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量多寫不完、循環欠債、形式老舊:台灣小學生成為家庭作業的奴隸?

愈來愈多的親子關係被家庭作業所傷害;愈來愈多小學生的基本睡眠時間及自主發展時間,被家庭作業剝奪;造成這一切的到底是誰?又為了什麼?

2018年9月1日,台北捷運內一個母親睡在孩子身上。

2018年9月1日,台北捷運內一個母親睡在孩子身上。攝:陳焯煇/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游婉琪 發自花蓮

刊登於 2019-01-21

「老師,我兒子的課本及作業被我撕了,我叫他上床去睡覺,抱歉!」

去年十月,一張台灣國小課本被學生父親撕成碎片的照片引起多人關注。這位父親曾於社交網站描述兒子「三更半夜趴在書桌上睡著」,「小手還握著筆桿」,「罰寫再罰寫,加上每天喘不過氣的家庭作業,就像是本金加利息還有滯納金,逼著你到學校時立刻繳清。循環利滾利瞬間讓孩子的自信心潰堤⋯⋯」撕課本事件後,父親替兒子辦了休學,擺脫了「利滾利」式的作業生活,旅行享受親子時光。又走訪多間小學「面試」,最終選擇了另一家國小。

此事一出,網絡上有人力挺撕課本「最悍老爸」,也有人質疑父親的舉動也是為孩子做了錯誤示範。近幾月,事件主角婉拒採訪,望風波就此淡去,父親希望兒子能順利融入新的學習環境,讓上學成為每天睜眼最期待的事。一個小學生「逃出生天」,而現實中,雖然台灣經歷數次教育改革,填鴨教學仍被認為如緊箍咒般籠罩在學生和家長頭上,大多數兒童,仍然生活在被學校家庭作業填塞的童年裡。

算下來一名台灣小學生每天在校時間最長可達11小時以上,「這簡直是台灣奇蹟!」

作業又多、形式又死板

台灣教育部定義家庭作業(Homework)是「由教師指定學生在家庭做的課業練習」,反映學生是否吸收課堂所學,也幫教師發現學生學習困難。由於家長需要在學生聯絡簿逐項簽名,因此家庭作業的負責人其實是學生與家長雙方。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