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改革開放40年

白信:「定於一尊」的麻煩,與難產的中共四中全會

整整下半年,中央對未來改革開放的具體路線似乎並沒有達成共識,這恐怕正是預期為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定調、並提供未來具體路線的四中全會遲遲難以召開的直接原因。

從秋天到冬天,十九屆四中全會到底何時召開,猶如北京的霧霾,讓人幾乎窒息,卻又無法擺脱。圖為北京人民大會堂。

從秋天到冬天,十九屆四中全會到底何時召開,猶如北京的霧霾,讓人幾乎窒息,卻又無法擺脱。圖為北京人民大會堂。攝:Wang Zhao/AFP via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8-12-18

#改革開放#改革開放40年#評論#中國大陸#白信

從秋天到冬天,十九屆四中全會到底何時召開,猶如北京的霧霾,讓人幾乎窒息,卻又無法擺脱。這就是身處北京的觀察家們過去幾個月裏等待四中全會的感受。

而四中的遙遙無期,從傳說中的九月底一再推遲,不僅導致年底許多會議延宕,例如中國婦女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始終都無法確定會期,最後是在11月初抓住一個空檔,然後在會議召開前一天臨時通知,更讓黨內中高層議論紛紛,連同貿易戰持續緊張帶來的各種不滿,形成北京政局過去幾個月以來的詭異氣氛。

此種情形,酷似40年前十一屆三中全會舉行的前夕——因為最高元首無法掌握大多數,無法在會議前形成一致性共識,導致會議只能延期舉行。這本來就是中國政治的常態、或者說中共會議的實質:不是為了在會議上通過討論形成共識,會議只是為了表達一致性擁護的決定,一切談判和分歧都只能、且必須在會議前解決。這是北京政圈的常識。

也因此,在阿根廷G20峰會中美首腦會面前夕,四中全會久拖不決引發的不安也接近頂點。只有當協議達成,各界的擔心才稍微鬆弛,終於沒有出現最壞的結果——談崩意味着貿易戰不僅不會結束、還將升級為更嚴重的衝突——四中全會也終於變得明朗可期了。不過,所謂可期,也就是峰會後的情形,卻和年初修憲時刻的三中全會截然相反。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