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我們的關係只有一個月,我為什麼還要養蛙?

相遇可能是意外,棄養卻終將是必然。但就算如此,在冰冷而不友好的冬日,突然收到一張「我蛙」從遠方寄來的秀麗風景畫,也沒有什麼不好?
我們和青蛙的關係,可能更接近於人和寵物的關係。就像養貓一樣,所有人心裏都清楚,那種貓奴面對主子所謂的「伺候」、「服侍」,之所以會是一種心理享受,其實前提都是「擁有」。
Game ON 風物

發現這隻青蛙時,我的個人情感狀況正處在一個不怎麼愉快的小漩渦之中。我發誓,一開始下載它,只是為了觀測一下,到底為什麼那麼多人痴迷於這隻看上去其貌不揚的青蛙?

兩個禮拜過去了,我已經在三個移動設備中分別養了三隻青蛙,已然是「養蛙」的重度患者。

「我不明白這個遊戲有什麼好玩的,」一位朋友對我說,「我下載下來,玩了兩分鐘,然後就沒有東西可以玩了!」

是的,這遊戲只有兩個場景,一個庭院,一個室內,並且你還不能改變這兩個場景的裝飾。你養了青蛙後,只要為它在庭院中收割三葉草(相當於遊戲中的貨幣),再用三葉草購買食物和旅行裝備,幫它放在行李裏,然後——你就真的沒事做了。

《旅行青蛙》只有兩個場景,一個庭院,一個室內。
《旅行青蛙》只有兩個場景,一個庭院,一個室內。

青蛙在家的時候,可能在吃飯、看書、寫東西,或者削木頭,反正只在室內呆着,幾乎一動不動。就算你點它無數次,它也不會理你。你真的沒東西可玩,只好退出程式。過一會,系統給你一條提示:你的青蛙出去旅行了。

蛙去樓空。

大多數時間,你都不會見到你的青蛙。不過,它會在旅途中給你寄各種照片,回家時給你帶各地手信。而你——空巢老人,獨守空房,家徒四壁。只能化思念為動力——收割三葉草,給它買東西,等待它下次回家。回來後,它繼續吃飯、看書、寫東西、削木頭,也不和你說說話,一段時間後又突然拎包出去了。

對這個設定,遊戲開發團隊在接受訪問時說:做一個放置遊戲,讓用戶把手機放在一邊,沒什麼意思。所以他們決定反過來,讓青蛙把用戶給「放置」了。

這是我最近聽過最霸氣的一句話。

大概人類就是喜歡不被搭理?否則為什麼那麼多人愛養一隻對自己愛答不理的貓,還把自己稱為奴才,把貓奉為主子,並對自己能為主子鏟屎而倍感自豪呢?

「我蛙」寄來的相片。
「我蛙」寄來的相片。

在玩旅行青蛙的時候,大多數玩家都會把自己代入為父母的心態,青蛙就是我們的「兒子」。然而,我一個朋友則直接代入了另一種身份關係,她說,你為什麼要養一個「渣男」?你每天為它賺錢勞動、做飯,它對你不理不睬,還出去沾花惹草,你醒醒好嗎?

我連忙把話題引向別處。在短短的幾天內,它已經給了不開心的我很大心理安慰,分散了我很多注意力。如果按照那位朋友的邏輯想下去,所有治癒感都會煙消雲散。

現在網絡上流行大多數的分析文章,尤其在微信朋友圈刷屏的文章,大都試圖將玩家和青蛙之間的關係類比成某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讚美這種關係的「健康」,再套入「原生家庭」、「依附關係」一類流行心理公號常用的詞彙和論述模式,完成一篇頭頭是道的爆款分析。但在我看來,這種分析無異於巫術:方便套用,無需論證,也無法證偽。這些網絡都市青年心理學模板的寫作方式有時和星座分析差不多,一百個讀者看,一百個讀者都會覺得好準。

但這些分析大都高估了青蛙這個角色與真實世界人際關係的相似度——儘管萬千玩家口口聲聲管自己的青蛙叫「兒子」,但所有真正為人父母的玩家都會告訴你,這個遊戲跟養一個孩子根本沒有任何可比性。無論寄託了再多的人設想像,玩家對這隻設定簡單的小青蛙都不可能有哪怕接近真人的情感投入和互動。

《旅行青蛙》遊戲截圖。
《旅行青蛙》遊戲截圖。

我們和青蛙的關係,可能更接近於人和寵物的關係。就像養貓一樣,所有人心裏都清楚,那種貓奴面對主子所謂的「伺候」、「服侍」,之所以會是一種心理享受,其實前提都是「擁有」。

拋卻了這些附會,我想這個遊戲最初吸引我之處,是來自於它的「雅」。這款遊戲的小清新畫風被人讚譽有加,但其「雅」大概不僅包括畫面美觀,是從意象選擇時就已經開始的:庭院中種着芭蕉和竹子,石屋上爬着藤蔓,三葉草田間有個池塘;室內所有傢俱皆為木製,還有蠟燭燈台,祥雲狀的樓梯連接閣樓。

主角是青蛙,借用了日語中「歸來」的諧音(編注:在日語中,「歸來」(かえる)的發音和「青蛙」相同),與上述所有意象一併交織,頗有東方的閒適感,有種「蛙聲籬落下,草色戶庭間」的意境。這種「雅」更體現在它的情節設計中:旅行流浪、拍照、十分復古地寫信,與蝴蝶、田鼠、螃蟹交朋友,每次回來蒐集日本各地紀念品,這都是一些充滿詩意的舉動,甚至代表着某一種你我向往的生活。畢竟人在遊戲中的互動也是有格調之分的,同樣是放置遊戲,送蛙去旅行,就比到網友家偷菜聽上去格調高多了。

另一個因素在於這款遊戲的輕鬆。這是一款不試圖綁架玩家時間和注意力的遊戲,在遊戲出現時,有人將它與電子寵物(編注:又名他媽哥池、塔麻可吉,上世紀90年代後半期流行的一種養寵物的遊戲機)相提並論,但關鍵的不同是,如果你忘了喂電子寵物,它可能會餓死。而養蛙則不會有這樣不愉快的體驗,你也不需要去打敗什麼對手,或者在有限時間內達成什麼成就。你只需要收割三葉草,收拾行李,等它給你寄信就好。

「我蛙」寄來的相片。
在冰冷而不友好的冬日,收到一張秀麗的風景畫,一片蒼茫的藍綠色,那一刻真的彷彿真的有個遠方的友人在外探索呢。

如果就這樣和我的蛙一直相伴下去,也沒有什麼不好?漫長的一天工作,伏案許久後抬頭,寫字樓空氣不通煙霧繚繞,在冰冷而不友好的冬日,收到一張秀麗的風景畫,一片蒼茫的藍綠色,那一刻真的彷彿真的有個遠方的友人在外探索呢。遊戲者,若不入戲,何以遊戲?養蛙,大概是這個不完美世界的一點小美好吧。

但是我內心又深知這種美好不會一直持續下去。《旅行青蛙》本質上是一款卡片蒐集的遊戲,玩家再怎麼自稱「佛系」,最後大都會陷於對於照片多樣性的追求。然而如果要得到更特別、更多細節的照片,不但需要更多貴价的旅行裝備,也需要研究其中的某些規律,比如一些特殊的照片,必須要一些特定的行李搭配才能獲得。這也產生了一種可能的情況,玩家不停收到青蛙大同小異的重複照片,使得遊戲的新鮮感和真實感都逐漸削弱,最後逐漸失去興趣;另一種可能是,你不停追隨這些規則搭配,獲得一張又一張特殊的照片,但彼時這個遊戲的特別樂趣也就逐漸消失了。相遇可能是意外,棄養卻終將是必然,這大概是這類小手遊的宿命。

「我蛙」寄來的相片。
「我蛙」寄來的相片。

但至少此刻,我與蛙還可以相互慰藉。前幾日,知乎網上有一篇文章,有程序員破解了這個這個遊戲的規律,詳解了蛙的旅遊地圖和不同裝備配搭的效果。我點進去後一陣大驚,不敢細看,匆匆關閉。想了一想,又把文章發給一位朋友。

「這個也許能幫你搭配到你想要的所有照片,」我說,「不過也可能會毀掉你遊戲的樂趣。」我這位朋友,用真金白銀買過三葉草,也不時會小抱怨為啥她的蛙兒總是去同一個地方。

「那我不看了。」她說,「我的蛙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讀者評論 6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封面大圖很棒

  2. 最後一句話,貫穿全文作者想要表達的一切

  3. 這標題……其實不用過於嚴肅看待啦……不要說這種免費休閑游戲啊,即使花錢買的游戲大作,有很多我也是花了幾天通關一周目之後就束之高閣啊……
    跟PC或主機不同,基本上手游的目標群體是輕度玩家的,感覺保有率是偏低的。另外怎麽說呢,比如說如果以前饑荒的日子,人們連野菜樹皮都吃,今天大家基本上過著富足的日子,有時候去餐廳點一桌菜,大魚大肉吃不完的就丟在那裏走了,那游戲也差不多吧,太多選擇了,今天應該沒有人會懷著餐前禱告感謝上帝賜予食物給我們的珍惜和虔誠去玩游戲了吧。

  4. 雖然沒有玩,但看著你們養得挺開心,我也覺得挺開心的…

  5. 其实坚持养一年又不难……关键是凡俗之人的注意力是很难持久专注的,被“潮流”裹挟着不由自主……所以我拒绝了养蛙游戏。真正的游戏,必须要有强互动性。

  6. 没说出什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