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一年前的就職典禮觀眾人數爭議,到針對穆斯林的入境限制令,再到力推廢除奧巴馬(歐巴馬)醫保,直到一年後美國聯邦政府正式停擺,特朗普(川普)就任後的所作所為,幾乎無一不是爭論焦點。在這種背景下,端傳媒的「特朗普一週年」專題力圖展示其中某些重要側面。圍繞「另類右翼」現象,本文作者周濂從學理脈絡角度闡述了不同思想流派的分野,而明天刊發由北大飛撰寫的評論,則從現實政治權謀角度解讀,二者之間形成了張力與互補。
本文首發於《讀書》雜誌2018年第1期,端傳媒經授權編修轉載。
對於不少隔岸觀火的國人來說,特朗普(川普)在 2016年取得美國總統大選的勝利,不僅意味着共和黨對民主黨的勝利,更意味着保守主義對自由主義(進步主義)的勝利,以至於有一位朋友在閒聊時說,假如施特勞斯(Leo Strauss)在世,一定會為特朗普的勝利歡欣鼓舞。
我相信這不僅是對共和黨和保守主義的誤讀,更是對當代美國政治生態和未來走向的誤讀。事實上,共和黨並沒有因為特朗普的勝利而變得精誠團結,保守主義也沒有因為特朗普的勝利而變得前程遠大。恰恰相反,共和黨和保守主義曾經堅守的基本價值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