾個沒入團?在事業編制的單位裏,有幾個人不入黨?大家是為了自己的前途著想。入黨也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外人不這麼想。」

「把共產黨三個字拿出來,立馬就給貼一個標籤,立刻就招人恨了。」閆恩銘說。

在一些大陸維基人看來,「立場先行」是維基上的潛規則,核心是一條心照不宣的鄙視鏈:大陸就是假大空。「港台很多維基人自動認為大陸新聞報導的事情就是不中立的,僅僅因為它是大陸媒體報導的。」Fayhoo說,「哪怕是歷史、地理方面的書籍也值得不信任。」

Fayhoo不太能接受其中的邏輯,「可能是有一些隱瞞,但當你找不到更多的證據證明,只能先引用,總不能進行原創。類似於戰爭歷史,雙方對損失的記載都是不一樣的。」

Fayhoo對政治並不感興趣,不過他在個人主頁掛出了鮮明的政治表態,他將這看做對自己的保護:「不至於因為是大陸人就被認為寫出來的條目不中立。」Fayhoo認為這樣可以為自己免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不難想象,在一些港台編者心中,大陸編者中也不總是友善的。「元維基」是維基媒體基金會旗下負責各維基媒體計劃之間協調工作的項目,曾有香港的編者試圖通過元維基調節社群衝突。閆恩銘對此不以為然:「他們的初衷是好的,可是一群中國人用中文在中文維基上討論這麼長時間,都沒有討論出來的東西,放到元維基上,用英文就能討論出來了嗎?」香港編者的回答讓閆恩銘有些哭笑不得:「是的,大家都不熟悉英語,用英語討論可以避免罵街。」

目前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數量為102萬條,在所有語言中排第14位,而第一名的英語條目數已經超過550萬。

目前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數量為102萬條,在所有語言中排第14位,而第一名的英語條目數已經超過550萬。攝:林振東/端傳媒

閆恩銘在去南非開維基媒體國際會議的路上遇到了一個巴勒斯坦人,跨越約旦河來到約旦,從約旦再到埃及,再從埃及坐飛機到南非,只是為了繞開以色列。閆恩銘問他:「費了這麼大勁,在這肯定還會碰到以色列人呀,怎麼辦呢?」巴勒斯坦人說:「那怎麼辦?只能互相白眼唄,也做不了什麼。」

「文化和意識形態分歧太大了」,在閆恩銘看來,中文維基的社群紛爭現在也處於一個什麼都做不了的狀態,他做了一個比喻:「維基上大部分的編者都是學生,現在學生都是1992年出生的人,你讓他們研究九二共識,可能嗎?」

但他又對此很滿意:「當兩邊都在罵,兩邊都不滿意的時候,這就是維基百科作為中立的百科全書能達到的最佳狀態了。」

「中立」是維基百科的五大支柱之一,要求「當同一主題存在多個或相互抵觸的觀點時,它們中的每一個都應被平等表達。」2011年,台灣維基社群成員Reke對此進一步闡釋:「所謂的不中立,指的是各方的觀點沒有在適當的比例下被呈現出來,而不是去判斷某個觀點的中立性。」

兩岸編者一次次爭取己方話語權,爭鋒相對之時,「不和諧」也許就是一種微妙的和諧。

鬆散的江湖

維基百科創始人吉米·威爾士(Jimmy Wales)創立的第一個線上百科全書新百科(Nupedia),只有專家學者才能編寫,但第一年僅有21篇條目通過了審核,很快就被放棄。而最初作為旁系計劃的維基百科,不設門檻,第一個月就創立了200篇條目,得以存活下來。人人皆可編輯,就自然人人皆可離開。自由的維基百科也是一個鬆散的維基百科。

浙江人吳瑞2015年開始編輯維基,編輯過的條目不超過十個,如今已漸漸擱置了維基的編輯。中文維基百科的註冊用戶超過250萬,但2018年8月的統計顯示,活躍用戶僅為2935人。活躍用戶的統計標準是每月至少編輯5次。這意味像吳瑞這樣的游離在外的編者其實才是中文維基上的大多數。甚至很多人可能已經徹底放棄了編者這個身份,即使他們曾經在這裏投入了很多感情。

少數編者對維基的遊戲規則很失望,決絕離開。前任管理員萵苣筍這樣公開解釋為何告別他「曾經深愛著的中文維基百科」:「如此忽視和違背我所認可的理念,是難以接受的......如此輕率地做出決定,刪除條目,對於編輯者成果的否定,或者對於『微型民主方式』的使用,可能,比『帶來任何硬件負荷』的危害性更大......」

更多人的退隱則安靜悄然。閆恩銘介紹,中文維基百科2003年到2004年最早一批管理員中,只有一人還活躍在社群裏,大多數人的管理員權限也因為沒有達到維基的活躍度要求而被移除,即六個月內未曾做過在用戶貢獻或者日誌中有記錄的編輯。「結婚生子、養家持家,如果你不是每個月從維基百科領工資,是不會有一直搞下去的動力的。維基百科一定是他們人生上不可磨滅的一頁,但已經翻過去了。」退隱江湖的原因聽起來世俗又傷感。

「我們都是這樣,遲早有一天要放棄的。」閆恩銘補充道。即使現今相當活躍的編者也拿得起放得下,每個人都衡量過自己的定位:我只是一個志願者。

十八歲的河水已經創建了八百多條條目,如果沒事做的話,他會將一整天的時間花在編寫條目上。在河水的心中,維基有點像保健品:「吃了有好處,不吃沒壞處,隨時可以放棄。」

「維基百科向來就是這樣一茬一茬接力下去,到目前為止,沒有做不下去的意思。」閆恩銘並不擔心中文維基百科的未來,但他希望能增強整個社群的凝聚力。

在大陸,自2015年5月中國維基百科被封鎖後,唯一得到官方認可的大陸維基用戶組便不再公開招募新成員,也不再舉辦線下活動。2017年,《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實施之後,維基媒體基金會在大陸也變得更加謹慎。因此,現在活躍的社群,本質上都沒有得到維基官方的認可。「大家都不拿錢,所以名義這個東西很重要。」

閆恩銘細數著被維基百科官方承認之後的各種小福利。他一直想在上海找一家星級酒店,為所有人報銷機票,開一場大陸維基人自己的年會。他說:「我這次在中國走這麼一圈,是大多數人來過的第一次聚會,儘管他們寫維基百科已經好幾年了。」

一茬一茬的大陸年輕人繞過越來越高的防火牆來到自由的維基,每個人的身上都或深或淺地留着故鄉的烙印。大多數人遵守着維基百科的江湖規矩,不將自己的個人立場帶入詞條編寫中。

一茬一茬的大陸年輕人繞過越來越高的防火牆來到自由的維基,每個人的身上都或深或淺地留着故鄉的烙印。大多數人遵守着維基百科的江湖規矩,不將自己的個人立場帶入詞條編寫中。攝:Miguel Candela/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維基百科不是維基解密」

去年8月,《紐約時報》發表文章《那些和「防火牆」一起長大的中國年輕人》,其中指出,中國的審查制度成功地使民眾不會主動要求獲取敏感信息。

一茬一茬的大陸年輕人繞過越來越高的防火牆來到自由的維基,每個人的身上都或深或淺地留着故鄉的烙印。大多數人遵守着維基百科的江湖規矩,不將自己的個人立場帶入詞條編寫中。同時,恰如《紐約時報》所言,不少大陸維基人都對敏感條目敬而遠之。

有些大陸人會為了敏感信息特意翻牆來到維基,河水特別不喜歡這種行為,他將之比作「到動物園裏看猴子」。「如果天下什麼都讓人知道,不就大亂了?秘密還是應該成為秘密。」他進一步補充,「維基百科是一部百科全書,不是維基解密。我不希望人們來維基只是為了看這個。」

「是有些(不該成為秘密),現在政府不願意讓人看到就不願意吧。」河水對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確:「我就是個寫條目的,不想關注其他。」

俞帆來到中文維基最大的震撼是「每個人都可以編輯,沒有閹割的版本。與大陸的環境很不同。」但他同時感到不適應:「出來之後我覺得全世界都在針對中國。」他不覺得自己的國家有什麼問題,繼續支持那句在大陸常被反複強調的話:「穩定壓倒一切。」

「如果內地建立了一個像維基這樣(高質量)的網站,就算是被閹割過的,有些不能說的東西不能說,我也願意做貢獻,甚至可能放棄現有維基這個項目。」俞帆在意的是編寫條目獲得的滿足感,而不是在牆內或者牆外編寫,他從來不主動參與敏感條目。

「中國這個環境悶不死人,張弛有度。你搜不到相關話題,不代表這個話題不存在,大家心照不宣。我編輯維基,從來沒有被查過水錶(搜查)。政府有自己的尺度。大家互相理解,你不要觸碰他的底線。」俞帆不怕別人說自己「小粉紅」或者「五毛」,他說:「在大陸這個環境裏我覺得我過得很舒適。」

大陸維基人能繞過虛擬世界裏的牆,但現實世界中的安全紅線,積年累月,已經一步步內化成了一種本能。在大陸維基人的線下QQ群裏,敏感的話題一定會被禁言,以防整個群組被「和諧」。也有人會問:「這裏不是自由的維基百科嗎?」管理員們便會提醒他:「這裏是QQ群,不是維基百科。」

觸摸世界的政經脈搏
你觀察時代的可靠伙伴

已是端會員?請 登入賬號

端傳媒
深度時政報導

華爾街日報
實時財訊

全球端會員
智識社群

每週精選
專題推送

了解更多
維基百科 互聯網審查 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