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影像

影像:歐盟黃牌陰影下,小琉球的2018年「迎王」祭典

台灣屏東小琉球迎王祭典開始了,平日在世界各地作業的遠洋漁船一齊返鄉,每艘漁船負責載一尊神明,順時針環島一周。於古老的儀式中,漁民也同時面對新時代的難題。

攝:張宸晧/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 何欣潔 實習記者 張宸晧 發自屏東

刊登於 2018-11-13

#民俗祭典#影像#小琉球#漁業

2018年11月12日,台灣屏東小琉球特有的「迎王」祭典正式展開。迎王,源自閩南與台灣地區的王爺千歲信仰,一般認知為神明奉天命來代天巡狩,鄉民必須隆重祭祀之,並製造王船,到海邊火化,送神歸天。此習俗並非小琉球所獨有,但當地特有「巡港腳」儀式,集合全島50艘漁船,一船負責載一尊神明,順時針環島一周,被稱為全台「最狂」的信仰活動之一。於這三年一科的盛典中,過往採訪者多半只能在岸上遠拍,《端傳媒》記者特別取得其中一艘漁船同意,隨船拍攝記錄。

12日凌晨,港邊聚滿漁船,隨著此起彼落的炮聲,各轎班奮力將神轎送上事前擲筊決定的漁船,分別從兩個主要漁港出發,開始自海上遶境。沿途所到之處,陸地上的信徒會沿岸揮手或放炮相迎,各船航行到自己「角頭」時,更會特別施放大型鞭炮,海上樂聲震天、煙花不絕。50艘漁船井然有序,不逾越頭旗而依序航行,最後再回到港內,歷時約兩小時,目的為驅除島嶼海域四周厄煞,也祈求各家漁船出航平安、滿載而歸。

攝:張宸晧/端傳媒

小琉球是漁業之鄉,漁業從業人口約佔總人口數的七成。出海捕魚風險較高,漁民普遍相信,唯有仰賴眾神庇佑才能平安歸來。全島面積不足7平方公里、人口一萬多人,卻擁有近百座廟宇,平均造價在台幣三千萬元左右。小琉球人信仰甚篤,三年一次的迎王,甚至比農曆過年更重要。自小琉球出發的漁船,平日分布在印尼、菲律賓、關島、帛琉等地,最遠直至東非的模里西斯,然而無論到多遙遠的地方作業,每艘漁船都早已排定2018年最重要的休假日期,就是回家迎王。全島居民都被動員分工,不少職位更是代代相傳,成為琉球獨特的文化與集體回憶。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次的小琉球的迎王祭典,除了往年皆可見的熱鬧與喜氣之外,還瀰漫著對「遠洋漁業三法」的不滿與焦慮。2015年,台灣被歐盟列入非法漁業黃牌警告名單內,若在限期內未改善,甚至可能收到紅牌,屆時將面臨漁獲無法銷往歐洲的危機。自領牌開始,漁業署著手修訂《遠洋漁業條例》等相關法令,一年來共開出上百件罰單、罰金累計破億元台幣,引爆漁民不滿,於迎王前夕仍集體北上抗議,表達憤怒。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