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影像

夢是紅色還是藍色的?​ 從Alec Soth的攝影看當下的美國

Alec Soth的作品其實是當下美國人深層情緒的呈視:失望、情緒敏感、焦慮不安、恐懼、害怕孤立、脆弱無助、神經質的人格。

  Vasa, Minnesota, USA. 《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pi》

Vasa, Minnesota, USA. 《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pi》攝影:Alec Soth | Magnum

​​​岑允逸

刊登於 2018-08-10

#影像#美國

自己以往最多出門而又逗留得最多時間的地點是美國,也許因為自己有親人長居該地,到各大小美術館和攝影畫廊觀摩攝影作品已是美國旅程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得承認,上世紀的美國攝影在攝影史上佔了好大成份,尤其當以前中國大陸的大型攝影展和活動沒有現在頻繁時,這些觀摩對我個人的創作實在滋養不少。

有一趟跑到在美國北部的明尼阿波利斯市(Minneapolis)探望一位在那裡進修藝術的老同學,我當時在疑惑他為什麼去這個在嚴冬時冰天雪地的鬼地方唸書,那裡除了有一個當年號稱全美最大型、連一個機動遊樂場也擠得下的商場叫「Mall of America」,其城市風貌或規模似當下中國大陸二三線城市的格調,不像洛杉機、紐約又或是同樣位於北方的芝加哥等都會,沒有車水馬龍,高樓大廈也不算太多,充斥著laid back的生活氛圍。這個看來沒有太多藝術養分的城市,明尼阿波利斯美術館是北美其中一間最大的美術館,那裡的劇場區的收益在美國排名第三,這個「二三線」城市,也曾孕育出已故的Prince等具影響力的創作音樂人。

這樣也許能解釋為何在該地土生土長的著名紀實攝影師Alec Soth,一直在那裡建立工作室,並不像好些成名的藝術家要在紐約這等所謂國際藝術中心「插旗」,雞皮疙瘩一點的說法是飲水思源,但更實在的說法是這片出生地能給予他更多的創作能量。他於2004年出版的成名作《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pi》,就是從家鄉明尼阿波利斯市啟程,沿著密西西比河畔,一路向南直抵墨西哥灣所進行的攝影計劃。2017年此書由英國出版社Mack再版,配合相關展覽也再引來不少報導。這輯作品是當年美國著名的惠特尼藝術雙年展(Whitney Biennale)的入圍作品,隨後攝影集的出版得到熱烈回響,屢屢再版加印,以一舉成名來形容Soth也不為過,近年的紀實攝影作品,尤其是美國攝影師的創作已鮮有如斯受人注目。

作品固然受歡迎,可是發覺不少人去審視這本現在被視為新經典的攝影集時,尤其在好些華文平台上,欲有意無意地去政治化,多以出塵逍遙,又或是以公路電影等浪遊角度去審視,實在漠視了Soth所成長所面對的社會氛圍,這傾向以「迷思化」(mythicized)的方式去審視這套作品,以荒誕或相對形而上的層面去審視,鮮有考慮當地歷史土壤更或是地緣政治的因素,其實忘卻了這是一套「根正苗紅」的紀實攝影作品。說白了,很多讀者在閱讀作品難免以滿足自我的wanderlust,而選擇性去解讀作品,忽略了書中所帶出的一些相對沉重的現實境況。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