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張君玫:白人至上主義切開的女權運動

事實上,很多主張婦女參政權的女性同時也是三K黨人,並且在論述上結合了白人優越論和婦女參政救國論。

2017年9月18日,示威者在紐約中央車站示威抗議總統特朗普的美國白人至上主義。

2017年9月18日,示威者在紐約中央車站示威抗議總統特朗普的美國白人至上主義。攝:Jewwl Samad/AFP/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7-09-25

#評論#張君玫

前一陣子,美國白人至上主義的相關新聞再度浮上枱面。但實際上,白人優越論從未遠離,而且早已深入到當代全球文化的核心,因各地獨特的歷史而有不同的展現。

許多學者指出,白人優越論是美國作為一個遷佔者國家的立國基礎。不少白人主張,「美國是一個白人國家/民族」(America is a white nation),因為這是他們的祖先遠道從英國而來,辛苦打拼建立的家園。現在被我們稱為「三K黨」的組織,乃是在長達四年的南北戰爭結束後的1866年建立的。他們以看似體制外但被體制默許的方式,延續白人對黑人的種族控制,對黑人進行集體的監控與凌遲。他們自稱「騎士」,在夜晚集體出獵,在白天執行私刑,貫徹他們心中的種族正義。1915年好萊塢廣受白人影迷迴響但也引發種族歧視爭議的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a Nation,又名The Clansman),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嚴格說起來,三K黨並不是一小群白人激進分子,而是美國社會的白人優越感的外顯症狀,持續存在於美國白人的集體意識當中,並在社會危機的時刻格外顯現。1876年的種族隔離法案(Jim Crow laws),確立了將近一世紀對於黑人的民權剝奪,一直到1965投票權法案通過之後,美國黑人權利才有實質的改變。但這種改變是緩慢的,並隨着法律正式制度上的平權,持續不定時地引發其他形式的種族歧視反撲。

這一切和女性主義有什麼關係呢?這只是種族的顏色界線,不是嗎?重點是,這一條種族的顏色界線橫切過所有的人群分類,不僅是平面的交織,且深刻的影響了其他分類的運作。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