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張君玫:生命政治的顏色——在美國「為生命遊行」之後

「為我們的生命遊行」如果有意義,就必須認知到生命的顏色政治依然是美國社會,甚至在全球各地的脈絡中,重要的動態。

2018年3月24日,主張加強槍械管制的「為我們生命遊行」(March For Our Lives)於首都華盛頓舉行,向國會施壓收緊槍械管制。世界各地民眾紛紛響應,在全球各地更有超過800場的示威抗議。圖為當天新奧爾良的示威情況。

2018年3月24日,主張加強槍械管制的「為我們生命遊行」(March For Our Lives)於首都華盛頓舉行,向國會施壓收緊槍械管制。世界各地民眾紛紛響應,在全球各地更有超過800場的示威抗議。圖為當天新奧爾良的示威情況。攝:Emily Kask/AFP/Getty Images

張君玫

刊登於 2018-04-05

#評論#張君玫

「桑迪.胡克世代」的吶喊

2月14日西洋情人節當天,美國佛羅里達州帕克蘭的瑪喬麗.斯通曼.道格拉斯中學(下稱MSD高中)發生校園槍擊事件,一個該校輟學的19歲青年拿了AR-15半自動步槍在校園內射擊,造成了17人死亡,其中15人是學生。此事只是美國眾多槍擊事件中的一件,但MSD高中生倖存者在事件之後很快集結起來,接受媒體的訪問,舉辦紀念活動,發起#NeverAgain活動,並決定舉辦遊行。38天之後的3月24日,全美各大城市的青年和民眾響應「為我們的生命遊行」(March for our lives),估計人數最多有八十萬甚或百萬,據說是反越戰之後最大規模的青年運動。

一時之間,美國的槍枝管制僵局似乎展露生機,也讓很多美國的中老年世代對年輕人刮目相看,包括前總統奧巴馬(歐巴馬)夫妻也公開讚揚並表示支持MSD的行動者。畢竟,奧巴馬曾表示,他任內最失望的時刻正是在桑迪.胡克小學槍擊事件(Sandy Hook shooting)之後,他所推動的槍枝管制法案遭到國會全面封殺。

桑迪.胡克小學的悲劇發生在2012年12月14日,就在聖誕節前不久,26人死亡,其中20個是六、七歲的一年級小學生。天真無辜的生命消失,震撼了全美和世界,讓很多人以為美國的槍枝文化終於要有所改變了。很不幸,改變並未發生。從當時到現在,五年多的時間,被稱為「桑迪.胡克世代」(Sandy Hook generation)的孩子們已經成為中學生,他們在學會閱讀的同時或之前,也在學習怎麼躲子彈;學校的槍枝攻擊演習或許比消防演習更加頻繁。這正是MSD行動者共同的世代經驗。事實上,在槍擊事件發生前幾天,他們才剛好有過演習。當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很多人以為又是演習。

有時候,現實比虛構更離奇。美國人愛槍更勝過小孩的文化形象似乎已經深入人心,包括孩子們的心靈。「我們在為我們的生命求饒」(We are begging for our lives!),這是MSD高中生說的話,也是「桑迪.胡克世代」最簡單而樸素的訴求。「為我們的生命遊行」號召了那麼多人上街,甚至包括倫敦、巴黎、悉尼等世界各大城市的聲援,但是,這次是否真的可以促成行動者一直呼籲的,「符合常識的槍枝管制法案」(common sense gun laws)呢?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