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月,看守台灣協會在網路上發起募款活動,打算推出一款APP,消費者只要用手機掃描商品的條碼,就可以知道商品裏是否有塑膠微粒,希望消費者能夠拒買抵制,以保護海洋不受污染。
根據調查,現在市面上銷售的洗髮精、洗面乳等清潔用品,強調可以去角質,深層潔淨,含柔珠與具摩砂效果的產品,有70%以上含有塑膠微粒。這些塑膠微粒經由我們使用過的污水流到地下道,因為太微小了,沒有辦法被污水處理廠過濾,會直接排入大海,被海洋生物吞掉,間接也會危害到以這些魚貝類為食物的我們。
美國有些地方已開始規定,不准商品在產品中添加這些塑膠微粒,希望能夠從最源頭的地方來管理,目前台灣的環保團體也正在游說政府,希望能立法限制這類產品。
這些塑膠微粒,即使起初是無毒的,但是從下水道流到大海途中,會吸附許多病菌以及有害的微生物或元素,一旦累積在海洋生物的脂肪組織,當人類又吃進這些食物,長期下來會產生癌症、畸形、過敏等等的慢性疾病。
別看這些塑膠微粒數量微不足道,有毒物質會在食物鏈中累積,假如一隻小蝦米含有一單位的塑膠微粒,一條小魚吃了100隻小蝦,他的體內就累積了100單位的塑膠微粒;一條大魚吃了100條小魚,那麼大魚體內就有一萬單位;若一隻鯊魚又吃了100條大魚,那鯊魚體內就有100萬個單位!
更重要的是,生物吃了有毒的塑膠微粒,就排不掉了,它會在生物的脂肪裏,一直累積。
來自人類的海洋垃圾
其實海洋裏的塑膠,除了這些清潔用品添加的材料之外,最主要的還有來自人類丟的垃圾。
台灣荒野保護協會這十年來,每年在四月的地球日以及九月的國際淨灘日,都會發起大規模的海灘撿垃圾活動。人們不只是撿垃圾,還會將垃圾分類研究,紀錄並且分析,也就是做長期的海岸監測。
根據統計發現,這些丟入海洋的垃圾,64%來自於一般日常生活用品以及海岸遊憩的消費物品,25%是抽煙的煙蒂或拋棄的打火機,其他是海上船隻所丟棄的用品。
這些垃圾絕大部分都是一次性的包裝物或容器,材質都是塑膠。當這些塑膠垃圾在潮水不斷撞擊以及陽光曝曬下,逐漸變脆並碎裂,久而久之,也會變成直徑非常微小的塑膠微粒。不過,不管塑膠碎裂到多麼微小,它始終存在大海裏,永遠不會消失。
小信天翁的死
塑膠微粒長期累積在大海中以及海洋生物體內,與尚未變成塑膠微粒的垃圾一樣,都有可能被大型的鳥類吃進去,從而威脅牠們的生命。
前幾年科學家發現有大量的信天翁在長大前離奇死亡。調查之後發現雛鳥的胃裏有許多垃圾,包括打火機、彩色筆、塑膠玩具、發泡膠、螢光棒,甚至還有燈泡呢!
為了消化這些不可能消化的食物,小信天翁往往分泌了過多的胃酸,造成胃潰瘍、胃穿孔,然後就因為過度飢餓,脫水而死亡。
這是因為信天翁不像許多海鳥會潛入水中追捕魚群,牠們習慣趁着昏暗的天色去找浪花中的影子,只要看到水面有動靜,往往是大口一咬,不分青紅皂白先吞再說,然後再飛回巢裏吐出來餵牠們的小孩,於是這些可憐的小鳥就吞下這些垃圾了!
生命源於海洋,廣闊浩瀚的大海總讓我們誤以為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我們將垃圾往海裏倒,以為看不見就沒關係,但是這些東西不會真的不見了,當我們從進食從海裏捕撈來的魚貝類時,這些東西就進入我們的身體內。
因此,當我們從洗臉槽,從水溝裏沖進這些塑膠微粒與廢物時,就好像在我們自己飯碗內下毒一樣。
地球上所有生物都彼此相關無法分離,是生命的共同體,保護海洋生物,也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