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

Gordon Mathews:從重慶大廈到廣州小北,描繪非洲商人的低端全球化

非洲商人從重慶大廈搬去廣州小北,繼續倒賣山寨貨。他們要面對嚴格的簽證政策和融入當地的困難,更壞的消息是,中國企業正去非洲建廠開店,以取代他們。

61歲的Gordon Mathews是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教授。在香港住了23年、來自美國的他,早給自己取了個中文名:麥高登。

61歲的Gordon Mathews是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教授。在香港住了23年、來自美國的他,早給自己取了個中文名:麥高登。攝:Stanley Leung/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 楊子琪 發自廣州、香港

刊登於 2018-03-28

從廣州繁華的淘金路坐一站地鐵,來到小北街頭,Gordon Mathews發現自己置身於這樣一個景象內:身邊熙熙攘攘而過的,幾乎全是非洲人和阿拉伯人,肯尼亞、幾內亞、布吉納法索、塞內加爾、馬里……他們來此不為別的,就是「生意」二字。狹小的街道上滿是一排排露天擺放的女式服裝,上面插著一塊寫有「15」(元)的紙牌。街邊一溜煙是伊斯蘭、非洲或阿拉伯餐廳:「African Food」、「土耳其燒烤」,這些中英夾雜的餐廳名牌掛在一座座四、五層樓高的民宅下。鬧市裏的城中村,異域人間,煙火盛開。

61歲的Gordon Mathews是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教授。在香港住了23年、來自美國的他,早給自己取了個中文名:麥高登。麥高登三個字,在香港讀社會科學的學生裏無人不曉,2011年出版的《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香港重慶大廈》(下稱《重慶大廈》),更成學生們必讀之作。此書一洗王家衛《重慶森林》裏重慶大廈暗影幢幢的迷幻影像,呈現出這座被視為藏污納垢的城市「貧民窟」之真實面貌:一個錯綜複雜又井然有序的「低端全球化」(low-end globalization)中心。

「低端全球化」是麥高登近十年研究的題目。他對此的定義是:「人與貨品在低資本投入和非正式(半合法或非法)交易下的跨國流動,常與發展中國家聯繫在一起,但實際上在全球均有發生」。簡而言之,當一個非洲商人懷揣兩萬美元現金到異鄉做買賣,把諸如手機、皮革、成衣等仿冒品運回家鄉時,他便成為「低端全球化」大潮中的一員。而這,正是在重慶大廈、廣州小北每日上演的景象。

2017年底,麥高登出版The World in Guangzhou:Africans and Other Foreigners in South China’s Global Marketplace(《世界在廣州:南中國全球貿易市場中的非洲人和其他外國人》),用人類學家樸實細緻的筆觸,在中國官方宏大的「中非友好」敘事之外,寫下個體非洲商人在中非貿易裏真實的樣貌。有趣的是,當春晚小品《同喜同樂》演繹出一派中非人民和睦相處、文化交融之景時,麥高登在書裏拋出這樣一個問題:中國會出現她的巴拉克·奧巴馬嗎?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