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無人經濟」與新零售,一場騰訊與阿里巴巴點燃的「戰爭」

新零售,自然屬於這種「全新的模式」,但它到底長什麼樣子?很少有人可以言簡意賅地給出答案。

截至2017年9月,已經有至少16家無人貨架獲得投資,當中最高的達到3.3億元,融資總額超過25億元。圖為上海自助便利店「猩便利」。

截至2017年9月,已經有至少16家無人貨架獲得投資,當中最高的達到3.3億元,融資總額超過25億元。圖為上海自助便利店「猩便利」。攝:Imagine China

季文儀

刊登於 2018-02-21

#評論#季文儀

2017年8月,我和同事做了一個小實驗:把總價值500元(人民幣,下同)的零食擺在貨架上,安放在北京三里屯一家電影院的入口處。我們用馬克筆標出了每件商品的價格,並在最顯眼的位置放置了一個付款二維碼。

這個貨架放置了24小時,其間沒有任何人看管。如果經過的行人想要購買貨架上的商品,只需要自己挑選後計算總價,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付款。24小時後,我們回到電影院統計剩餘貨品和銷售情況

在這次實驗中,我們一共賣出了價值201.9元的商品,實際收入比這一數字只少了0.4元,幾乎可以撇除貨品偷竊的可能。可以預計的是,如果這一貨架繼續被擺放在原處,銷售額將會繼續增長,且貨損率保持在一個相對合理的範圍內。

以上,就是中國零售行業去年最火的概念──無人貨架──的原型。這些貨架一般被放置在辦公室等人口高度密集的空間,售賣的商品從水果、酸奶到便當、杯麵一應俱全。對於缺乏Coffee Break這一歐美商務文化的中國白領而言,無人貨架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茶水間的位置。每天下午3點,不少人會離開自己的格子間,來到貨架面前挑選食品。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