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電影

《小偷家族》影評:是枝裕和的曖昧家族,人性是善還是惡?

《小偷家族》拿下康城影展最高獎,在情理法的邊界,真假難以辨別,你能想像邊緣人的真實心情嗎?

《小偷家族》電影劇照。

《小偷家族》電影劇照。 圖:安樂影片提供

特約撰稿人 湯禎兆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8-07-07

#電影

來到《小偷家族》,是枝裕和終於贏出大滿貫,勇奪康城金棕櫚來個大豐收。然而《小偷家族》又是否和過去的是枝裕和作品大不同,於我而言,其實也非如是。

前作的影子

從內容上出發,最直接的連繫是《誰知赤子心》(04)的棄子主題,當年依據的是88年的巢鴨兒童遺棄事件,描述四名被遺棄後必須互相依賴求存的寫實物語。而今次導演表明《小偷家族》的契機,也是由新聞事件而發。是枝裕和年初接受日本傳媒訪問時,指出留意到新聞報道有人故意不遞上家中長者的死亡證書,從而不正當地繼續領取年金。當社會輿論集中批評當事人的不誠實表現,他們的辯解是不希望視死者已過身,而導演表示正好刺激自己去想像他們的真實心情,由是令他有《小偷家族》的構思。也即是由當年的棄兒問題,延伸至兒童被虐、社會上的法外之徒及獨居老人等,可說是把日本當代社會的縮影,投射至小偷家族中的六人身上。

至於從如何去愛孩子的角度出發,也即是《我的意外爸爸》(13)中野野宮良多學習如何與沒有血緣的孩子相處的繼承篇。今次則由Lily Franky飾演的柴田治以及安藤櫻飾演的柴田信代,肩負起以上的任務,努力去學習成為愛護孩子以及被孩子鍾愛(不斷以孩子是否叫自己做爸爸或媽媽作隱喻)的「父母」角色。

至於針對法律上的灰色地帶,如把法律上的好人所犯的惡行(Yuri父母對女兒的施虐),和法律上的壞人所作的善行(柴田夫婦對受虐兒童的庇護)加以對照,正是《第三度殺人》(17)中三隅作為公認惡貫滿盈的殺人犯,背後好壞難以截然區分的延續探討。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