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假新聞在東南亞:最大的散播者是政府

在菲律賓、柬埔寨、越南這三個國家中,可以看到最大的假新聞來自政府,且共通點都是利用社群媒體來擴大不實的言論。

假新聞議題席捲全球,以及隨著社群媒體的大量使用,操控/管制社群平台上的言論成為許多政府的目標。從東亞到南亞國家,假新聞與不實資訊出現的面貌與原因各有不同,這些國家的人們又是如何看待這些議題?

假新聞議題席捲全球,以及隨著社群媒體的大量使用,操控/管制社群平台上的言論成為許多政府的目標。從東亞到南亞國家,假新聞與不實資訊出現的面貌與原因各有不同,這些國家的人們又是如何看待這些議題?攝:Mohd Samsul Mohd Said/Getty Images

g0v.news記者 王怡蓁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18-07-26

#假新聞#g0v

編按:從2016年美國大選之後,社交媒體上「假新聞」四處流傳的問題逐漸受到重視。眾所皆知,假新聞藉社交媒體四處流竄,對社會公眾影響深遠,但假新聞的源頭出自哪裡?誰在泡製假新聞?g0v.news所屬記者,日前在一場於台北舉行的工作坊中,採訪了包括日本、印度和東南亞多國的與會代表後寫成本篇報導,由端傳媒與”g0v news”共同發布,全文免費開放閱讀。

假新聞議題席捲全球,隨著社群媒體的大量使用,操控/管制社群平台上的言論成為許多政府的目標。一些國家執政黨運用社群與人民互動,製造友善的形象,並發布假新聞攻擊敵對政營,甚至將抵制不實資訊作為立法理由,實則用以箝制言論自由。

實際上,台灣的東南亞鄰居是「不實資訊」的重災區。根據自由之家2017年的調查,東南亞的網路自由度普遍偏低,而政府干預網路自由的程度升高,其中有幾個重要的因素包含:政府影響媒體、政府聘用網路評論者散佈支持政府言論、選舉假新聞等。另外,根據無國界記者在2017年的報告指出,所有東南亞國家的媒體自由度全球排名都在100之後,近年更是下滑,主要來自政府對於媒體的控制。

從東亞到南亞國家,假新聞與不實資訊出現的面貌與原因各有不同,這些國家的人們又是如何看待這些議題?g0v.news 在台灣民主基金會與開放文化基金會於六月底主辦的「Combatting disinformation」工作坊當中,採訪了數十位東南亞國家的記者、研究員與NGO工作者(加上印度與日本),他們指出假新聞主要來自政府。特別在菲律賓、柬埔寨、越南這三個國家中,可以發現政府不僅製造假新聞,且共通點都是利用社群媒體來擴大不實的言論。

菲律賓:杜特蒂被控是假新聞製造者

在菲律賓,最大的不實資訊經常出自該國總統杜特蒂的口中。菲律賓事實查核組織Vera Files的董事長Ellen Tordesillas表示,高達六成的菲律賓成人相信菲律賓政府積極抵制假新聞,她強調這是錯的,因為杜特蒂就是菲律賓第一名的假新聞製造者。比方說當外界抨擊政府的掃毒行動中死亡的都是窮人時,杜特蒂表示因為有錢人不會販毒。根據Vera Files的統計,光是2017年,杜特蒂在公開發言提及冰毒與窮人的關聯,就有22次。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向國民發表電視講話。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向國民發表電視講話。

除了政策上的不正確發言,杜特蒂對於女性政治人物也做出了許多不實指控。菲律賓前司法部長,現任參議員德利馬(Leila De Lima)因批評杜特蒂政府的政策,而受到來自杜特蒂的人身攻擊,除了公開她的私人生活,還形容她為不道德的女人。德利馬甚至被指控販運毒品,遭到起訴入獄。根據菲律賓性別平權組織GANDA執行長Naomi Fontanos 表示,菲律賓女性紛紛在社群媒體上標註「EveryWoman」、「I am a woman and I resist」來聲援德利馬。

另一起案例則是菲律賓第一位女性副總統萊妮·羅布雷多(Leni Robredo),萊妮與杜特蒂分屬不同政黨,在政策上也有諸多歧見。杜特蒂除了對萊妮的衣著開玩笑,還暗指她所屬政黨舞弊以贏得副總統職位,甚至有意篡奪總統一職。最後,萊妮辭掉內閣職務位。另外,杜特蒂甚至使用公帑來聘請支持杜特蒂政府的假新聞網站Thinkingpinoy經營人涅托(R.J. Nieto)成為外交部顧問。

菲律賓人目前最常使用的社群媒體是Facebook,圍繞著杜特蒂而產生的各種假新聞在Facebook上擴散更加嚴重。Naomi認為這反映了菲律賓社會既有的狀況,像是沙文主義、父權等,而在社群的加溫下,此狀況更加嚴重。

菲律賓的知名媒體Rappler深受此現象困擾,Rappler與Facebook一直有許多密切的合作,像是合作舉辦2016年菲律賓總統大選的論壇,Facebook也優先提供Rappler即時閱讀文章的服務。2016年的論壇反應熱烈,這活動提升了Rappler在菲律賓的地位,也提供給當時的候選人杜特蒂一個舞台。

然而在杜特蒂競選團隊與部分支持者也熟悉社群操作後,開始發布假新聞攻擊Rappler與其他新聞媒體。Rappler的創辦人雷薩(Maria Ressa)調查政府利用社群媒體的現象,並發布文章批評杜特蒂,卻在Facebook上遭到各種仇恨言論攻擊。杜特蒂除了屢屢指控媒體撰寫假新聞。今年,他更以外國資金為理由,吊銷Rappler的媒體牌照,並拒絕該媒體記者進入總統府採訪。Rappler的記者Paige Occeñola表示,因菲律賓人還是習慣使用Facebook,所以Rappler只能持續跟Facebook保持又愛又恨的關係,她強調他們仍堅守查核與報導的準則。

被問道杜特蒂爭議不斷,為什麼還是如此受歡迎?Paige聳肩笑著說不知道,她說大部分的人很少看外國媒體的報導,就算看到外媒批評杜特蒂,他們會覺得外國人詆毀他們的總統。過去也是記者的Ellen表示:「我在當記者時,就必須不斷做查證,而我們在做的事實查核工作,就像在進行調查報導一般。」她認為事實查核非常具挑戰性,當不實資訊被查證後,人們拒絕刪除,甚至不願意相信,查核工作變得十分困難,不只因為耗時,而且政府也不願將資訊公開。

柬埔寨:執政黨的政治控制

柬埔寨選舉剛結束,來自柬埔寨的獨立記者與人權組織工作者在投票前受訪時憂心忡忡。對於柬埔寨的假新聞狀況,他們直接表示假新聞的主要來源是來自政府。選前的執政黨柬埔寨人民黨從1979年就執政到現在,洪森(Hun Sen)政府去年十一月解散了最大在野黨救國黨(CNRP),除了在九月份以密謀叛國的罪名逮捕救國黨領袖,還禁止118名救國黨黨員參政5年。

社群媒體的使用使得政治攻訐控制更加鋪天蓋地。該名獨立記者表示,Facebook在2015年進入柬埔寨後,成為最多人使用的社群媒體。2017年柬埔寨的上網人口已達一千萬人,而Facebook的使用者早已超過百萬人。他表示社群媒體來得太快,民眾普遍缺乏媒體素養,常未經確認就轉發資訊,而執政黨也透過Facebook來攻擊反對黨,製造抹黑攻擊的言論,以及宣傳執政黨關於國家發展、和平的策略,他認為這個現象在選舉前十分明顯。

柬埔寨獨立英文報紙 The Cambodia Daily 遭到柬埔寨政府封殺,圖為報紙出版的最後一期。
柬埔寨獨立英文報紙 The Cambodia Daily 遭到柬埔寨政府封殺,圖為報紙出版的最後一期。

此外,柬埔寨政府也箝制新聞自由,特別是獨立媒體,去年無國界記者也指出柬埔寨政府對於獨立記者的敵意從2016年就明顯上升。來自柬埔寨的獨立記者也表示,政府的確對獨立媒體的確不友善,甚至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審查網路上的言論,一不小心就會觸法,導致獨立媒體數量下降。一名柬埔寨人權組織工作者也表示,目前柬埔寨政府的所作所為,都嚴重傷害人權,導致新聞自由、言論自由被侵害。

越南:執政黨利用假新聞控制社會

「執政黨是最大的假新聞來源。」來自越南非營利組織Legal Initiatives for Vietnam(LIV)的鄭友龍(TRINH , HUU LONG)指出。1975年越戰結束後,越南共產黨成為唯一的執政黨,政府越來控制社會的方式就是政令宣傳,新聞媒體也在政府的控制之下。政府運用錯誤或是半真半假的資訊來描述政治人物與社會現況,例如只讓人民看到美國負面的形象,多呈現一些暴力事件,用片面的資訊讓人們誤解其他國家以及民主政體。

在社群媒體的部分,Facebook是越南人最常使用的社群媒體,越南的上網人口大約是七千萬人,而Facebook的用戶數已超過五千萬人,高達70%,這顯示了越南人使用Facebook的比例之高。

鄭友龍表示,政府在Facebook上創了許多粉絲專頁,透過這些粉絲專頁傳遞不實資訊,而且有許多匿名的帳號會不斷分享這些資訊。越南政府甚至成立了網路部隊,稱為47 部隊(47 force),用來監控社群媒體上的言論。

越南於今年六月通過《網路安全法》(cyber security law),該法令要求科技公司必須在越南設立辦公室,並將資料儲存在越南;甚至要配合政府要求,繳交用戶的資料。鄭友龍表示《網路安全法》是目前越南最大的議題。根據 LIV 的研究指出,整部法案透露出明顯來自於中國網路安全法的痕跡,特別是在規範的部分,例如「針對政權有危害的訊息」、「要求所有上網者提供真實身份」、「伺服器必須架設在本地」、「網路公司必須協助安全機構」等。儘管沒有證據越南政府「照抄」中國網路安全法,但無疑受到中國版本許多啟發,該法案也在越南本地引起許多爭議。

科技公司如Google、Facebook等已跟政府接觸,但他們尚未接受越南政府的要求。鄭友龍認為這些科技公司不會撤出越南,只是如何與越南政府談判。然而,令越南人擔心的是,中國科技公司可能趁隙而入。鄭友龍說,中國的科技公司很樂意與越南政府合作,因為他們不在意用戶的隱私,屆時可能會造成更大的影響。

鄭友龍作為共同執行長服務的LIV創立於2014年,創辦人是一群民主倡議者,他們的本業有律師、記者等。LIV的其中一個目標是經營兩個獨立的網路媒體, 越南本地版本為「Luat Khoa Magazine」,另一份為國際版「 The Vietnamese 」,這兩個網路媒體在越南當地都被政府屏蔽,無法閱讀,只能透過Facebook來接觸越南的讀者。鄭友龍表示,越南語的媒體是希望教育越南民眾,培力他們,讓他們有機會參與政治,繼而改變政治情況。英文版是希望讓外國認識越南的情況,目前越南正在發生劇烈的改變,人民希望爭取民主、言論自由,私下也會聚在一起討論社會議題,鄭友龍充滿信心地說,他認為越南即將發生一些改變,因此希望能有更多國際資源協助他們。

LIV目前選擇台灣作為工作據點,有三名正職員工在台灣工作。「我們希望發展一個獨立、真實、提供有別主流媒體觀點的獨立媒體,但是在越南這麼做是十分危險的事」鄭友龍說,「會選擇台灣是因為台灣很安全,而且台灣文化跟越南是相近的,也面臨共同的威脅——中國。越南人看著台灣成功地成為一個民主國家,甚至擁有健全的公民社會,這是越南人所嚮往的。」他還表示他在台灣發展獨立媒體的期間,也能參考觀摩台灣的政治體制。

泰國:國家法律成為控制武器

泰國的政經相關的假新聞與不實資訊並沒有很嚴重,反而大多是關於商品、健康等民生的謠言在社群上流傳。

泰國非營利組織The Foundation for Community Educational Media(FCEM)執行長Chiranuch Premchaiporn表示。泰國也沒有事實查核組織,但FCEM推動媒體素養教育,透過演講以及他們所成立的媒體Prachatai,希望帶給泰國閱聽人不同於主流媒體的資訊。雖然在民間流傳的不實資訊並不嚴重,但由於主流媒體受到政府的嚴格控制,Prachatai試圖帶給民眾更多資訊,並促進公民參與,但面臨的不是假新聞流竄,反而是政府打壓,他們曾被泰國政府屏蔽網站,甚至被要求關閉。

泰國軍政府的網路審查越趨嚴峻。據任職於公共媒體的記者WIST表示,越來越多人因刑法第112條《對王室不敬罪》(lese majeste law)以及《電腦犯罪法》(Computer Crimes Act)而入獄。泰國刑法第112條《對王室不敬罪》指出:「任何誹謗、侮辱或威脅泰皇、皇后、當然繼承人或攝政王之人,處 3 年以上 15 年以下有期徒刑。」近期一著名案例為社運份子Pai Dao Din在Facebook分享了BBC報導泰國皇室的文章後,遭到逮捕。《電腦犯罪法》於2007年立法,2014年政變時,許多人因為這部法令遭到起訴,範圍遍及臉書(Facebook)評論至調查報告,此法於2016年修正通過,條文內容更加模糊,被質疑是擴大政府監督及審查權限的範圍,侵害人民的言論自由。

2018年4月30日,因刑法第112條《對王室不敬罪》入罪的雜誌編輯 Somyot Prueksakasemsuk 服完七年刑期出獄,他是刑法第112條下最高刑期的罪犯。
2018年4月30日,因刑法第112條《對王室不敬罪》入罪的雜誌編輯 Somyot Prueksakasemsuk 服完七年刑期出獄,他是刑法第112條下最高刑期的罪犯。

今年一名因刑法第112條入罪的雜誌編輯Somyot Prueksakasemsuk服完七年刑期出獄,他是刑法第112條下最高刑期的罪犯。根據泰國法律改革團體指出,從2014最近一次政變後,有94人遭到起訴,在2014年政變前,則有超過一萬個案例被告,而至今已有超過兩百萬起因《對王室不敬罪》而起訴的案例。

由軍政府掌握的國家和平與秩序委員會(NCPO)在2014年設立,聲稱為了預防網路犯罪與安全,國家和平與秩序委員會設立小組來監控網路言論,就連在社群媒體上的發言都會被檢視。這也導致更多人入獄。WIST表示,政變後,《電腦犯罪法》成為政府強大的武器,泰國媒體也因而產生自我審查。

新加坡:召開公聽會試圖立法打擊假新聞

2014年,新加坡國會通過《防止騷擾法案》(Harassment Act),擴大1997年通過的《防止騷擾法案》,將內容擴大的網路霸凌與騷擾。2017年,新加坡政府開始談論假新聞,並試圖在此議題上著力。新加坡司法部長表示立《反假新聞法》勢在必行,然而到了2018年,司法部長卻只發佈了一份綠皮書,而不是法案。

新加坡國會也選出特別委員會來舉辦公聽會與回應民眾的疑慮,新加坡公民社會向委員會遞交了許多意見,隨後舉辦的公聽會中,也邀請了遞交意見的代表前來參與,其中包含學者、科技公司、內容商與公民代表。然而,公聽會並不如這些參與者的預期,公聽會過程著重在委員會的執行,部分議題甚至被限制只能回答是或否,導致公聽會內容十分限縮。

根據路透社報導,參加公聽會的科技公司包含Google、Facebook與Twitter,這些科技公司代表表達對立法的疑慮,他們認為新加坡現有的法律已足夠處理假新聞議題,如何定義言論的真實,也不應該由政府來判斷。獨立媒體New Naratif(新敘述)的記者韓俐穎也表示,她認為立法並不是解決假新聞的好方法。

韓俐穎也參與這場公聽會,她表示她被委員會委員反過來質詢她寫過的報導,委員認為她的報導有誤導的嫌疑。並且韓俐穎說她所在的小組只有四人,卻在公聽會中被質詢了五個小時。

New Naratif的另一名記者在遞交的意見書中提到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也曾製造假新聞,內容是關於1960年代的歷史。,該名記者在公聽會中,沒被詢問他關於假新聞的意見,而是圍繞在新加坡的歷史,他還甚至被質疑他的身家背景。

在公聽會後,New Naratif的網站被禁止登記於新加坡本地,政府表示New Naratif具政治性,且媒體背後的資金來自國外,這將導致外國人在新加坡進行政治活動,而New Naratif還在上訴中。韓俐穎指出,這個特別委員會還在討論中,目前並沒有下一步明確的行動。

韓俐穎:新加坡並沒有獨立的事實查核團體,政府也箝制主流媒體的報導自由,新加坡也並沒有正規的媒體素養課程,人民沒有被鼓勵去思辨,以及質疑資訊的正確與否。
韓俐穎:新加坡並沒有獨立的事實查核團體,政府也箝制主流媒體的報導自由,新加坡也並沒有正規的媒體素養課程,人民沒有被鼓勵去思辨,以及質疑資訊的正確與否。

韓俐穎說,新加坡並沒有獨立的事實查核團體,政府也箝制主流媒體的報導自由,新加坡也並沒有正規的媒體素養課程,人民沒有被鼓勵去思辨,以及質疑資訊的正確與否。但現在許多公民團體會舉辦公民課程,邀請大家來討論社會議題,在假新聞的部分,他們發現多來自通訊軟體What’s app中,長輩會流傳一些似是而非的健康資訊,她認為這部分很難進行闢謠。

日本:新聞更正與事實查核的再深化

在日本,「假新聞」曾登上了2017年日本Buzzwords的前十名熱門詞彙。香港大學的助理教授Masato Kajimoto也曾撰文表示,日本公眾人物的發言與新聞報導經常是未受到查證的。

日本第一個查核組織FactCheck Initiative Japan(簡稱FIJ)因而在2017年成立,創辦成員有學者、律師與新聞工作者。FIJ的目標是讓公民社會透過事實查核的方式來解決不實資訊。去年他們與記者和查核員在眾議院議員總選舉中合作,查核不實的報導,並透過四家合作的媒體進行發布。他們也正在發展監測與回報系統,讓事實查核流程更加順暢。

FIJ的執行長Hitofumi Yanai也是其中一名創辦人,他的本業是一名律師,在成立FIJ之前,他已做了六年的媒體監督,並設立網站GoHoo來搜集更正報導。他表示,一開始他看到紐約時報有單獨的更正報導網頁,不像許多網路媒體只有小小的一欄,而日本媒體也幾乎沒有單獨的更正報導,只有朝日新聞(Asahi)有類似的頁面。FIJ認為,日本媒體過度依賴政府機構以及引用匿名消息來源,報導中容易呈現部分真實或是含有個人意見,媒體對於更正報導甚至帶有負面的態度。

在新聞報導之外,容易影響日本大眾的不實資訊大多是醫藥與災難。例如,在日本大地震後,就有一則推特貼文宣稱有獅子從動物園逃出來,而那則貼文在一個小時內就有兩萬的分享次數,後來卻被證明是假消息。FIJ認為這些資訊容易被查證,但不實資訊在名人轉發的影響下不容小覷,因此他們認為事實查核的觀念非常重要。

在日本,事實查核機制已在部分媒體中啟動,像是朝日新聞就針對政治人物發言進行事實查核,並在系列文章中標註「事實查核」的標題。而NHK則是成立社群小組,稱為Social Listening Team (SoLT),該小組會監測臉書與推特上的資訊,在新聞發佈前進行事實查核。

雖然日本已有了第一家事實查核機構FIJ,但這遠遠不夠,日本人對於事實查核還十分陌生。FIJ執行長助理Eddy Duan表示,日本教育中沒有媒體素養課程,在資訊素養與電腦素養課程中,大多是電腦科技與技能的教學,缺乏思辨的課程,他認為也是一個問題。另外,他也表示FIJ面臨許多挑戰,首先是還在建置中的監測機制;再者是查核員人數太少,沒辦法進行大量的事實查核。

緬甸:社群媒體成為仇恨言論溫床

在緬甸,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人人都將Facebook當作網路來使用,連搜尋引擎都不用。在2017年,緬甸人持有智慧型手機為八成,而幾乎每個人都有Facebook帳號。一名緬甸NGO工作者指出,大家都信任Facebook上的資訊,因而難以分辨真偽。

而緬甸既有的族群、宗教等問題,並沒有因為社群媒體的使用而改善,反而更加嚴重。Facebook剛進入緬甸時,國族主義者就在上面散布極端言論與謠言,網路上的極端言論更造成多起大規模攻擊事件。激進佛教組織MaBaTha在網路上散佈暴力言論,攻擊伊斯蘭教、穆斯林與羅興亞人;這些極端團體將羅興亞人蔑稱為卡拉(Kalar)。儘管Facebook將「卡拉」等仇恨言論移除,但科技組織Phandeeyar與非營利組織Myanmar ICT for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MIDO)認為,這並不是有效的方式,他們認為科技公司應該深入了解當地的脈絡,而不是拿一套相同的策略套在每個國家。

比起謠言,更加嚴重的是仇恨新聞,MaBaTha的支持者與其他激進佛教組織以國族主義合理化仇恨言論,製造對立,根據紐約時報指出,2013年激進佛教組織成員曾高舉伊斯蘭教是「一種無法控制出生率的動物信仰」的標誌遊行,也傳出緬甸中部發起對穆斯林的殘害行動;也有假新聞網站製作假新聞來抹黑政治人物,甚至在Facebook訊息傳散仇恨言論。

在2017年,緬甸人持有智慧型手機為八成,而幾乎每個人都有Facebook帳號。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人人都把Facebook當作網路的全部。圖為2017年一個由律師和媒體工作者發起的反網絡審查示威。
在2017年,緬甸人持有智慧型手機為八成,而幾乎每個人都有Facebook帳號。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人人都把Facebook當作網路的全部。圖為2017年一個由律師和媒體工作者發起的反網絡審查示威。

一些意識到仇恨言論問題嚴重性的緬甸人成立「Think before you trust」粉絲專頁,透過即時訊息協助人們辨識謠言,也會製作有趣的圖文,教導人們事實查核以及媒體素養。而另一個組織MIDO也透過成立粉絲專頁「Real or Not」來協助使用者辨識假新聞,同時,也積極推動媒體素養教育。據MIDO統計歸納,緬甸的假新聞有14種,包括內容農場、半真半假、改圖等。MIDO的工作者表示,解決緬甸假新聞最好的方式,還是培養大眾的媒體素養。

Facebook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曾在受訪中表示,Facebook在緬甸已有系統能偵測仇恨言論,並將仇恨言論下架,緬甸公民科技組織Phandeeyar從2012年便與Facebook進行合作。然而今年Phandeeyar曾寫一封公開信給祖克柏,在公開信中,他們認為祖克柏美化Facebook在緬甸的情況,臉書在緬甸只透過第三方查核組織來查核不實資訊,並在Facebook進行標示,離所謂的「系統」還很遙遠,這封信在各大媒體上被報導。

面對在Facebook上的仇恨言論,緬甸的NPO工作者認為,並不是要群眾拒絕使用Facebook,他認為Facebook某種程度上也促進言論自由,因此如何繼續保持合作,讓公民社會更加進步,並且保障少數群體的權益,是接下來緬甸面臨的課題。

印尼:今年設立網路安全局

印尼在網路不實資訊方面,今年有幾個重大的消息,首先是網路安全局(National Cyber and Encryption Agency)的設立,主要是打擊社群媒體上的假新聞。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表示,網路安全局預計招募上百名的成員,希望透過有科技專長的人來協助追蹤網路犯罪案件以及犯罪者,該局也會與軍警和相關政府機構合作掃蕩不實資訊,逮捕網路犯罪者。今年二月,印尼警方就宣佈逮捕數名「穆斯林網路軍」(Muslim Cyber Army),他們涉嫌在社群媒體上散布極端與仇恨言論。

根據報導指出,印尼雖然網路使用比例並非東協十國(ASEAN)中最高,但由於人口基數眾多,目前有高達1.33億的網路用戶,數量為東協十國中第一。在社群媒體的使用戶上,也遠高於其他東協國家。而印尼最常使用的社群媒體也是Facebook,其次則是Twitter。

一名印尼NGO的工作者表示,不實資訊、假新聞在印尼流傳的狀況嚴重,特別是在選舉接近的時候,網路上及媒體上都充斥著謠言。他認為,對抗不實資訊對印尼人來說還是非常新的議題。他也指出,印尼民眾普遍缺乏媒體素養,因此容易輕信謠言。

面對社群媒體上的謠言,印尼總統佐科威呼籲民眾不要輕信未經查證的資訊。為了因應2019年的大選,政府當局已經宣布與科技公司達成協議,包含Google、Facebook、Line等九個社群媒體科技公司,共同對抗不實資訊。

印度:政府試圖立法對抗不實資訊

對於不實資訊議題,跨地區的非營利組織Association for Progressive Communications (APC)亞洲政策幹事Gaya Khandhadai開頭就問:「立法真的可以解決不實資訊嗎?」在各個國家,都可以見到政府部門與民間討論是否立法對抗不實資訊現象。但她認為,不實資訊並不是突然出現,舉例來說在印度,少數的宗教團體不只是被不實資訊所針對,且來自多數群體的人們帶著歧見看待這些少數人。

假新聞在印度受到公眾辯論的極大重視,因為假新聞導致了多起的暴力事件。例如在Whatsapp上謠傳小孩遭到綁架,結果有多人因此被誤認為兇手遭到殺害。實際上假新聞中的影片不來自印度,時間也不是最近。

今年,印度政府宣布對抗假新聞的法案,如果記者製造或散佈假新聞,將面臨吊銷執照以及禁止進入政府機構的懲罰,但這項法案因受到箝制新聞與言論自由的疑慮,不到一天,政府便撤回此法案。與此同時,印度政府還計劃監測社群使用者對於政府的評論,印度政府表示這是為了社會安全的維護以及不實資訊的監控。結果,印度最高法院在七月要求政府重新思考該計畫。

Gaya對於立法提出許多質疑:「如何定義不實資訊?怎麼分辨意圖不正的傳散?又什麼才是真實?」

馬來西亞總統大選剛落幕,大選前,前總理納吉通過《反假新聞法》。圖為大選後,前總理納吉就挪用國家基金「一馬發展公司」、貪污及濫用職權罪到法院應訊,大批傳媒到場採訪。
馬來西亞總統大選剛落幕,大選前,前總理納吉通過《反假新聞法》。圖為大選後,前總理納吉就挪用國家基金「一馬發展公司」、貪污及濫用職權罪到法院應訊,大批傳媒到場採訪。

馬來西亞:大選前立《反假新聞法》

馬來西亞總統大選剛落幕,大選前,前總理納吉(Najib Razak)於選舉前通過《反假新聞法》(Anti-Fake News Bill 2018),此法將假新聞定義為「全部或部分錯誤的新聞、資訊、數據或報告;形式涵蓋專題報導、影片或錄音,以及任何可以傳達文字或觀念的形式。」違反該法,最高將處以五十萬令吉(約台幣三百七十萬)的罰金以及六年的徒刑。而這條法令也適用於境外人士與外國媒體。第一個案例是一名葉門裔的丹麥籍男子在網路上上傳影片,指控警方延遲救人,遭到警方駁斥,最後該男子依《反假新聞法》定罪,處以七天拘役。

任職於馬來西亞媒體Projek Dialog的Maryam Lee認為《反假新聞法》並非用來打擊假新聞,而是前總理納吉為了維護政權。而且此法中的假新聞定義模糊,任何不利於政府的言論與報導,都可能被視為假新聞。馬來西亞非營利組織不願具名的工作者直言,《反假新聞法》很荒謬,他認為馬來西亞也有其他法令來限制不實資訊,與其立專法來對抗假新聞,他認為政府應該多著力於媒體素養。

新任的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Mahathir Mohamad)在大選曾承諾廢除《反假新聞法》,但他就任後,一改選前說法,他表示會將《反假新聞法》定義地更加明確。不過根據馬來西亞駐聯合國代表Amran在回信給聯合國時,表示新政府將在下一次議會會期中,廢除該部法令。

除了立法,馬來西亞存在許多對於少數族群的不實資訊,包括LGBT族群、女性、華人等。不願具名的NGO工作者表示,部份社群使用者會在Facebook上發表對少數族群的謠言,對於這些少數族群,新聞媒體甚至會用負面的報導方式來描述,他認為這是非常傷害人權的行為。部份非營利組織透過與政府溝通合作,試圖從校園霸凌的角度來進行人權教育與媒體素養教育。

註: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 4.0 國際 授權條款授權,但此授權條件不包括本網其他文章。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