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談「民主」和「抗爭」,澳門最年輕議員蘇嘉豪這樣誕生

「太陽花」、「雨傘」、「反離保」都是蘇嘉豪的關鍵詞。他的團隊看清澳門選民集體情緒,捨棄「民主」口號,改用「革新」和「前進」,立下澳門民主發展的重要標杆。
香港

澳門立法會選舉前夕,我這個香港人到訪了濠江,搭的士時遇上豪爽女司機。她說,和丈夫以前從事賭場工作,為照顧家中幼兒,轉行開的士。車子經過五光十色的賭場時,她語帶自豪:「因為天鴿風災,賭場燈飾仍在修理,光度暗淡了,修好了會更漂亮。」那麼,她如何看這場讓澳門死十人傷二百人的風災?事隔三星期,她仍沒法平息怒火:「我的兒子那麼幼小也懂得問,為何政府不告訴大家會刮風?為何不早點告訴大家會有大水?」

女司機說,有朋友的店鋪被淹,也有名貴汽車報廢;她兒子患哮喘,那幾天垃圾腐壞發臭,擔心兒子健康。她咬牙切齒:「我痛恨政府無能,但可以做什麼?」她主動提及幾天後的選舉,卻堅定地說不會投票:「我不會投票,投了也沒有用。」但她也不是從不參與政治活動,三年前,澳門政府推出「離保法案」,讓特首享有刑事豁免權,並讓離任高官獲得巨額補償金,民間強烈反彈,她也有參加二萬人的集會,最後民眾力量逼使政府撤回法案,但她的無力感並沒減少。她說,政治在澳門沒有用,但對澳門人在風災裏展現的人情味、守望相助的情操表示欣慰。

2017年9月17日,澳門第六屆立法會選舉投票日,大三巴牌坊外遊客眾多,颱風「天鴿」吹襲而倒下的大樹在旁。
2017年9月17日,澳門第六屆立法會選舉投票日,大三巴牌坊外遊客眾多,颱風「天鴿」吹襲而倒下的大樹在旁。

天鴿是風災也是人禍,從香港人角度,天鴿造成的災害明顯和「民主」有關,如此大型災難若發生在香港,又緊接選舉,選民必然會蜂湧投票,甚至有利民主派得票。但港澳始終有別,結果澳門立法會的投票率比上屆僅微升2.2個百分點,民主派得票也未回到2009年高峰。

這位的士司機的想法反映了一般澳門民眾的態度:「天鴿反映澳門政府『廢』,官員無能。」澳門《愛暪日報》負責人崔子釗說,其網媒每次貼澳門特首崔世安的圖像後,不分派系的澳門人留言都是痛罵,包括議員吳國昌在內的不少民主派人士曾形容澳門政府簡直是「人傻錢多」,雖然富裕,但施政能力低落。不過,認為澳門人從天鴿風災連繫到澳門民主制度缺失,再覺悟要投票,是香港人的一廂情願:「澳門人會覺得,普選也會選個廢人出來。」崔子釗解釋。

新澳門學社分裂,三人當選

相比香港,澳門選舉很少有什麼「驚喜」,建制派大勝是必然。立會33席裏,直接選舉議席數目少於一半(只有14席),其餘被間接選舉和委任議席瓜分,即使是直選,也是建制派佔上風。澳門自1966年「一二.三事件」後,左派社團在反殖鬥爭中勝利,葡國政府怠惰貪腐,傳統左派團體取代殖民政府,成為華人生活圈的重要依靠。另外,賭業商人也在直選中爭席位,還有回歸後逐漸壯大的同鄉會勢力在。選舉「新聞」只圍繞各種疑似賄選招數:一車車把選民送去吃飯飲茶再投票;學校派通告勸喻家長投票給某候選人。

今次直選的結果,非建制議席數目沒有大突破,仍然屈指可數。根據澳門獨立網媒《論盡媒體》報導,14席中只有4席屬非建制,除了土生葡人和公務員代表高天賜,就是從新澳門學社分裂出來的民主派三人。

近六十歲的吳國昌和區錦新可謂是「老泛民」,1992年兩人創辦民主派團體「新澳門學社」,是元老級人物,兩人多年來在澳門直選中取得議席。兩人今屆沒有以學社名義出選,各自另組名單,最後各取得過萬票勝出。獲學社唯一推薦,以「學社前進」名單出選的蘇嘉豪只有26歲,形象接近港台近年冒起的學生運動領袖。他在台灣大學政治系畢業後,因帶領2014年「反離保」運動為人認識,今屆立法會選舉前夕,《環球時報》指控蘇曾參與「台灣太陽花運動」和「香港的非法佔中」,指其政治取向「偏激」,是「獨派分子」。

2017年9月17日,澳門第六屆立法會選舉投票日,澳門北區政府綜合服務大樓外一幅佈景版,展示所有候選人的競選海報。
2017年9月17日,澳門第六屆立法會選舉投票日,澳門北區政府綜合服務大樓外一幅佈景版,展示所有候選人的競選海報。

今屆選舉,蘇嘉豪首次以名單第一位參選,最初被評估選情不明朗,最後取得九千餘票,滿足了比例代表制約八千多票取得一席的門檻(香港採用最大餘額法,澳門採用改良漢狄法),成功當選澳門史上最年輕議員,成為澳門民主運動年輕化的標誌。

負責為「學社前進」做文宣的幕後戰友,是名單中排第四的黃健朗。今年只有20歲,仍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政治及行政學系的他,近來「走堂」(蹺課)參與選戰。性格內歛的黃表示,面對澳門受眾,文宣會因應其接受程度而作出調整。

筆者留意到,蘇嘉豪組別的立法會競選海報沒有「民主」兩個字。黃健朗解釋,「民主概念太深太抽象,觸動不了一般澳門人。在澳門談『民主』沒有客路,說了他們是會沒有反應。你必須跟民生扣連,例如提及貪污、樓價公屋供應等話題。」他們的宣傳品裏均有提及公屋、教育、交通、保育及工人權益等議題。

黃健朗笑說,「學社前進」雖被指為「獨派分子」,但走的路線相比香港社運界的年輕人溫和得多:「在澳門,『澳獨』根本不存在,「本土」這個詞太敏感,「民主」有點趕客, 如果寫『議會抗爭』更加是瀨嘢(觸犯禁忌)!」黃續解釋:「我們為選舉做文宣,會思考如何令選舉利益最大化。」在旁的學社前理事周庭希補白:「加上『民主』二字已被澳門民主派前輩們用得太多,太舊了,我們想突出自己不同。」

參考朱凱廸、曾俊華選舉經驗

於是,蘇嘉豪的海報上主要用上「希望」、「前進」和「革新」等字眼。他們的口號有「集結希望、澳門前進」、「革新議會,永續發展」,另還有一句:「與其任由舊的重複,不如締造新的希望!」驟眼看下去,如果在香港,建制派的年輕候選人也可以用上這海報。

去年9月香港舉行立法會選舉,黃健朗曾替非建制候選人包括朱凱廸、張超雄等做義工,他指出:「我們構思這個關於『議會革新』的路線,有參考了曾俊華參選香港特首、朱凱廸參選香港立會的做法:就是先要透徹分析社會的集體情緒,再提供一些出路。像朱凱廸看到香港人的無力感,就提供了『希望』。」

黃解釋:「澳門的集體情緒是什麼?我認為澳門集體情緒是,覺得立法會廢,議員廢,我們嘗試提供一個不同模式的立法會議會想像,打破議會的框框,進取一些,貼地一些。」香港年輕人參政愛用「激進」、「抗爭」字眼;在澳門,年輕民主派候選人則自稱「進取」、「前進」,用字明顯溫和得多,或反映了兩地民間接受程度。

近年澳門經濟大好,但產業單一,年輕人求職不是做公務員就是加入賭場,黃健朗認為:「我們也訴諸澳門年輕人那種覺得待在小城悶得像『發霉』的鬱結,透過關注保育城規,令澳門年輕人覺得澳門是宜居城市,值得留下,所以有『永續發展』這句口號。」筆者指出,「永續發展」十分之朱凱廸色彩,也有點曾俊華呼籲港人不要移民那種情懷,黃聽到後笑而不語。

2017年9月17日晚上,蘇嘉豪乘車到不同投票站巡視。
2017年9月17日晚上,蘇嘉豪乘車到不同投票站巡視。

受新澳門學社經濟支持的網媒《愛暪日報》副社長崔子釗則指出,香港近年處於社會運動低潮,對今次選舉也有影響。「我也有到香港採訪雨傘運動,最初傘運在網上獲得澳門人正面評價,到後期,澳門人未能了解示威者背後追求什麼,於是覺得這群人『搞亂社會』,加上近日有香港示威者入獄,香港社運被打壓的陣痛已經滲透到澳門。今次即使是民主派候選人,也較少在政綱強調『民主普選』等字眼。」

崔分析,一般澳門選民即使支持民主派,也不像香港人般由意識形態出發,而是一種粗糙的觀感:「支持者主要覺得,民主派『有勇氣說話』、『肯反對政府』,又或者投票給蘇嘉豪是想『畀啲機會年輕人出頭』(給予年輕人上位的機會)。」而黃健朗也指出,支持者會忠告他們:「不要為反對而反對」,背後是一種澳門人對「搞亂社會」的反感。

崔子釗曾在中國政法大學讀書,了解中港澳民情。他認為,澳門民風有時要比中國大陸更保守。「內地人有時還要比澳門人激進,好像從內地到澳門的新移民,若遇切身權益受損,也會出來維權。反而澳門人或許近年活在安逸之中,特別是受惠於福利政策和政府派錢,不大願意出聲。」有澳門人舉例指出,多年來爭取成年內地子女居澳權的「家庭團聚會」勇於發聲,抗爭手法較澳門本地人更激進。更有趣的是,三年前「反離保」鬧爭議期間,除了香港報章狠批澳門官員自肥,新華社也在5月底轉載《南方都市報》對這個法案具批判性的報導,反而澳門主流傳媒噤聲。

天鴿對民主派的影響?

蘇嘉豪「成名之作」是2014年「反離保」運動,引來二萬市民上街抗爭,是澳門近25年來最大型集會。但其後的社會運動卻後勁不繼:他們籌備過的「撐香港佔中晚會」只有一千人參加,爭取「民主」的回歸遊行只有百多人。有分析指出,二萬個反離保群眾未必可以大量轉化成蘇的票源,因為部分反對離保的人士,後來也反對佔領中環;而且部分人的思維也是訴諸中央政府的威望,「希望阿爺(北京)出手主持公道」,認為要「請習近平來捉貪」平息事件,未必等於民眾對民主體制有期望。

至於天鴿效應對民主派的影響則眾說紛紜。有一派認為,建制資源豐厚,在天災可以靠派物資討好選民。而解放軍出動援救天鴿災情,也令民眾對中央政府產生感恩之情,未必有利民主派選情,今次建制派選情亦沒有大幅受挫。另一派則說,天鴿「叫醒」了部分沉睡的澳門選民,特別是澳門人未必敢公開表態,但會願意在網絡上接收政治資訊的社群。值得留意是,蘇嘉豪選前的造勢晚會只有一百人參加,但最後得票九千餘。蘇嘉豪等人三年前曾就澳門特首選舉舉辦過網上民間公投,有8000人參與,而《愛暪日報》在立法會開票凌晨的直播節目,有6萬多人收看,佔澳門人口十分之一。

學社中人選前估計,蘇嘉豪的形象主要靠網絡建立,和傳統建制社團以人脈拉選票的票源有所不同,定位接近香港受年輕人喜歡的泛民主派議員楊岳橋。學社前理事周庭希說:「我們是著重網絡動員digital engagement,主要針對上網的人和首投族,我們相信網絡世界會在真實世界產生效應,蘇嘉豪也有一種網絡公眾人物的charisma(魅力)和明星感。」筆者問,為何團隊主要是二十歲年輕人,在選戰期間卻經常穿西裝,相比香港學生社運的休閒衣服風格,會不會太老氣?周解釋:「學社前輩以前穿著比較草根和隨便,我們希望營造一種『專業』形象。」

澳門政府制定《離保》法案,容許特首和司長在離任後繼續獲得在職時月薪的7成及3成作補貼,而且特首有刑事豁免權等。在未經公眾諮詢、黑箱作業下,便交立法會審議細則,即予通過。此舉立即激發起澳門民眾強烈反感,有2萬市民上街遊行,要求撤回此一法案。圖為2014年5月27日,超過5,000名集會人士包圍立法會。
澳門政府制定《離保》法案,容許特首和司長在離任後繼續獲得在職時月薪的7成及3成作補貼,而且特首有刑事豁免權等。在未經公眾諮詢、黑箱作業下,便交立法會審議細則,即予通過。此舉立即激發起澳門民眾強烈反感,有2萬市民上街遊行,要求撤回此一法案。圖為2014年5月27日,超過5,000名集會人士包圍立法會。

2014年,港澳兩地均經歷大型群眾運動,兩地建制派力量都作出了回應,均有組織和媒體出現,在輿論上和群眾動員上,抗衡年輕人在社會運動的氣勢。在澳門,反離保的青年組織叫「澳門良心」,網上即出現一個叫「真.澳門良心」的反撕裂撐和諧群組;反離保運動集會有二萬人參加,澳門的同鄉會即發動一千人撐離保,有人戲稱他們為「愛澳力」(香港的類似團體叫「愛港力」);當香港有「愛國愛港」的網媒,澳門也出現不少新興網媒,選舉前也把民主派參選人的醜聞改圖發放,被指是隱影建制的新媒體。

老澳門人常把濠江稱為「澳門街」,這個小城只有六十萬人口,人脈關係親密如蜘蛛網,部分澳門人覺得出來參與政治會被秋後算帳,因政見而丟掉飯碗也時有發生。有人說,澳門被稱為「半個解放區」,因為愛國力量在半世紀前的政治鬥爭取勝了,回歸後經濟飛騰,讓政治不滿更難爆發。

香港的「後雨傘」低潮,雖令澳門民主派氣勢減弱,但天鴿的民怨,加上新世代在網上的議政能量,讓年輕民主派當選,成為了澳門民主發展的重要標杆。因工作經常接觸澳門網民的崔子釗說:「雖然你話澳門人怕事,但網絡令到年輕一輩都敢於發聲,或許他的職業是公務員或在大企業打工,不方便站出來發聲,但在網絡上他們更願意表達自己的政治見解,這個大趨勢是不可以逆轉的了。」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4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作个小调查你们觉得是一国两制对中国有利,还是一国一制对中国有利。

  2. 所以,先恭賀蘇嘉豪當選,但希望澳門不止一個蘇嘉豪,整個年輕一代,都應該推動澳門公民社會的形成,讓澳門人不是遇事就伸手求北京。

  3. 澳門需要先形成一個公民社會,然後才會有對民主的認知。相對於中國大陸,澳門有非常大的自由度,不懂得運用,最後自由被一點點蠶食。這是很可悲的。

  4. 中國政局就象一個巨大的漩渦,外界力量難以憾動. 只有在中心位置才能理解直正局勢.