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仍未超越 《金枝慾孽》?宮規體制與權力結構下的精神逆襲

魏瓔珞實現的只是「底層」的逆襲,而如懿則完成了「皇后的出走」。《如懿傳》在這個意義上顛覆了觀眾對宮鬥劇的認知。
《如懿傳》劇照。
風物

《如懿傳》低開高走突破100億單平台網播量時,香妃在劇中已經「上線」,亦標誌著全劇開始進入「帝后不睦」的苦澀尾段。與遲來的收視率逆襲相伴的,是該劇在初播時只有6.5的豆瓣評分如今攀升到了7.4,實現了觀眾口碑的翻盤。而談《如懿傳》自然就很難繞開與它同期的另一部乾隆後宮劇《延禧攻略》,這兩部劇可謂「一個後宮,兩種表述」——分別以乾隆繼后和令妃為主角去鋪展不同版本的宮鬥情仇,且曾被觀眾多番比較。

已經迎來大結局的《如懿傳》截至10月21日,網路播放量突破150億,卻仍然落後《延禧攻略》30幾億。知名公眾號「風流豬狗」曾指出:《如懿傳》不夠討觀眾喜歡的原因在於其不符合「此時此刻此地」年輕人非黑即白、要求及時反饋的「求爽」標準。相形之下,《延禧攻略》就顯得更佔優勢。但不論孰優孰劣,這兩部劇的先後播出,都帶動起了今年下半年整個大陸影劇新一輪的「後宮熱」。而相比當年紅極一時的《甄嬛傳》,今時今日,「後宮女人戲」從宮鬥套路、劇集看點到傳播平台,都早已天差地別。

「後宮」情境裏的反叛精神

《延禧攻略》可以找來《金枝慾孽》的配樂師舊瓶新酒再譜一曲詠歎調,卻不可能複製得出《金枝慾孽》女主們充滿勇氣的選擇:逃出後宮,去追尋自由。

一位向來討厭宮鬥戲的朋友對兩劇一語作結:《如懿傳》是相信愛情的女人的悲劇一生;《延禧攻略》是暴脾氣瑪麗蘇開掛上位全記錄。這評價雖然兩劇的粉絲恐難認同,卻多少也代表了一種直觀印象。《如懿傳》裏,周迅詮釋流瀲紫小說中「在兩難之地不能做到兩全之美」的乾隆繼后渾然天成,皇帝請她去勸服香妃,儘管情理上她懂得「皇后不僅是妻子,更多的是服從和責任」,背地裏卻會暗自淒然:「那我和皇上的曾經算什麼?」求仁未必能得仁,反而《延禧攻略》裏的魏瓔珞懟天懟地懟皇帝,一路忙著升級打怪愛自己,不執著於愛情最後卻成了贏家,直到劇終,她還在吐槽皇上「把江山放在第一位卻要求妃子最愛他」不合理。如果比較兩位女主的情感態度,魏瓔珞的人設自然要比如懿瀟灑許多。

《如懿傳》開播時,《延禧攻略》的風頭正勁,不少評論認為兩相對比,《如懿傳》是一板一眼的正統後宮戲,而《延禧攻略》則靠充滿現代感的「反套路」顛覆了後宮規則,讓觀眾爽點爆棚,且又戳中了大眾的潛在幻想:誰不想自帶魏瓔珞那種神擋殺神、披荊斬棘的主角光環呢?但事實上《延禧攻略》真的比《如懿傳》更反套路、更顛覆嗎?這恐怕就牽涉到人們如何理解在「後宮」的規定情境裏表達反叛精神。

十餘年前,《金枝慾孽》締造過宮鬥劇的經典模板,更直接成為流瀲紫寫甄嬛這個人物時的靈感來源。《金》的服化道以及製作之精良自不必說,但論外在層面,其後的劇集做得更加考究;真正難以被超越的,則是其內在精神——《延禧攻略》可以找來《金枝慾孽》的配樂師舊瓶新酒再譜一曲詠歎調,卻不可能複製得出《金枝慾孽》女主們充滿勇氣的選擇:逃出後宮,去追尋自由。

《延禧攻略》劇照。
《延禧攻略》劇照。

如懿的精神逆襲

開了金手指外掛的魏瓔珞,一路有人保駕護航,所以能手撕仇人,這就叫「反套路」了嗎?她「提高業務能力」晉級上位最後當上皇貴妃的全過程,其實完全符合後宮的權力運作規則。有仇必報的確讓不少觀眾看得痛快解氣,但那不是「顛覆」,只是美好的意淫。我不覺得魏瓔珞這樣的女孩可以代表今時今日所向披靡的現代女性,因為她們的職場比她的後宮現實得多。魏瓔珞身上頂多有一些窮家機智女攻克豪門高富帥的「現代感」,但她其實毫無現代性:她很清楚何時該順服權力、何時該高喊平等,所以《延禧攻略》依然是一齣將「從底層爬到頂層」視為終極目標的、絕對服膺於皇權結構叢林法則的劇集——甚至還對這種結構的悲劇性全無自省。

相比以成功上位為歡喜結局的《延禧攻略》,《如懿傳》裏如懿被冊封皇后時,劇情卻只進展到三分之二。在以往所有的後宮劇中,爬上權力之巔就意味著修成正果,但如懿在經歷了「當上皇后」的高光時刻後,人生卻並未止於此。她的終點不是封后,不是「皇帝與皇后幸福生活在一起」,而是一路走到了「婚姻的盡頭」。這位繼后命運的結局在歷史上留下了頗多謎團,而人們有限的線索也只有「斷髮」、「打入冷宮」、「死後連畫像都未留下」等片語。這些也當然足以支撐起一部戲說乾隆後宮的補白。

《金枝慾孽》衝破宮規體制與權力結構的超前觀念,大陸宮鬥劇後來始終未曾超越。《如懿傳》也許是第一次嘗試了去表達相仿的「追求自由的精神」。

早有不少評論指出該劇的與眾不同,是為一位後宮「失敗者」立傳。但導演汪俊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卻認為如懿「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逆襲」,他指出,如懿到最後是「拒絕紫禁城的」。「她是一個自由的靈魂,她要的是她自己內心的解放。」

而讀這篇採訪時,這個「拒絕紫禁城」的表述讓我立刻想到《金枝慾孽》裏那個「逃出紫禁城」的結局:不愛宮墻柳的女性,敢於逃去宮外追尋自由,也才能成為後宮戲裏真正的贏家——不可否認,《金枝慾孽》衝破宮規體制與權力結構的超前觀念,大陸宮鬥劇後來始終未曾超越。《如懿傳》也許是第一次嘗試了去表達相仿的「追求自由的精神」:一個女人在皇權結構內能做的最決絕反抗就是「斷髮」,而如懿最終獲得自由的方式,是用死亡去解脫——這種後宮女主的人設,才真的「反套路」不是嗎?

《如懿傳》也比一般的宮鬥劇更像現實倫理劇。以往的後宮戲基本都是「任務模式」:打BOSS一路打通關就算贏。但「通關」之後的如懿發現她的婚姻愈加艱難,完全就是「相愛的人結婚卻不一定幸福」的戲碼。如懿最終選擇了忠於「自我」,而非忠於她所從屬的「皇權結構」,至少在我看來,這個角色的現代性遠遠高於魏瓔珞。魏瓔珞實現的只是「底層」的逆襲,而如懿則完成了「皇后的出走」。《如懿傳》在這個意義上顛覆了觀眾對宮鬥劇的認知,也成了「勝者為王」的強權結構下的逃逸者。

流水的套路與反套路

不過將兩部現象級的大劇放在一起看,我們也會發現這一波「後宮熱」與當初《甄嬛傳》所引領的宮鬥熱潮之區別。首先當然是女主們的「不走尋常路」:魏瓔珞是一上場就在體制內拼命折騰,同為皇貴妃上位記,卻沒有甄嬛那種前期處處受氣、要步步為營自保的攻防——當然于正毫不遮掩地用「爽文」套路迎合觀眾也是主因。生活壓力已經山大,看個宮鬥必須快意恩仇,那種女主一被陷害就是七八九十集的節奏已經落伍,瑪麗蘇勢必強力打雞血升級。至於《如懿傳》裏的如懿,則乾脆否定了遊戲規則——體制、皇權以及這整個結構加之於她的榮寵。

於是,這屆後宮的女主,看起來好像多了些路可以走。不但「成功」的模式不再只有一種,「成功」之後的路也依然有得選。

魏瓔珞實現的只是「底層」的逆襲,而如懿則完成了「皇后的出走」。《如懿傳》在這個意義上顛覆了觀眾對宮鬥劇的認知,也成了「勝者為王」的強權結構下的逃逸者。

《如懿傳》劇照。
《如懿傳》劇照。

其次則是由播出平台所帶來的觀看方式與輿論風向的轉變。六、七年前《甄嬛傳》的追劇熱潮還是透過「上星衛視」這種如今聽來很前現代的播出方式所帶動的。而《延禧攻略》和《如懿傳》都是網路單平台獨播,不少觀眾還為搶先追劇買了愛奇藝或騰訊的VIP。兩劇對比來看,《延禧攻略》搶佔先機的播出時間配合強大的花式「造梗能力」,使其創下2018年大陸全網電視劇+網劇收視的最高紀錄(破130億播放量),氣勢上就先贏了《如懿傳》。再加上微博熱搜和微信公號追求短平快效應,自然會聚焦於「大豬蹄子」、莫蘭迪色、百合CP這些看點。反觀《如》剛上線時的差評一片,主要也是集中在調色、妝容等細部問題上,但輿論往往就是這樣:只要有人跳出來說「周迅的臉老了」,全網的焦點也就基本不在劇情了,至於在劇情全面展開後所收穫的好評,相較之下則顯得潤物無聲。

《延禧攻略》大獲成功後在大陸國慶期間登陸浙江衛視,成為又一個「網劇反哺衛視」的案例。網劇上星播出是中國影劇產業2016年後的大趨勢,而《延禧攻略》的出品方本身就是按電視劇標準打造作品,自然不會放過衛視平台。但不知是否為拉抬收視率,浙江衛視在長假期間晝夜輪番播出該劇,被觀眾吐槽簡直「恨不得全天候插播《延》。」

《延》的「二輪」雖播出得緊鑼密鼓,卻也未見能再刷屏的潛力。可以想見的是,無論《延禧攻略》還是《如懿傳》,未來即使被各大衛視購入後輪番重播,都再難企及《甄嬛傳》所開創的宮鬥劇高峰。原因在於人們對「宮鬥IP」的耳目一新感已不復當年,後宮戲長做長有,卻越來越難推陳出新。所謂鐵打的宮鬥,流水的套路,即使創作者絞盡腦汁「反套路」,卻到底也要在千篇一律被框死的宮墻裏悲歡戲謔,大眾一朝消費過了,也就散了,沒有當成常青劇反芻的必要。畢竟後宮戲最微妙之處始終是「架空」現實,主角光環也好,快速晉升也罷,甚至就連如懿對「白首不相離」的執著,也都很難讓人有興趣坐下來看劇中人再演一遍。

讀者評論 12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其實這篇文章的劇名跟概念,也就是代名詞而已。

  2. 如懿传真的比延禧攻略差远了。
    如懿传还停留在性缘关系的狭缝中,格局自然不可能高。
    而延禧攻略明里暗里都在批判皇权父权,把女性情谊放在第一位。

  3. 樓下說端公關軟文的,批評《如懿傳》時引用的劇情也似乎不是很對呢。。。如懿是病死的呀哪裡來的自殺。。。如懿也沒有去選秀女呀人家正經選福晉出場的。。。主動做一個還不知能否繼位的皇子的妻室,和做一個已知皇上的後宮,這很不一樣的吧,這反而是如懿和魏瓔珞的區別呀。
    說回這兩部劇,兩個主角的人設,魏瓔珞是復仇,如懿是找真愛;劇情上,魏瓔珞利用遊戲規則上帝視角上位,如懿則是一直在嘗試主動掙脫宮鬥,但被皇帝「以愛之名」放上皇后寶座;結局上,魏瓔珞一個不小心走錯幾步,仍能靠著背後諸人以及強大「實力」掰回大局,而如懿則是對愛心死,主動「休夫」,「恰好」得病,完成劇中最大的一次宮鬥(僅鬥一個惡妃)後,體面(病死)下場。
    若要說誰追求「自由」,其實兩人都沒有要主動追求什麼宮中的自由,硬要說的話,如懿追求單純的愛情,也許在後宮充滿利益的感情線中,算是一絲自由?而魏瓔珞上位的路上,為的是親情、恩情、有分寸的愛情,她在宮中「找出路」,不等於「找自由」,她在宮中「獨孤求敗」,不等於「追求自由」。
    若要說「反叛」「現代」,這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是說反叛了就等於富有現代精神了。古代女子的反叛行為不可能超脫當時的社會文化環境,現代古裝劇所兜售的「現代精神」常常犯一個「大女主」的錯誤,仿佛古代女子像現代女企業家一樣叱咤天下,就叫挑戰傳統,就能讓現代人動容,甚至可以扣上女權的美名了。nonono,這只是一個美好的遐想。一來歷史上不可能,這是為了適應現代人的口味而刻意設計罷了;二來女權的真正伸張是要打破遊戲規則,而不是順應、利用遊戲規則,是要「做自己」,不是做他人眼中「成功的女性」,一個「成功的」女性,衡量標準也不是要取得全方位的勝利(古代意義的宮鬥成功現代意義的事業家庭愛情成功),而是可以探索自我,在做任何事情時都可以不把「性別」當成考慮因素。
    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懿當然有自己的局限,她是宮中的女人,有封建的思想(比如順從於一夫多妻,這和接受開放關係還不一樣),這是歷史給她的局限。而她「反叛」「精神逆襲」,來自於她居然在最後選擇不再順從不再聽話,她打破不了遊戲規則,於是選擇主動退出。
    而魏瓔珞是個玩遊戲玩得很好的人,玩得太好了,不真實,對遊戲規則當然也沒有什麼改變。硬要說她「現代」,也只是因為她符合現代新自由主義思想所倡導的那種單向度的成功罷了。然而,崇拜這種成功,只是對女性加上的另一道枷鎖,女性落入另一個窠臼,仿佛沒有這樣的成功,沒有在優勝劣汰的叢林中殺出血路,就不配在劇中/在社會上活到最後一樣。
    在下沒有看過《金枝慾孽》,看完這篇評論倒是想要去看一看了。承認局限是探索自由的第一步,我很好奇在《金》裡面,對自由的覺醒是如何表達和想象的。
    另外,我一直覺得最富有「現代精神」的古裝劇,《大明宮詞》無出其右。劇中無論男男女女,如何面對權力的誘惑,如何操控權力或被操控權力,如何被自己的局限性故步自封,都演繹得很細緻,這才是對「父權」的真正探討,裡面也真正講到對擺脫皇權鳥籠的自由追尋。
    只不過,《大明宮詞》並不是drama宮鬥劇罷了。

  4. 每次都很好奇這些播放量怎麼統計的

  5. 都没看过的小白,不知有没有资格发言一下。
    我觉得作者写的挺好的,我不知道剧情脉络是怎样的。但是从这种角度来看一部影视作品,
    让我了解到了原来,宫廷剧不是只有对权力的崇拜,向往。也有对获取权力之上,对自由的渴望,这是一种「反套路」,重要的是引发观者的思考。
    至于「公关软文」这种界限比较模糊,取决于作者的动机,没了解情况不敢评论。我觉得挺好的这篇。

  6. 好看、精闢。這篇明明分析得很好。

  7. 寫得很好,感覺作者被莫名「公關軟文」了一把

  8. 这篇文章几乎可以定性为《如懿传》的公关软文了。作者不知有没有认真看过两部剧,但将魏璎珞定性为毫无现代性的穷家机智女可以说毫无根据。魏璎珞入宫本就是为了寻求姐姐被害的真相,寻找凶手报仇,之后因为遇到对自己恩重如山的皇后,又为给皇后讨回公道而把玩着宫中规则,从头到尾根本没有半点要主观爬上顶层的意愿,她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两位姐姐寻仇,从意图上就与一般的宫斗剧不同了。她身上体现的对自由的向往对传统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要知道只有在传统中对传统发起挑战才能显示出来挑战的意义,而非离开这个环境。《金枝欲孽》中的出走,这种逃离被作者赞美为对自由的向往,《延禧攻略》中富察皇后的自刎也是一种逃离,但她的行为完全没有对传统的枷锁形成挑战,只是一种懦弱的解脱。同时,魏璎珞自身条件过硬,不但形象气质出众,工作能力也是首屈一指。类比现代社会,公司里的有能力的女性显然应该在本公司对不合理制度进行主动的质疑沟通使之改变,而非逃离回家,更非纵身一跃成为“女白领工作压力大跳楼”的头条新闻。相反,《如懿传》却是一部有一些宫斗元素的家庭伦理剧。如懿从一开始想做秀女却说不愿意的小女孩扭捏作态开始就暴露了她根本就是冲着高位去的,如果非要说她有所谓的精神逆袭,这种精神也是被后面的一步步上升给逼出来的,后来才领悟到原来自由才是可贵的,而这时候的她追求自由的方式却只剩下了自杀一种。这体现了对自由的追求还是对现实的无奈?这是对皇权结构的叛逆还只是弱者的逃跑?那么她的现代性又从何而来?现代的女性难道都要努力适应规则并在达到目的以后开始“忠于内心”然后逃离现实吗?像网红Ayawawa的教徒那样尽量使用讨巧的方式迎合规则来让自己过上体面的生活,之后再谈自由?不敢苟同。
    要我说,《如懿传》这部剧不如《甄嬛传》就罢了,怎么连《延禧攻略》都比不上呢?

  9. 說到延禧攻略女主上位時沒有步步為營,恐怕是沒有認真看劇。前期爽文感覺明顯,因為有富察皇后這個後宮之主的諸般包庇。但了後期同樣是如履薄冰四面受敵應接不暇。
    要說起精神逆襲,延禧將「後宮爭寵」取悅皇帝,視為妃子本份工作,就像皇帝要處理朝政一般的自然。得寵不得寵,只是業務能力的體現。一反「爭寵」=「爭取愛情」的一般套路,如懿傳反而依然走著這個舊套路。兩部劇的那拉皇后都有展現出對愛情期待到絕望的過程,不過如懿裡那是正線,延禧裡這是輔線。要說精神內核,延禧比如懿更像個「現代人」。

  10. 這篇文章觀點似乎偏頗、武斷。「底層逆襲」不如「皇后出走」?這基本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作者強拉在一起做比較,甚至給予高下的評判,強辯邏輯實在令人難以接受。不免懷疑這篇邀稿,會不會又是一個強扭概念、為劇宣傳的硬拗文?本以為此類行文只會出現在娛樂八卦類的推送公眾號,非常驚訝這樣的文章竟也會出現於《端》,首次感到失望。

  11. 說魏瓔珞是皇權系統的擁護者,我並不同意。延禧攻略有一場講到荔枝,妃子們說羨慕皇后得到盛寵享有這些荔枝。魏瓔珞說:想吃以後出了宮乘船去福建,想吃多少有多少。出於魏瓔珞來說,在宮裡爭權奪位根本不是她的目的,她原先是為了給姊姊復仇,後來為了給皇后復仇甚至主動回歸了後宮,後來與繼后爭鬥,多少也是出於自保(當然我認為後面跟乾隆真的發展出了多少感情這有點毀人設)

  12. 可惜,「端」也淪落到為抄襲劇爭一爭口碑的地步了。拋開context談劇本創作主題和類型已經算是「空談」了。而談《延禧攻略》只談「魏瓔珞」,不談「嫻妃」,不談「富察皇后」,不談「高貴妃」,筆者的立場偏不偏頗、剖析有沒有誠意一眼就能看出。真想談這些「矮子裡充高個」、放到國際水平橫向對比三流都算不上的劇們,那麻煩「端」下次約稿一位有社會學訓練背景、關注大陸女性權利議題、對大陸影視行業有些了解的人吧。(這種把《如懿傳》、《延禧攻略》和《金枝慾孽》拉來做對比的類似文章我在各個媒體下都看過不下五篇了,連套路和模式都相仿到足夠讓全都讀過的人總結一篇「八股文章」了。作為「端」的老讀者,不是說不希望「端」談這些話題,而是希望「端」發布的關於這些話題的社論社評能比別人的更深刻、更有見地,而不是隨處可見的「八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