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人風物深度

異鄉人:吳媛媛——用臺灣的味蕾去咀嚼瑞典,驗證兼愛平等的北歐神話

對瑞典來說,神話從來不是那只青鳥,而是試著去捕捉青鳥的動力和姿態。

我永遠只能用台灣給我的味蕾去咀嚼瑞典,去捕捉和填補台灣和瑞典兩者在修辭和光譜上的不同。

我永遠只能用台灣給我的味蕾去咀嚼瑞典,去捕捉和填補台灣和瑞典兩者在修辭和光譜上的不同。图:許思慧 / 端传媒

特約撰稿人 吳媛媛 發自瑞典

刊登於 2018-06-07

#異鄉人

西奧多.卡勒法提德 (Theodor Kallifatides)是一位移民自希臘的瑞典著名作家,他在瑞典定居半輩子,用瑞典語書寫的作品廣受歡迎。我特別喜歡他描寫移民經歷的著作,對移民的心境做了很深刻動人的刻畫。他說移民經驗很像一個神話的創造,有三個步驟:一,神話傳承,二,神話構築,三,神話驗證。

移民和新國土的互動,往往從移民前就已經開始。2005年那年我在台灣念大四,參加了交換留學考試。考試結束在填志願的時候,我大略查了一下歐洲哪幾個國家英語最普遍,依序填了英國、荷蘭和北歐國家。我還記得分發結果揭曉,我得知將要到瑞典交換那天,我回到家,在google搜尋欄裏面打上「瑞典」兩個字。直到那一刻我才知道,原來瑞典有瑞典語,和丹麥語和芬蘭語都不一樣。那天下午,是我心中構築瑞典神話的開端。

關於和瑞典語的第一次接觸,西奧多在書中有一段生動的敘述。他說當年他是個滿腔怒火的希臘青年,和同伴參加社運,常在家鄉的街上被警察追著跑。有天他為了躲警察,跑進了一間小小的電影院放映廳,那時電影已經開播,他摸黑坐下,還聽得到自己胸口在劇烈跳動。

那天播的電影是瑞典導演英格瑪伯格曼的作品,那是他生平第一次聽到瑞典語。他對瑞典語的形容是這樣的:「我在黑暗中盯著螢幕胡思亂想,只聽見電影中的人們在說一種內斂沉靜的語言,我似乎受到了感染,千頭萬緒像瀰漫的塵埃逐漸落地。記得當時我心想:『跟這個安靜的語言比起來,我每天聽到的希臘語,簡直像是市場上叫賣吆喝。』 後來我像著了魔一樣,一次又一次地看這部電影。」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