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ShiroCrow,回應圓桌話題《台灣網友倡改時區、禁掛五星旗掀爭議,「網絡參與」能創造更好的社會嗎?》
「從提議引發的爭議,突顯了公民提議的價值,還是製造出社會分裂?」我的答案是:他突顯了價值。
因為沒有爭議並不代表「社會團結」「幸福美滿」。理想民主社會的反義詞並不是一個充滿了紛爭、衝突的社會,而是一個毫無意見、漠不關心的社會。
這個社會就算在毫無爭執的聲音的時候,他依然充滿了各種階級、各種歧視、各種剝削、各種不平等、各種痛苦。他們可以就這樣永遠默默地下去,而反而在有爭議的時候,世人的眼光才會看向那些問題。確實,一身病痛會讓人心志沮喪、覺得沒有希望,但如果毫無痛覺的過活,你覺得你的生命還能有多久?
2. Fai,回應圓桌話題《台灣網友倡改時區、禁掛五星旗掀爭議,「網絡參與」能創造更好的社會嗎?》
其實「民主」說穿了就是賦予人民權力去作主。這是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也需要從實踐中學習,更不宜用時效來衡量。如果一個好的社會建基於公開透明的制度,理性和平的民眾,協商合作的習慣,則不管你將來有沒有比民主更好的社會建制,培養公民無可厚非,也是基石。除非我們對人性抱定悲觀主義,像成龍一樣覺得中國人都需要被管(好像不包括他本人),否則我還是相信《端》在一篇敘利亞內戰的報導中刊載過的一句話:就算在最惡劣的環境,也不放棄建立公民社會(大意)。明乎此,一個制度的好壞端視乎它的構建對培養公民的成效幾許,它能否讓公民覺得自己的聲音是有影響力的,是可以介入政治搏弈的,是會帶來改變的。回應不僅是回應,它是讓公民覺得有力量的做法,這才是這個平台設置的根本意義。觀乎香港的發展則完全相反,它讓我們覺得怎麼說都沒有用。這就是民不民主的主要區別:公民力有沒有提升!
3. 不配,回應圓桌話題《台灣網友倡改時區、禁掛五星旗掀爭議,「網絡參與」能創造更好的社會嗎?》
出於陰謀論觀點,對今時今日的大部分政府我覺得主要還不是真正服務公民的…覺得這個案例裏,台灣有一群人倡議一個會讓中國大陸難堪的議題,不過是讓台灣政府手上多了一張牌,如果大陸做出什麼讓台灣不高興的事,台灣就把這張牌打出去,如果事件期內兩岸關係升温,這張牌就雪藏(當然這只是極端簡化的情況,政治事務真正牽扯的人和事應該多得多。也可能我的觀點是錯的)。今天這個社會真的很撕裂,全球範圍都可見,如果拿中國大陸範圍來講,從很多角度看上去都可以把人分成割裂的一堆堆,互相鄙視甚至敵視。從我最討厭的角度來分,有的人張嘴閉嘴就地域歧視攻擊、或抵制這個抵制那個、或者是遇到政治議題就說出「滾出中國」、「去跪舔你的美國爹」這樣的爛仔思維語言,而其實對於這些無腦之人,我何嘗不是也羞於跟他們共用「中國人」的稱呼?有時真的會期待有段子手大佬可以創作一個得體的「新身份稱號」把這些人另外標識出來,別再映衰中國人三個字。…………以前經常開腦洞想,說不定在遙遠的未來,各種爭議越來越激烈時,「國家」這個概念變得不是由疆土或種族來分,而是看個人的信仰、理念來分,志同道合者一國了。
4. 王立早,回應圓桌話題《中藥成分馬兜鈴酸被指致癌,你如何看待中醫治療?》
其實感謝多次引發的話題,如今同齡朋友中基本達成共識:沒有所謂的「中醫」「西醫」之分,只有「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的區別。
在科學手段未取得發展的年代,人類只能從自然中獲取醫藥,因此中西方都存在中草藥的歷史;因為缺乏實證手段,這時的醫學只能是一種「經驗醫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聽過有些小兒古方其實是令患兒陷入金屬中毒昏迷而發揮了止哭的作用,但在古人看來則是「藥到病除」。
現代人類有了實證的手段,有了實驗的準則,我們可以準確確定一味藥是否有效,是哪個部分有效,為什麼有效,不僅可以提純甚至人工合成,做成藥劑施用在人體上。試過腸胃炎打點滴,藥名寫「川芎****素(後綴一串化合物用語)」,你說這算「中藥」還是「西藥」?還認為屠呦呦證明的是「中藥」的偉大?
唯一值得關注的是,一個幾乎在全世界消亡的東西,是怎樣的力量讓它成為「殭屍」?
5. cherrykwok,回應圓桌話題《中藥成分馬兜鈴酸被指致癌,你如何看待中醫治療?》
本人是在讀中醫學生,見到類似的討論都太多太多了,在現代科學迷信的社會,凡事要求快而一眼就明白,怎能要求行外人耐心聽新鮮的學術理論系統,辯證邏輯?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評論事物請勿單純從感性出發吧,世界已經如此浮躁,為何還道聽途說地插一腳?
我也是學習phychembio長大的(現代人都是吧),但越讀中醫越有信心和自豪感,這都是因為我們見到了只有靜心、耐心去學習了解才見到的中醫學術全貌;除了嚴密的理論思維,臨床見真章,義診或見習時候見到太多西醫拒絕治療,轉介中醫而治癒的病案,從痛症到癌症。
太多了。
我不否認社會有江湖郎中,但這屬於中醫嗎?只不過打著中醫的幌子招搖過市!
中醫能存在至今,並仍還有學習現代科學知識的年輕人前僕後繼為它的發展、發揚做努力,這說明什麼?這是經驗醫學能做到的嗎?
西醫或中醫,我們的目標都是治癒患者。以前見到不經了解或道聽途說就黑中醫的評論就忿忿,但可能是見多了吧,沒心力再逐點逐點反駁解釋;但更多的是因為學習更多了,見到更多成功的病案,人不知而不愠。中醫做好自己就行了,用臨床來說話更有用吧。
但願世間無疾苦,何愁架上藥生塵。
6. kingcrab,回應圓桌話題《中藥成分馬兜鈴酸被指致癌,你如何看待中醫治療?》
細觀留言板,發現眾多評論當中,對於中醫和西醫的對比,超過了對於中醫的深入探討。作為一名醫學生,我一直將中國古典醫學當做偽科學在看待。其因有二:
一是我學習了循證醫學,追求「看得見」的物質和理論,對於看不見的五行奇經八脈,源頭上就有不信任。
其二呢,是我恰巧愛好歷史,在只有中醫的那些年代,我們群眾的平均壽命是非常低的,不過40,人來70就古來稀。和如今的人均壽命相比,幾乎天壤之別。所以這些讓我站在了中國古典醫學的對立面,同時也相信了部分人所持的觀點:中國古典醫學是哲學。我覺得用現代醫學的原理和方法去看待中國古典醫學是錯誤的,因為二者不在一個體系之內,如何用相同的方法去評定呢?但是我們常人無法理解中醫當中的原理,中醫世家也以父傳子這樣的方式去傳承,那幾乎會越來越少的人去了解和深入挖掘中醫的理論。我相信在未來二者的鴻溝會不斷變大,作為國粹,它有存在的道理,是政治家的文化自信的一部分。但是追究實用性,中醫始終只能佔據在輔助科室之類了。
中成藥實際上是被利益驅使的東西,我父母因為年紀上來,有各種各樣的基礎疾病,去大型三甲醫院看病的時候,無論是那個基礎類的疾病,心血管也好,內分泌也好,中成藥總是形影不離。我不知道醫師是否知道這類藥物有幫助,而並不是只知道沒有壞處。但是我知道這類藥物的「性價比」很高,畢竟一盒能夠賺到20-100RMB,還有比這更容易賺錢的方式麼?
前段時間被批判的普洱茶,其實和中醫有一些相似之處,二者相似之處在於都是中國文化沉澱下來的產物,而且同樣涉及多方面的利益。中醫或者說中藥背後的市場是非常龐大的,冬蟲夏草,阿膠這些或是傳統的中藥或是中藥的衍生物,背後都是幾十億甚至幾百億的市場,從這個角度來看,中醫這門學科就有存在的必要性。
「你不能動了他們的奶酪!」
7. 不配,回應圓桌話題《愛因斯坦說,平靜而温和的生活,比追求成功與不安定帶來更多幸福,你認同嗎?》
如果我與幾位小編的答案對比,我更傾向於面對未知挑戰,但又覺得「幸福」「快樂」這樣的詞也許不能作為一個終極的描述,變動、新鮮感帶來的,也許不完全是幸福,但又可能是驅動著人所有行為的最原始的衝動。
影響我很深的一部經典電影《fight club》裏面大概有這麼一句:「我們只是歷史的過客,目標渺茫,無地自容。我們沒有世界大戰可以經歷,也沒有經濟大蕭條可以恐慌。我們的戰爭充其量不過是內心之戰;我們最大的恐慌就是自己的生活。」電影大概講了一個生活極端平淡的普通人,神差鬼使地加入了一個神秘的地下組織,他的故事從此變得刺激,襯託得剛才說的那句話極具煽動性。當時只有十幾歲的我看完這部電影後內心的巨大震撼,好像在往後這麼多年都沒有被超越。
也許愛因斯坦嚮往平靜而温和的生活,但他對物理理論的探索,某種程度上就像一場神秘的冒險之旅啊,不但獲得心靈上的滿足,最後更功成名就。包括作為普通人的我們,玩遊戲、看電影讀小說等等,本質上也是這樣吧,追求的都是冒險-成功、探索未知-發現新大陸、擁有財富名利等。但說歸說,要是真的讓我們參與到一場殘酷的戰爭、或者九死一生的探索冒險裏,恐怕不是人人都感到那麼興奮的,更別說有時候成功的機會只有極少數人能抓住,而且可能會建立在傷害別人的基礎上。那麼如果不能在現實中獲得,我們便開始在更虛的地方去尋找這種滿足感。
說到在虛擬中尋找快樂(快感)又想提一下網絡小說。嚴肅的文學作品可能我也沒太多耐心看,但跟這邊大部分人一樣我會看網絡小說,不知道其他地區的人看得多不多。大陸這邊的很多網絡小說在我看來真的有點像精神毒品,以男性頻道的小說為例,多是仙俠、魔幻、穿越、重生、商場官場等主題,讀者代入到一個帶著「作弊器」或者「好運到爆」的主角身份,體驗各種類似張無忌墜個崖都能得到絕世神功一類的不勞而獲、欺負臉譜化的反角壞人、施恩然後收服一幫馬仔、毫無現實根據的多名女性角色愛上主角等等……而且如果你不這樣寫,很可能小說就會「仆街」(不是想說粗口,這邊的網文圈是直接這樣使用這個詞的),即連載過程中由於讀者太少而選擇放棄或者草草收尾開新書。twitter中文圈有個知名賬號「炸饅頭」講了一個段子我覺得很一針見血,類似是這個意思:「現在的讀者只能看安心類小說,如果主角受了委屈,就像有人一巴掌打在讀者自己的臉上一樣。如果主角受的委屈不在幾章內復仇回去,作者就會永遠失去這個讀者」……網文圈子裏面誕生了不少年收入百萬到千萬的作者,他們的作品大部分都離不開上面講的套路。也許一大批生活裏各種挫折的讀者就靠著這類精神毒品的意淫來維持「幸福感」。據說有人已經從中發現商機,把這些網絡小說翻譯英文,好像還很受歡迎。我不想刻意去給這些讀者差評,有時候他們更像是受害者,真的很無奈。
8. 在雪中發芽,回應《用「開放」手段推行「開放政府」,唐鳳為何引發不滿?》
下面那篇已經有答案了...法國的做法是由下而上,先推動民眾去主動關心了解、繼而與政府公部門溝通、最終取得共識,這才能逐漸解決對於政府不信任的問題。
台灣人有很多平常不關心,認為多項公眾事務是政府必須解決,自己則懶得去了解,同時又認為政府應該要遵從任何的民意、卻不願思考所謂「民意」的爭議之處。(舉例,比如說某地方人口稀少但交通不如大城市方便,但當地人強烈要求蓋機場。政府最後因為各種原因蓋下去了,機場使用率卻趨近於0,還得每年花錢養護。這樣遵從民意是否合理?)
唐鳳目前可以施力的點,或許就是這個,推動更多公民了解這個平台,同時讓政府部門敢於來和民眾對話。台灣目前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溝通」,政府與民間常態性的溝通。至於哪些政策可以公開討論之,哪些不行,這屬於公部門的專業,唐鳳應該就此儘快和PO們去訂出規則。
9. waltchang1998,回應《從明星學者到三朝帝師,晉級中共權力巔峰的王滬寧是誰?》
弱中有強,強由弱生,inside out的道理他不知道。
政治和經濟要一起看?民主資本主義是哪來的?它本身是帝制=斯大林社會主義發展不下去了出來的。社會主義控制一切經濟和朝廷控制一切經濟是一樣的。說資本主義民主:帝制不行而生出來的東西,是西方的,而馬克思主義是東方的?還說馬克思無限正確而且不可能有更正確的了?先進之後再無先進?這就是學術傲慢偏見無知,請問人類社會是怎麼發展的?不是一種觀點先先進後被汰換嗎?這不就是第二個康生嗎?說知識分子危險?卻不知道短期的不穩定指出了問題才能長治久安,維穩勞民傷財還致使不可能長治久安,要透過「不穩」看到人民的苦楚解決這個苦楚方能長治久安。
不信學術傲慢(academic bigotry)?今天德國極右政黨的afd成立是由一群男性的大學教授成立起來的 「around two-thirds of supporters listed on its website in the early days held doctorates, leading to AfD being nicknamed the "professors' party" in those early days」
「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 我們的古聖與先賢早就看到了這一點,可是他們的「假學術」傲慢還作有理?至於為什麼?還不簡單 讀一百本書都是亞當斯密學說和其產物,卻放棄think outside the box?這是什麼學術啊?
「有強者有弱者」錯!有看起來強之者和看起來弱之者!「強梁者不得其死」-道德經 美國強,侵略伊拉克,製造了ISIS,搞得美國自己雞犬不寧,而ISIS起來後殺人放火惡事做盡今天又被消滅了?是不是「小人得志不能長久」?ISIS不強還是美國不強?不聽別人意見?「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書籍是什麼:別人的思想和經驗 必須聆聽所有的說法,從人家的出發點出發予以解決。今天美國右翼說氣候一直都在變遷,左翼說「97%的科學家都認為氣候變遷是真的」,兩者驢脣不對馬嘴答非所問,左翼應該說氣候確實一直在變遷,但是過去幾十年氣温長得比前幾百年還快,而不是拿着97%壓着每天被右翼洗腦的人民頭上。這才是解決問題之道,也是中國的古聖與先賢告訴我們的:參兩小兒辯日。
偉大的中國人民有句諺語說「我書讀得少,你不要騙我」 這便揭示了書讀到位了便無人能騙你,可是有些人作假學問竟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傲慢偏見無知,我真的為他教過的學生感到遺憾!
以柔克剛,柔即包容,包容傾聽則知己知彼,不戰而勝,方仁者無敵!這中國傳統哲學的道理,我們古聖與先賢的總結,他不知道?
10. 鄺書記,回應圓桌話題《愛因斯坦說,平靜而温和的生活,比追求成功與不安定帶來更多幸福,你認同嗎?》
幸福就是發現錯字能獲得現金獎勵。
端小二註:本小二又怎麼會打錯字呢?(心虛)
哈哈哈哈哈你会不会有错字自己心里没点儿「哔」数吗?😂
「因為沒有爭議並不代表『社會團結』『幸福美滿』。理想民主社會的反義詞並不是一個充滿了紛爭、衝突的社會,而是一個毫無意見、漠不關心的社會。」
還有一種可能是,人們的嘴都被堵住了,不被允許發聲。比如中國大陸。當局一邊瘋狂消滅言論,一邊藉此營造所謂「和諧社會」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