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2018 法蘭克福書展:當我在大展中尋找獨立出版的同路人

一位美國獨立出版社執行編輯談到如何到加洲富豪区會見潜在金主,承受金主對她的衣著微言。她說,經營獨立出版就是如何在金主意願下保持編輯的獨立性⋯⋯

法蘭克福書展似是文化人、出版人的朝聖之地,一生人必定要去一次。它是全球最大型的書展,多達七千多個參展商共一百多個國家參與,它同時是最大型的版權交易中心。

法蘭克福書展似是文化人、出版人的朝聖之地,一生人必定要去一次。它是全球最大型的書展,多達七千多個參展商共一百多個國家參與,它同時是最大型的版權交易中心。攝:Michael Debets/Pacific Press via ZUMA Wire

特約撰稿人 羅樂敏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8-11-06

#法蘭克福書展#書展#獨立出版

2018年的法蘭克福書展,剛好是70周年。時間是10月上旬,大會對自身的周年紀念低調得很,即使各類活動依舊大爆炸,就是沒什麼慶祝活動。主題國格魯吉亞館也不算特別盛大;今年多開了一個角色扮演(Cosplay)區,人人奇裝異服,整體人流卻大不如前——從前會場開到八號館,如今只開到六號館。而這些,都是我抵埗後才知道的。

法蘭克福書展似是文化人、出版人的朝聖之地,一生人必定要去一次的樣子。它是全球最大型的書展,多達7000多個參展商逾百國家參與,它同時是最大型的版權交易中心,來自世界各地的出版社都來洽談生意,當然少不得幾乎佔了整個展場1/10空間的「五大」出版社——企鵝蘭登書屋 (Penguin Random House)、阿歇特出版公司(Hachette Livre)、哈潑柯林斯出版集團 (HarperCollins)、麥克米倫出版公司(Macmillan Publishers)和西蒙與舒斯特(Simon & Schuster)。這些出版社的展區排滿了生意桌,單是企鵝蘭登書屋的桌號就排到100。一般來說會有一位笑容可掬的接待員問你有沒有預先約見哪位代理,然後他便帶你到安排好的生意桌,和會議排得密密麻麻的代理見面。你還可以自添茶水,翻翻他們公司最新的出版目錄,看到2018年底至2019年即將出版的各類書籍。

所謂的版權買賣,對華語地區及其他亞洲國家來說,主要是買入英語國家的暢銷書,再看看有沒有機會賣出自家國家的書籍版權。

今年的法蘭克福書展整體人流卻大不如前,從前會場開到八號館如今只開到六號館。
今年的法蘭克福書展整體人流卻大不如前,從前會場開到八號館如今只開到六號館。攝:Michael Debets/Pacific Press via ZUMA Wire

我和這些自是無緣。作為初次踏足法蘭克福書展的香港文學出版社(編註:作者為香港文學雜誌《字花》主編,水煮魚出版社文化行政總監),要預先約人談生意並不容易。誰會在他們的國家出版香港作家的作品呢?一直以來,英語國家,特別是美國和英國,都是重要的版權輸出國。他們的暢銷書、工具書、文學類書,很快便被轉譯到中國和台灣,相反,他們譯入外國作品的出版,只佔自己每年出版量的3個百分比。由此推想,所謂的版權買賣,對華語地區及其他亞洲國家來說,主要是買入英語國家的暢銷書,再看看有沒有機會賣出自家國家的書籍版權。然而實體書市場不景氣,出版社經營步步維艱,我向外國的出版社介紹香港作品,到底是白做,還是走反市場的邏輯,開一條新路?

這正是我想問的問題,同時也在會場找尋同路人,特別留意不同國家的獨立出版,也看看一些小語種國家如何推廣自己的文學。我在過程中誤打誤撞,厚顏地在人家等待下一個約會之時,擠身去花五分鐘自我介紹。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