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深度

法國「黃馬甲」運動:革命重臨,還是「鏽帶」危機?

此次事件發生後,許多中文媒體迅速將其同今年春夏的學生示威、2016年的「黑夜站立」運動、2005年的巴黎郊區暴亂,以及近年來重創歐洲的移民危機聯繫起來,或者同1968年的「五月風暴」學生運動相提並論,但這一事件具有更豐富的歷史和現實意涵。

2018年12月1日,一名戴上面罩的示威者在一架被焚毀的車輛前經過。

2018年12月1日,一名戴上面罩的示威者在一架被焚毀的車輛前經過。攝:Geoffroy Van Der Hasselt/AFP/Getty Images

端傳媒記者 雷隆 發自巴黎

刊登於 2018-12-03

#雷隆

12月1日巴黎街頭的暴力事件讓全世界震撼,許多媒體驚呼,「街壘」抗爭和「革命」幽靈重現法蘭西。

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次暴力事件所依託的「黃馬甲」(亦有媒體稱為「黃衫」或「黃背心」)運動,究竟源自何方?何以在短短兩三週之間,在法國呈燎原之勢?它和十幾年前的巴黎郊區騷亂、以及半個世紀前的「五月風暴」、甚至是更早的革命記憶,究竟有何異同?

在中文媒體林林總總的渲染和誇張之外,端傳媒試圖對這一問題作出簡要回顧和分析。

「黃馬甲」是誰?

此次「黃馬甲」運動的緣起,是居住在巴黎大區東部遠郊塞納-馬恩省的一位婦女今年5月底在網上發起請願,要求降低燃油價格。

「黃馬甲」(法語:gilet jaune)指的是公路交通中的熒光反射背心。根據法國交通規則,司機必須在車中配備熒光反射背心,以便在發生事故時在現場增強可見度,保障自身安全,因此「黃馬甲」就成為司機的必備物品和象徵標誌。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