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

袁凌:從調查記者轉型作家,記錄鄉村、底層和體制邊緣人

他聊了聊如何在新聞失語的時代記錄真實的中國社會,如何抵抗市場和體制雙重洗腦。

端傳媒在北京與袁凌會面,聊到他從調查記者到作家的轉型,他筆下的邊緣人、底層人,作為寫作者如何面對恐懼,以及怎樣理解他身處的時代。

端傳媒在北京與袁凌會面,聊到他從調查記者到作家的轉型,他筆下的邊緣人、底層人,作為寫作者如何面對恐懼,以及怎樣理解他身處的時代。網上圖片

特約撰稿人 秦寬 發自北京

刊登於 2018-04-27

「在良心允許的情況下,我還要堅持寫一些真實的東西」,2018年3月的一個春夜,北京三里屯老書蟲書店,作家袁凌給自己畫下這條底線。在這場名為「我們的寫作生涯」的講座中,作家們對政策進一步收緊表示憂慮,而未來情況可能更糟,袁凌希望通過寫作「為這個國度留下些什麼」。

現場一下陷入停滯,聽眾們沒有說話。追光打在正前方,照得台上那張中年面孔,輪廓分明。

45歲的袁凌來自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的一個村落。1999年,從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碩士畢業的他,隻身跑到山城重慶,在當地一家晚報做社會記者。在那之前,他曾在家鄉法院作院長秘書,除了做一些文案工作,還被派去下鄉扶貧、到看守所提審犯人。體制內走一遭,他說自己看到的,都是些「停滯的」、「沒有出路的」的東西。

九十年代末的重慶,「上半城是繁榮的解放碑,下半城就是赤貧的貧民窟」,鮮明的階級分層衝擊着這個20多歲的青年。「跑街」5年,袁凌報導過剖屍案、大火、誘姦幼女案……這成為他日後記錄中國底層「衝突社會」的原始記憶,用他自己的話,那是「很多東西只能僵持的」、「個體最終走向毀滅」的社會生態。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