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人風物深度

異鄉人|我的父母在土耳其博物館裏養毛驢兒

他們第一次「異鄉人」的經歷,成了早年離家的我最大的挑戰。

一輩子生活在江南村落裏的父母,奔赴土耳其,完成在博物館裏牽驢犁地的任務。

一輩子生活在江南村落裏的父母,奔赴土耳其,完成在博物館裏牽驢犁地的任務。圖:Tsengly / 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Q 發自伊斯坦堡

刊登於 2018-01-25

#異鄉人

我無論如何都不會預見到,最後在伊斯坦堡現代美術館裏頭,牽着一頭驢犁地的這三位「中國農民」,會是我的父母和小舅。

父親剛滿60歲,他個子不高、身材瘦弱,禿頂又白髮很多年,神情一如既往的倔強,他走在驢的前面,牽着韁繩,佝僂着,顯得要蒼老些。52歲的小舅更幹練,把持着驢子身後的犁具;旁邊還站着57歲的我母親,她顯然覺得這一切都挺好笑的。來來往往的觀眾,有的會走近了打個招呼,他們很驚訝博物館裏竟然有一頭活生生的驢。

美術館沿海而建,站在入口處,一眼就能眺望到海峽另一頭的亞洲。2017年9月到11月,在第15屆「伊斯坦堡當代藝術雙年展」期間,這間美術館入口處的空地上,搭了一個臨時的棚子,大概有二三百平米。如果在展覽開幕的那個星期路過,會看到棚子裏有一層厚厚的泥土,上面站着一頭黑色的驢,它的脖子上套着皮質的脖環,連着身後木製的犁具,與它一起的,還有被稱為「中國農民」的我的家人。

這是中國當代藝術家蕭昱題為《地》的一件作品,2014年在北京實現過一次。也是在畫廊裏近二百平米的地上,藝術家先是鋪了厚厚一層泥,再又鋪了一層半乾的水泥漿。在水泥層還未完全變硬前,一位來自山西的農夫牽着自家的牛,用傳統的犁具,將水泥地一道又一道地犁了一通。用的是傳統耕地方法,只是耕在水泥地上。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