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劉奇峰:從洞朗對峙到莫習會,中印修和背後的印度算盤

4月底,莫迪與習近平在武漢舉行非正式會晤,讓此間許多學者、中國觀察家以及智庫研究者感到意外。然而,美方目前似乎不擔心莫習會對印美關係將造成負面影響,美方學界則認為,中印之間存在着諸多矛盾,很難在一次高層會晤後化解。

劉奇峰:按照莫迪的務實性格,他顯然知曉中印兩方國力的差距。在一帶一路的步步進逼之下,印度對中的戰線,已經由以往雙邊的邊界問題,延伸到南亞周邊國家,直接挑戰印度的睦鄰外交以及印度洋週邊的勢力範圍。印度在力有未逮、不願獨自和中國對抗的當下,要解除壓力,直接找對方首腦溝通,顯然是最有效的方法。圖為2014年9月17日,習近平訪問印度,和總理莫迪漫步濱河公園。

劉奇峰:按照莫迪的務實性格,他顯然知曉中印兩方國力的差距。在一帶一路的步步進逼之下,印度對中的戰線,已經由以往雙邊的邊界問題,延伸到南亞周邊國家,直接挑戰印度的睦鄰外交以及印度洋週邊的勢力範圍。印度在力有未逮、不願獨自和中國對抗的當下,要解除壓力,直接找對方首腦溝通,顯然是最有效的方法。圖為2014年9月17日,習近平訪問印度,和總理莫迪漫步濱河公園。攝:Ajit Solanki/Hindustan Times via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8-05-21

#劉奇峰#評論

印度總理莫迪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4月27日至28日,在湖北省武漢舉行非正式會晤。這個外界看來突然的會晤,讓此間許多學者、中國觀察家以及智庫研究者感到意外。許多人不解,為何中印雙方要臨時迅速地安排一個領導人非正式會面。特別是,在莫迪和習近平將於今年6月中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SCO)高峰會、接下來的金磚國家峰會以及G20阿根廷會議等多個多邊場合都能會面的情況下,為何兩國元首還要特地提早雙邊會晤?

外界一般將莫習會的源頭,追溯到2017年6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及印度陸軍在印度錫金邦以及不丹之間的洞朗高原長達70餘日的對峙。在對峙期間,雙方一度緊張。8月份,中方透過不同媒體,以中英文發表立場強硬、題為「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的聲明,同時大動作召集在新德里的各國駐外使節傳達立場,要印度不要低估中國保衛領土的決心。

相較於中方強硬的宣示,印方的立場則相對低調。印度外交部分別在2017年6月30日及8月2日發表聲明,表示中印邊境的和平與安定得來不易,希望雙方共同珍惜。湊巧的是,印度各主要媒體也不約而同地在同年7月底至8月初,引述印度國防部消息,指通往中印邊界、對戰時補給至關重要的73條道路,僅有23條建成,大幅落後原本預定於2012年完成的進度,暗指印方沒有升級對峙的意願。

雖然印方以各種方式明示或暗示不願和中方起衝突,但洞朗對峙仍持續到8月28日。雙邊關係自此惡化。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