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分享環保袋」:減塑理念與創意手作如何凝聚美國社群?

減少使用塑膠製品的理念雖逐漸為民眾接受,但從「接受」到「實踐」的距離仍然不斷,這個義工計劃決定自己動手,為當地居民每人製作一個創意環保袋。

端傳媒記者 蔣珮伊 綜合報導

刊登於 2017-04-22

週日午後,美國麻州亞當斯鎮上(Adams)的「老消防局咖啡」(The old Firehouse Café)人聲鼎沸。十幾個人圍繞在工作桌旁,一邊聊天一邊將手上的飼料袋做成可再利用的購物袋。

他們是「分享環保袋」計劃的義工,面對即將來到的「世界地球日」,他們希望能為亞當斯8400位居民每人製作一個袋子,讓當地人更容易轉向「減塑」生活。

如今,大眾環保意識提升、塑膠製品的危害日益顯著,減少使用塑膠製品逐漸為民眾所接受。然而由於貪圖便利,個人從「接受」減塑到真正「實踐」的距離仍然很長,因而愈來愈多團體及運動人士,嘗試以集體的力量建造友善且容易實行的減塑環境。

2007年,來自美國麻州康明頓(Cummington)的藝術家芙萊德(Leni Fried)發起「分享環保袋」計劃。她號召義工利用廢棄材料縫製可重複使用的環保袋,放在各地的商店、市場及圖書館等地點的出入口,方便未攜帶環保袋的消費者借用,以取代一次性的塑膠袋。芙萊德估計,1年來義工縫製了約1.5萬個環保袋,在麻州西部時常可見到他們的「作品」。

這有點像是行動中的創意。這些環保袋是很個人的,不是被大量製造的,縫製袋子的人還會在上頭簽名,而且它們真的很實用。

「分享環保袋」計劃發起人芙萊德

製作環保袋的方式其實很簡單(實際製作過程可參考影片)。首先找一個堅固的袋子,例如動物的飼料袋、米袋或麵粉袋,接着將袋子套入木樁、撐出空間,再對摺成雙層,將底部的邊角收起釘好,基本袋型就完成了。然後在提手位置打兩個洞,為確保牢固,再釘上兩個金屬索環,提手的材料則來自因破洞或堵塞而被丟棄的塑膠輸水帶。

上述材料都可以換成其它類似材質的替代品,「分享環保袋」不僅能再利用塑膠製品,義工想從垃圾場中搶回來的對象還包括廢棄帆布、電腦線、舊衣服等等。芙萊德稱這些袋子是「行動中的創意」:每個袋子都不太相同,甚至有製作者簽上自己的名字,和大量製造、沒有温度的塑膠袋相比,它們更讓人捨不得丟棄。

芙萊德表示,計劃的部分用意在於幫助人們意識到自己究竟丟了多少東西,又有哪些東西可以再次利用、毋須再購買替代品。在芙萊德看來,「回收」正是「浪費-丟棄-大量製造」惡性循環的終點。

由下而上的在地行動

The BagShare Project鼓勵人們使用可循環再造的物料製成一個袋子。
「分享環保袋」鼓勵人們使用可循環再造的物料製成一個袋子。

除了減少對環境的負擔,「分享環保袋」計劃的另一個成果,在於促成在地社群自發性的響應以及社群成員的互動。

在麻州,雖然禁用塑膠袋已成為趨勢,部份店家仍被允許以拋棄式紙袋替代塑膠袋。北安普敦(Northampton)家庭式雜貨店 Serio's Market 決定一次到位,率先提供顧客手作環保袋。店鋪驚訝地發現,顧客的反應相當正面,不僅紙袋使用數量減少約一半,甚至還主動捐贈二手布料。

而「分享環保袋」計劃發起後,義工常會收到各地捐贈的廢棄材料及縫紉機,製作環保袋的據點更已經固定出現在9個不同的城鎮。「這不是一個由上而下運作的組織」,芙萊德表示,一向是有人先主動與自己聯繫,她所做的僅是培訓領導者,根據各地方的條件給予意見,後續行動則交由在地社群主導。

事實上,教導與學習新技能正是計劃的核心宗旨——特別是在這個什麼都能用錢買到的世界,一些技能往往被低估、看輕。芙萊德指出,現代文化常將人導向以頭腦來做事,而非雙手,但她認為,若我們能學習並分享更多這些實用的手作技能,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變數就能有更多準備。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不管願不願意,我們都被迫要與他人共享。而正是藉由分享,我們不那麼孤獨,這也是為何『分享環保袋』持續走到現在的原因。

「分享環保袋」計劃發起人芙萊德

芙萊德認為,衡量「分享環保袋」的真正標準,在於這一過程中創造的社群。計劃鼓勵所有義工在參與的過程中對話,因而各地據點看起來都像一個氣氛活絡的團體。

「分享環保袋」計畫中的創意環保袋。
「分享環保袋」計畫中的創意環保袋。

芙萊德指出,美國人很大一部分的自我認同在於視自己是獨特的個體,但「分享環保袋」正在改變這個想法,藉由集體製作環保袋,參與者了解地球不是個體所獨有,保護環境也無法單憑個體的力量,社群的氣氛使參與者覺得有伴,成果又有意義,這是她認為這個計劃能夠持續至今的原因。

台灣也有團體在做類似的事情,如「Ubag 二手袋循環計劃」,就提倡募集民眾家中多餘的環保袋或紙袋,將其提供給商家以取代塑膠袋,嘗試「以一間商家為起點,創造一個社區二手環保袋循環再利用的系統」。

另外也有從街區店家發起的減少包裝行動。台南著名的觀光街區正興街自2017年初,開始推動「正興杯杯」計劃,讓遊客購買飲品時可以租借玻璃杯以取代紙杯、塑膠杯,且還能享有合作店家的折扣優惠。

3 億噸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報告,全球2014年塑膠產量為3億噸,預估2050年年產量將重達11億噸。

來源:PRIBagShare ProjectUS News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