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府跨部門會議紀錄,透露了「管中閔事件」的哪些玄機?

台灣大學校長遴選風波陷入僵局,蔡英文政府怎麼定性管中閔案?為什麼主打方向從原本的「大陸兼課」、「論文抄襲」轉向目前的「獨董利益迴避」?理解這場僵局最重要的一把鑰匙,就是這兩場跨部會會議。《端傳媒》訪談了多名知情者者當事人,最大程度還原會議內容及關鍵細節。
台大校長遴選當選人管中閔,在歷經四個月的獨立董事、抄襲與兼職的爭議後,被新任教育部長吳茂昆駁回當選資格。圖為2015年2月3日,管中閔卸任「國發會主委」時,揮手與同仁道別。
台灣

【編者按】:台灣大學校長遴選風波延燒至今無法落幕,教育部日前駁回台大校長遴選結果,台大12日召開校務會議,決議要求教育部「儘速發聘」管中閔為台大校長。

教育部曾經在4月10日、25日召開兩次跨部會諮詢小組會議,討論政府對管中閔案的定性及處理方針。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柯志恩日前在臉書上公開相關與會人員名單。這兩次會議都有全程紀錄,教育部長吳茂昆原本承諾半個月內對外公開、上網,但之後教育部卻將它列為「機密」,一年後才能公開。《端傳媒》訪談了多名知情者,最大程度還原會議內容及關鍵細節。從會議中可以窺見政府不同部會、與會學者專家如何看待管中閔案。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吳茂昆,他在第一次會議時是主張管中閔不適任的「學者專家」;第二次會議,他因為接任教育部長,已經成了主席。

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至今未能上任,教育部日前為此召開兩次跨部會諮詢會議,討論適法性相關問題。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柯志恩在臉書上公布與會人員名單。
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至今未能上任,教育部日前為此召開兩次跨部會諮詢會議,討論適法性相關問題。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柯志恩在臉書上公布與會人員名單。

這兩場會議如何組成?

這兩場會議的「事由」長達24個字:「管中閔教授赴大陸地區從事學術交流等活動適法性疑義」諮詢會議,總時數超過6小時。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編輯推薦

評論區 12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1. 教育部覺得有問題為什麼在一月份的時候講不出來 要含糊其辭拖到四月才提出來 這不是很怪嗎? 哪個民主制度可以先擋人上台再花幾個月時間找理由的? 就算管真的有問題 也應該先讓他就任 提出證據法辦後再讓他解職下台 就算只當幾個月校長很怪 但這就是民主法治程序該做的

  2. 就獨董程序來說 有問題的是便宜行事的制度而不是管一人問題 我覺得此事件比較重要的反而是赴陸兼職與遴選委員利益迴避的問題 不過也許一查一定牽連甚廣 不敢得罪太多人 所以才將矛頭指向違法兼任獨董

  3. 紅色亂台

  4. 文中几次出现“台湾大”的表述指的是“台湾大学”还是“台湾大哥大”?

    1. 「台灣大」是「台灣大哥大」在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簡稱,也是一般對該公司普遍的簡稱,供您參考。

  5. 好險台灣還有這群堅守原則不向惡勢力低頭的文官,讓我覺得台灣還是很有希望的!

  6. 很棒的報導。

  7. 真的需要给移民署点赞。在这么肃杀的气氛下坚持原则,才是非常难得的。每个人都会冠冕堂皇地要求法治,但是在压力下真正可以不懈坚持的究竟能有几人?

  8. 移民署才叫做法治啊...其他的都在人治吧...
    假設真的有違法行為吧,那應該是讓檢調與法院來做調查定奪,他們才有真正的調查權(如要求移民署的資料),弄成這樣真的很難看。

  9. 移民署的做法才是對的,法務部反而像是不懂法治精神一樣。

  10. 移民署有文官的風骨呀,你要拿出入境資料為何不法辦他。沒有單位要爲尚未有完整事證的案子提供多於公開資訊的訊息吧。

  11. 从上面披露的会议记录来看,部会之间的配合是存在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