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台灣地方選舉 深度 台灣 端傳媒 X 台大新聞所

數據看2018台灣選舉系列之四:得票總覽及歷史分析


編按:2018大選數據專題由《端傳媒》與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共同企劃、製作。以簡明、精緻的圖表,多面向解析2018台灣大選的特色及結果。本篇為系列四:得票總覽分析。

鐘擺效應

2010年縣市首長選舉中,國民黨大勝,贏得15個縣市首長。2014年,民進黨反敗為勝,奪回13個縣市首長。2018年,國民黨重溫勝利,奪得15個地方首長。勝負變化有如鐘擺。

六都爭奪戰

設計、製圖:台灣大學新聞所邱怡瑄
設計、製圖:台灣大學新聞所邱怡瑄

六都之外,仍是北藍南綠嗎?

台灣常以濁水溪作為分界線,說明藍綠地方勢力範圍,多半呈現「北藍南綠」狀態。

2014年,民進黨將國民黨長期執政的桃園市和臺中市收入囊中,加上襄助柯文哲拿下臺北市,綠色旋風席捲全臺。2018年,國民黨奪回臺中市長,更將綠營高雄市變回藍天,終結民進黨的高雄神話。

設計、製圖:台灣大學新聞所邱怡瑄
設計、製圖:台灣大學新聞所毛思珍

議會席次,誰屬多數?

設計、製圖:台灣大學新聞所尹語之
設計、製圖:台灣大學新聞所尹語之
設計、製圖:台灣大學新聞所邱怡瑄

女性議員佔比趨勢

設計、製圖:台灣大學新聞所邱怡瑄
設計、製圖:台灣大學新聞所邱怡瑄
設計、製圖:台灣大學新聞所邱怡瑄

大半里長年逾花甲

設計、製圖:台灣大學新聞所 Kuma
數據新聞 端傳媒 x 台大新聞所 2018台灣地方選舉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