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媒體觀察:私營經濟離場?2018年中國社會的「叫魂」

名不見經傳的作者,寫了篇「嘩眾取寵」、「聳人聽聞」的文章,本不應該引起過多討論,但居然會造成官方媒體的集體回應和批駁,這本身就已成為一種特殊的媒體現象。

2018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表決通過,將個人所得税的起徵點從每月3500元上調為每月5000元。但「減負」的政策並沒有收到歡迎。

2018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表決通過,將個人所得税的起徵點從每月3500元上調為每月5000元。但「減負」的政策並沒有收到歡迎。攝:林振東/端傳媒

楊楊

刊登於 2018-09-20

#評論#媒體觀察

9月12日,一篇題為〈中國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的任務,應逐漸離場〉的文章,在中國國內網絡熱傳。

該文認為,中國的私營經濟已經完成歷史重任,應該逐漸離場。現在的中國,應該集中國家力量,發展一種全新形態、更加集中、更加團結、更加規模化的公私混合制經濟,才能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圍堵中領先世界。

文章的作者吳小平自稱資深金融人士,原本並不出名,但這篇「勸諫文」卻引起了巨大反響。9月12日當日,「私營經濟」一詞的微信指數,一下子達到了百萬級(2867866),日環比增加了1043%。到次日,微信指數則達到峰值近四百萬(3772808)。而在9月初,這一數值僅為818。相當一部分公眾輿論,把這篇文章視為一種「信號」,認為國家「終於」要對私營企業「動手」了。

同一天,一篇講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公私合營」歷史的文章——《1956,交出你的財產》,也開始在微信平台上熱傳。這篇原本發表於2018年5月26日的舊文,講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的歷史,字裏行間卻在不停挑動當下中國人的神經——「交出你的財產」。文章的閲讀量也很快超過10萬加。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