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美國佛羅里達州一所高中發生槍擊案,造成17人死亡,槍手是曾被該校開除的學生克魯茲(Nikolas Cruz)。案件令全美社會嘩然,除了要求控槍的聲音接連不斷外,不少人也將矛頭直指電子遊戲——肯塔基州州長 Matt Bevin 就公開指責,含有暴力的電子遊戲才是槍擊案頻發的罪魁禍首,批評這些遊戲讓人漠視生命的價值,並造成青少年對於「死亡文化」的崇拜;羅德島州議員 Robert Nardolillo 緊隨其後,提交了一份要求對含暴力內容遊戲課以重税的議案,並聲稱有證據顯示,玩暴力遊戲的青少年比同齡人更具攻擊性。
你或許會覺得,Bevin 和 Nardolillo 是在轉移問題焦點,但和他們持相同立場的人並非少數,每次出現暴力犯罪,電子遊戲經常會被當做指責對象。

2011年7月22日,挪威奧斯陸和烏托亞島(Utøya Island)爆發了一連串爆炸和槍擊事件,造成共計77人死亡,151人受傷。事後,福布斯就報導,槍手布雷維克(Anders Breivik)是電玩遊戲《使命召喚》(Call of Duty)的狂熱粉絲,指布雷維克甚至透過《使命召喚》來磨練自己的殺人技巧。
2013年8月16日,澳洲棒球手基斯萊恩(Chris Lane)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Oklahoma)被三名少年槍殺,事後 Fox 新聞報導,三名少年在案發前曾在社交媒體談論遊戲《使命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