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吸管革命:除了塑膠,我們還有什麼選擇?

若是不想使用塑膠吸管,我們還有其他選擇嗎?在一片反省聲浪中,一場關於吸管的生活小革命正悄然啟動。

「一隻欖蠵龜痛苦得緊閉雙眼,鼻子滲血,將近10分鐘的掙扎後,一根10公分長的塑膠吸管終於從海龜的鼻子中被拉出⋯⋯」2015年,海龜保育團體The leatherback Trust發布了這段令人震驚的影片,旋即在社群網路迅速擴散,人們才驚覺,一根小小的塑膠吸管,卻可能對環境及海中生物帶來巨大的傷害。

吸管,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從早上在巷口早餐店買一杯奶茶、用餐後的提神咖啡,到路邊隨處可見的便利商店及手搖飲料店,一天中,人們究竟會使用到幾根吸管?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消耗掉30億支塑膠吸管,而因為體積太小、回收經濟價值低,這些吸管幾乎無法被回收再利用。

塑膠製品對環境及人體造成的傷害,早已不是新聞,各國政府也紛紛制定相關政策,例如2002年起台灣便開始推動限塑政策,要求百貨、量販店、超市和超商只能提供收費的厚塑膠袋;而法國也通過立法,將在2020年開始禁用塑膠餐具。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