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函:粵語是不是一門語言?

民族主義者喜歡統一語言,其中一個原因便是想利用人們對與這兩者差別的模糊認識。
是語言還是方言,看似是一個事實性問題,但到頭來依舊是許多「客觀事實」都是由權力所生產。
香港 社會

【編者按】有話想說嗎?端傳媒非收費頻道「廣場」歡迎各位讀者投稿,寫作形式、立場不拘,請來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讀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來德國之後,身邊的歐洲小夥伴動不動就會五六種語言。乍聽很厲害,然而這五六種一般都屬於拉丁語系或日耳曼語系,許多詞語甚至句法都是同根同源的。我就很不服氣了:憑什麼漢語普通話跟英語相差那麼遠是兩種語言,德語和荷蘭語、挪威語和丹麥語這麼像也算是兩種語言?或者說,到底怎麼才算一門語言怎麼才不算一門語言?西歐的各種語言換到中國語境下怎麼好似中國的各大方言(dialect or topolect)?

有些所謂的「不同語言」——如挪威語和丹麥語——還是互通的,而一個只會普通話(或官話的某一支)的中國人未經學習應該完全聽不懂粵語或閩南語。然而,會說挪威語和丹麥語的可以說自己是「會說兩種語言」,到一個會說普通話、粵語和閩南語的人身上就變成「除了『滿大林』,我還會說兩種方言」了。(注:我有些朋友不認同或不喜歡 「官話」這一說法,為避免冒犯人我想着既然蔣介石有「常凱申」這一中西結合的小名,那何不借官話的英文名「Mandarin」,將其稱為「滿大林」)

更蹊蹺的是,多掌握的這些「方言」有時似乎還成了負擔。有一次,我跟一個廣州的朋友在爭論誰的普通話口音更重。我們一邊指控對方「廣東腔」嚴重,一邊急忙調整自己的口音,拼盡全力捨棄「啦」、「噢」、「誒」這種廣東味濃重的語氣助詞,希望讓自己的普通話聽起來更加「標準」。爭執不下,我們叫來兩三個北方的朋友當裁判。可能因為我朋友用粵語比我用潮汕話更加頻繁的緣故,根據兩三個北方來的非專業評委判定,我的普通話在「標準度」上還是更勝一籌。我洋洋得意。

後來回想起這件小事,覺得有些詭異。兩個廣東人,為什麼在比拼誰的普通話聽起來不「廣東」?生在廣東、長在廣東、在家裏不講普通話,說起普通話來有廣東口音,難道不是正常、自然而又美麗的事情?

之前,我以為一種「話」是不是一種語言是顯而易見的,有個世界通用的標準。「『滿大林』和粵語顯然是同一種語言嘛,用的都是一套書寫系統。」乍一看,這種論斷好像沒什麼問題。但問題是,且不說粵語有自己「非正式」的書寫系統,這種論斷所謂的「書寫系統」指的是哪一套書寫系統?新文化運動以前,這種「書寫系統」應該是文言文。但文言文與任何一種漢語方言都是雖有千絲萬縷聯繫但相去甚遠——它與中國各方言的關係更像拉丁語之於印刷術普及前的西歐諸語。如果說因為有文言文這一套統一的書寫系統,「滿大林」和粵語就是同一種語言,那所有發源自拉丁語的歐洲語言也可以放在一起視作一門語言了?不對不對。

那如果這「書寫系統」是「現代漢語」呢?畢竟,我們現在的書寫系統不是文言文,而且也很統一嘛。但現代漢語的書寫形式以白話文為基礎,而白話文又以「滿大林」——特別是北京及其周邊地區的「滿大林」——為基礎,若說因為現代漢語書寫系統統一,「滿大林」和粵語即是同一門語言,不是循環論證?另外,粵語「非正式」的書寫體系,雖然用的依舊是漢字,但不通粵語、只通「滿大林」的人大概只能看懂幾成。若新文化運動之時,兩廣有一個獨立的「粵語白話文」運動,今天嶺南的語言景象可能會不大一樣。

同樣地,高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旗幟的新中國成立之後,也通過推廣教育、標準化新聞廣播所用語言等方式,在努力地將講話讓人聽不懂的「南越群蠻」轉化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華夏兒女」。

其實單單「普通話」這個詞就已經很值得端倪了。雖說「普通話」是一門剛被建構起來不久的語言,但因為這種「建構」有其基準,「普通話」這個叫法便不無惑人之處。

首先,普通話實際上是「滿大林」的現代標準化形式,但實際上不只有官話有其「標準形式」,粵語、閩南語這些都有,但我們卻用「普通話」特指「『滿大林』普通話」。其次,由於避開了「官話」或「北京話」等名稱,「普通話」這一叫法還讓人有一種學這樣一門語言對大家都很公平的錯覺。但實際上,在剛推廣普通話的當年,學習普通話對於北京人、四川人和廣東人而言,難度不可同日而語。也就是說,所謂的統一的書寫系統」並非聽起來那麼簡單,粵語與「滿大林」是否同一門語言也遠非「顯而易見」。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即便是在漢人當中,推廣普通話對操不同「方言」的人而言也絕非公平,甚至有強加之嫌。由此看來,兩個廣東人極力擺脱自己跟「廣東腔」的干係可謂「虛假意識」的一個例證。

於是我們還要追問:為什麼「普通話」這一殊榮被「滿大林」搶了去,沒有粵語或閩南語的份?這裏可以來一些簡單粗暴的事後解釋:「滿大林」作為一種書寫語言被廣泛使用,可能是從新文化運動開始。新文化運動推廣的白話文肩負着一個特殊的歷史使命,也就是將與國族構建息息相關的文學想像傳播給不懂文言的大眾,不分南北。

但這種區別於文言文、以口頭語言為範本的新興書寫語言,其構建與南方諸語沒有太大關係。新文化運動以前,「滿大林」的個別變體作為口頭語言就已經在精英階層、特別是政治和文化精英中占主導地位;新文化運動如火如荼之時,南方各大語系的使用者加起來可能與「滿大林」的使用者不相上下,南方任何一種方言(或語言)單拎出來都不可能在使用人數上與「滿大林」相比。一方面,南方語言多樣性太高;另一方面,政治和文化中心都靠北。

文字的出現滯後於口頭語言——儘管書寫語言會反過來影響口頭語言。拋開出現時間不講,這兩者普世化的時間點也相距甚遠。口頭語言可能是人類溝通的最重要工具,而書寫語言在十六、十七世紀以前則與普通老百姓沒有多大關係。

在中世紀歐洲和明清以前的中國,書寫語言和口頭語言是相對獨立的存在。民族主義者喜歡統一語言,其中一個原因便是想利用人們對與這兩者差別的模糊認識。一方面,「我們都是法蘭西人民」、「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這樣的口號需要一些方便的佐證,必須有某些「自古以來」便是如此的標識。像語言這樣看起來歷史悠遠同時又是情感載體的東西,自然要擔此重任。如果我們用的是同一種語言,那不就說明我們「同根同源」?沒有語言的統一,我們進行「想像」的媒介都不同,何來一個統一的「想像共同體」?從19世紀中下葉開始,遠在巴黎的法國政府往法國各地輸送講授「標準法語」(也即巴黎法語)的教師,「將農民轉化為法蘭西人」(尤金·韋伯語);同樣地,高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旗幟的新中國成立之後,也通過推廣教育、標準化新聞廣播所用語言等方式,在努力地將講話讓人聽不懂的「南越群蠻」轉化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華夏兒女」。

是語言還是方言,看似是一個事實性問題,但到頭來依舊是許多「客觀事實」都是由權力所生產。

讀者評論 29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下面那个说“北京每年抽广东6千多亿元在新疆建集中营”的那个人真的要笑死我了。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来看,新疆总人口21813334人,其中少数民族(不是光维吾尔族哦,所有的哦)占59.9%,13067186人。
    让我们来按照那位大神说的方法算一笔帐,
    tg把所有新疆上到八九十下到两三岁的所有少数民族全都抓起来了并且建了一个可以容纳一千三百万人的集中营,所有的支出全从广东出,那么一个少数民族一年的花销就是45916.54元人民币。
    我在东部沿海的一个二线城市上大学,一年的学费生活费买衣服鞋子电脑手表花不了三万块钱。
    你一个在大西北偏远省份还在集中营里一年花四万六千块?那看来集中营的生活水平还是不错的。
    港珠澳大桥总投资1269亿元。6000亿够建5个港珠澳大桥。
    嫦娥四号造价约5亿元,6000亿够发1200个嫦娥四号到月球溜一圈。
    京沪高铁造价2209亿元,6000亿够造将近3条京沪高铁。
    斯里兰卡2017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排名第66位)约合6131亿元人民币。
    看来穆穆还真是危险,吓得tg花5个港珠澳大桥,1200个嫦娥四号,三条京沪高铁,斯里兰卡一年的GDP去建集中营。
    也不知道这位仁兄从哪得知的这六千亿,张嘴就来的功夫也是佩服。(笑)

  2. 满大林实为满大人。同为汉语古音的留存,吴音一样举步维艰,儿辈已完全失传。全球语言通用性除了官方推广外的最大强势传播原因是该区域的经济能力。

  3. 同意下面說中文指的不僅僅是普通話,但問題是現在不少人,以及官方(中共)並不持相同看法。記得之前玩遊戲,不管是遇上台灣人,還是中國人,當我講廣東話,或者寫廣東話時,都有遇到跟我說「講中文!」的情況。這樣豈不是否定了其他方言作為中文的一部分的地位嗎?說真的,我明白這是因為所處的環境不同的關係,從小到大,我認知的中文是廣東話,正如他們認知的是國語、普通話,但每一次自己的母語遭到否定,被稱為方言,而他們把自己同為一種方言的母語稱作「中文」的時候,又有誰會高興呢?相信作者或許懷著類似的感受而寫下這文章,而不是真的想要從非常專業的語言學角度來提出這個問題。
    另,有關香港教育局否定廣東話語言的地位時的討論,我記得當時有人提及過從語言學的不同角度來看,廣東話亦可被視作語言。所以,其實連是否應該執著「中文」這個名字的意義,也是可以質疑的。

  4. @LIUUUUU
    世界上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眾多,哪一個是「最好」的參考樣板呢?英國?美國?澳洲?印度?以古老程度分嗎?那如果是英國,倫敦腔、蘇格蘭腔、愛丁堡腔,又有誰才說得上是「最好」呢?

  5. 想補充,文言文的出現本身就是一種官方文體用來解決地方上語言不通的問題。它不用於日常生活。

  6. 要談語言或語種,相信要對語言的歷史發展有基本的認識,但作者似乎半點也沒有,而且還有些誤解。東拉西扯的,拿不著重點。只按自己喜好,隨意發表些個人見解吧了!

  7. 全中国每个地方说普通话都会有自己的口音,除了河北滦平县的人,天生就是一副标准的普通话,其他的地方都是不标准的,也就是说在大陆有99%的人都带有自己的口音。包括你自己,你觉得你的普通话是否很标准?就算你自我感觉良好,但在河北滦平人看来你也是不标准的。就算普通话统一了,也依然会有不同的口音,看看英语统一了这么多年,你会发现美国不同的城市会有不同的口音。而英国也是一样,伦敦和爱丁堡的口音也是不同的,他们各自可以听出来。

  8. 作者对“语言”这两个字是否有什么误会?普通话是北方河北滦县的方言,这是中国历史注定了普通话本来就是一种方言,官方语言为普通话披上了一套漂亮的外衣,但是依然改变不了普通话就是方言的事实。中文并不是指普通话,而是中国7大方言总称。粤语和普通话,闽南语他们都是属于中文,属于汉语。而且谁说语言一定要统一呢?像广东人,会粤语,会普通话,会闽南语不是很好吗?干嘛一定要统一语言?

  9. 普通話相對於其他漢族語言不也是一種方言?這在全球各種語系中是同樣道理,差別僅只於使用的人口多寡罷了。

  10. 個人認為,既然要學習一門語言,那當然要努力做到最好,而“最好”的定義就是說的和母語者完全一樣。雖然我自知我的英語帶有中文口音,但是我努力的方向一直都是朝著母語者水平靠攏,也希望有朝一日我的英語讓本地人聽不出我像是一個初來乍到的外國人。
    同樣,既然要學習標準語,那就要努力向標準不斷靠攏。如果筆者是因為受母語影響,做不到說標準的普通話,那麼我可以表示理解,但這絕不是筆者合理化自己普通話不標準的理由。相反,可以在標準口音和鄉音之間熟練切換更可以反映出你的語言能力,筆者的措辭更像是為了自己的不標準口音找藉口並合理化。

  11. 個人認為語言回歸作為溝通工具的原點就夠了。就算有口音又何妨?尊重不同語言或方言的使用者,消除口音的歧視才是出路吧? 最重要是不要隨波逐流,不以帶口音的普通話為恥,無視那些恥笑人的小學雞就好。 就算是不同英語體系的國家也好,各自都會有各自的口音,細到郡縣都一樣有不同的鄉音,有幾多真的跟住標準的國際音標?反正大家基本上能用能聽懂溝通就好。拿語言來踩低別人抬高自己,本身就是幼稚的「小學雞」行為。
    所以希望更多人別中計,正正是這種自卑的心態,某程度會導致國內的語言多樣性的消失。正因為對口音自卑,培育下一代就會不自覺要求孩子能講更標準的普通話。當新一代減少接觸方言,方言的生存空間就會漸漸萎縮。當一種語言沒足夠群體繼續使用,那就自然只能走上衰亡的道路。

  12. 我自己喵喵喵也算一门语言哦

  13. 这篇文章政治气息太浓了……

  14. ……作者很有意思,想用福柯对规训的逻辑来证这个,但是语言学上这方面的研究不少,而且并非仅仅是民族主义者才这么做,大概我审稿这是属于没有历史常识,根本不会发表

  15. 如果汉语是语族,那么粤语就是语言,吴语、赣语、客语、湘语、闽语、晋语、徽语和官话同时也都是语言。如果汉语是语言,粤语及其它则皆为方言。
    不论粤语是语言还是方言,它和吴赣客湘闽晋徽官一样,都是汉语之下的相互平等的一个部分。

  16. 表述从哲学视角上看起来原始,是因为这是语言学视角上,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的本质啊(a sequence of sounds 可能本质这个词用得不太妥当?),我还专门和语言学博士在读的朋友 double check 了一下。大概就像学普通生物学和热力学统计物理的时候,原子、分子、离子会通通都叫分子一样,但是有的化学分支就会分得很细致,应该是属于各学科的传统习惯不同。
    顺便推荐一下黎锦熙的《国语运动史纲》,里面有关于国音统一会的内容很有意思。

  17. 此逻辑就成了,一旦中国以不同的文化中心分裂,每分裂一个地方,那么一个地方的方言就马上变成语言了。

  18. 作者在语言学很多概念上有误区。其次,文中同样的逻辑可以套在“上海话”“四川话”“海南话”等所有普遍认为是方言的语言上,和“粤语”本身联系不大。

  19. 問題普通話其實也是方言啊

  20. 建議刊載前區分清楚語系和語族的區別,以免誤導讀者貽笑大方。

  21. 另外楼下对语言本质的表述在哲学上来看未免太嫌原始了。

  22. 汉语诸方言是不是可以算作独立语言这个问题完全可以更学术更专业地进行讨论,而不是像作者一样政治先行。

  23. 一般看到“语系”这个词被勿用开始,就可以知道作者缺少语言学相关的通识,“日耳曼语族”、“罗曼语族”(古典拉丁语其实是意大利语族的)同属于“印欧语系”…就像对语言学专业的人来说,提“书写系统”一般是在说这个书写系统是表音的还是表意的,用的是何种符号系统,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作者显然混淆了“书写系统”和“书写语言”。语言本质上是一串声音的序列,书写语言是使用书写系统记录这串声音序列(并不必须是表音的)。虽然缺乏严格定义,大体上对表意文字来说用同一符号记录同一语素,即是使用同一个书写系统。

  24. 但是这篇文章其实不就是用一种民族主义反对另一种民族主义吗?

  25. 德國猶太裔語言學家Max Weinreich說過:「語言是一種帶有陸軍和海軍的方言。」

  26. 广东人想独立?完全不认同。我认识的广东人里,独立意识都不强烈。但他们对自己的语言文化的确有强力的归属感。

  27. @leon7应该是广东人受中央打压才会想独立,而然大粤港澳都这样想

  28. 北京打击粤语性质类同19世纪奥斯曼帝国打击阿拉伯语, 因为语言是民族之基。 广东是亚洲第四大经济体,文化又自成一格,离心力很大。北京每年抽广东6千多亿元在新疆建集中营,导致很多广东人心中不爽很久了,不打压粤语迟早爆发广东独立战争。

  29. 看看现在的粤语歌曲,就剩下香港日落余晖了,电视节目上的歌曲演出也大多数是“国语”,怎么就没有闽闽南语、浙江话讨论是不是一门语言?语言完全依附政治地位,如果没有香港的撑腰,我觉得广东话就跟其他方言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