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記憶廢墟上鋪設的普京之路(一):葉利欽時代,最糟糕的自由

對大多數經歷過1990年代的俄羅斯人來說,「民主」與「自由」意味着貧窮。這讓他們並不抗拒普京長達18年的威權統治。

一些人懷念的是1990年代俄羅斯的自由,那是一個充滿機會的黃金時代;另一方則是蘇聯解體時正處於上升期的精英階層,受益於解體初期的再分配。在他們看來,普京背叛了葉利欽,普京的上台是葉利欽犯下的不可饒恕的錯誤。而反對者則認為,普京的專制統治從葉利欽時代就奠定了下來,普京繼承了葉利欽的「獨裁」遺產。

一些人懷念的是1990年代俄羅斯的自由,那是一個充滿機會的黃金時代;另一方則是蘇聯解體時正處於上升期的精英階層,受益於解體初期的再分配。在他們看來,普京背叛了葉利欽,普京的上台是葉利欽犯下的不可饒恕的錯誤。而反對者則認為,普京的專制統治從葉利欽時代就奠定了下來,普京繼承了葉利欽的「獨裁」遺產。攝:Georges DeKeerle/Sygma via 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斑戈 發自莫斯科

刊登於 2018-03-21

#記憶廢墟上鋪設的普京之路#深度俄羅斯#斑戈#評論

【編者按】:數日前,俄羅斯大選結束,已掌權18年的總統普京(普丁)毫無懸念連任,將再領導俄國六年。經歷多次選舉洗禮的普京,在這次大選中更刷新了個人歷次參選的最高紀錄——逾七成六的得票率,顯示他多年來的威權統治不但沒有摧毀其民望,反而令他更能「穩坐江山」。

到底普京是如何建立和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的?推翻帝俄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後的列寧蘇共統治、戴着「衛國戰爭光環」的史太林時代、「去史太林化」的赫魯曉夫改革,以及蘇聯解體後,葉利欽(葉爾欽)的反蘇親美新自由主義……在這些意識形態激烈衝突的歷史中,普京選取了什麼片段敘事,又放棄了什麼歷史真相?一連三篇「記憶廢墟上鋪設的普京之路」,將會帶讀者回到俄國人的歷史記憶現場,嘗試理解普京是如何利用歷史論述,成為在選舉中不敗的威權強人的。

「同志們,我打算重新裝飾俄羅斯的廣場,把像卡爾.馬克思和法國大革命的英雄那樣的革命者和社會主義偉大戰士的雕像擺上去。這些紀念碑將是街頭講壇,它們將傳遞新鮮的信息,激發群眾的意識……」

十月革命不久後,列寧就公布了他的紀念碑政治宣傳計劃。很快,彼得格勒城中沙皇和他們的將軍們的雕像被拆掉,代之以法國大革命的英雄、意大利的革命者——那時還沒有足夠多的俄國革命領袖。而後領袖們的雕像紛至沓來,被安置在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和廣場。蘇聯解體後,這些雕像就顯得過分尷尬了,它們中很多悄悄消失了。位於莫斯科的一些雕像,則被挪至市中心高爾基公園對面的一個小雕塑園(Fallen Monument Park),供藝術家們消遣,供遊客們擺拍。在那裏能看到被削去鼻子的史太林(史達林),倒在地上的列寧、紀念古拉格的鐵絲網背後的臉……

一座離那裏不遠處的不起眼的雕塑園,意外引起了我的注意。門口的伊凡雷帝(Ivan the Terrible)雕像下,顯示着這是2017年剛剛建成的園子——「歷代帝王園」(Alley of Rulers)。裏面排放了俄羅斯歷代統治者的雕像,列寧緊挨着被他批判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總理克倫斯基,而克倫斯基的另一旁則是被二月革命所推翻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他們毫無差別並置在一起,彼此的意識形態衝突在一種歷代帝王的時序中被抹平。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